強勢“聯姻”,豐田+比亞迪攜手共同進軍,繼續攪動新能源市場!

豐田與比亞迪合資組建的純電動車研發公司在近日終於塵埃落定。北京時間4月2日,由豐田和比亞迪分別出資50%成立的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由豐田的岸宏尚出任董事長,比亞迪的趙炳根出任總經理。而這是繼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後,豐田在中國設立的第三家合資企業。

強勢“聯姻”,豐田+比亞迪攜手共同進軍,繼續攪動新能源市場!

強勢“聯姻”,豐田+比亞迪攜手共同進軍,繼續攪動新能源市場!

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豐田的戰略擴張意圖非常明顯,那就是重點跟進純電動車的研發節奏,爭取在純電動車市場上的一席之地。豐田選擇的合作對象比亞迪,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新能源領域的領軍人物,其前一段時間研發出“刀片電池”一時間驚豔了無數業界同仁。而此次與比亞迪的合作,對於豐田來講也是戰略版圖中的“勢在必行”。

純電動領域輒需發展

曾經有人調侃道,世界上只存在兩種混合動力,一種是豐田的混合動力,一種是“其他”混合動力。的確不錯,一直以來,混動之王的豐田倚靠其在混動領域快人一步的研發速度,讓其獲得了汽車市場的巨大“流量”。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而且,汽車市場和消費者本身就是善變的,在排放標準不斷升級的大環境下,“後起之秀”的純電動技術正如火如荼的向前發展,豐田如若繼續“墨守成規”顯然已經不合時宜。

強勢“聯姻”,豐田+比亞迪攜手共同進軍,繼續攪動新能源市場!

豐田的高層也曾經表示,豐田願意一改以往過去的“保守”態度,加速在華佈局。當然,豐田的“佈局”既包括在混動領域推出新的車型,也包括在純電動領域的“小試牛刀”。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的數據,可以發現我國的純電動汽車產量和銷量持續增加。2019年,中國的純電動汽車的產量為102量,為歷史最高位;而純電動車銷量為97.2萬輛,或受車市大環境影響,與2018年基本持平。可見,發展純電動汽車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如今,豐田在混動系統的隱憂最近若隱若現。今年二月份豐田的北美市場以冷卻液洩漏為由召回了44000量豐田車。禍不單行,韓國也在這期間起訴豐田,逼迫豐田不得不召回出口韓國的部分雷克薩斯。而進入三月,豐田中國市場也頻頻出現車主投訴事件,聲稱自家的豐田車出現機油增多和機油乳化的情況。

強勢“聯姻”,豐田+比亞迪攜手共同進軍,繼續攪動新能源市場!

雖然這些召回事件的原因看似不同,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基本出事車輛都是用的豐田最近的“網紅”動力系統,即2.5L的雙擎混動系統。雖然混動系統具有節能的優良性能,但是它也存在技術侷限性。

專業人士指出,從雙引擎的工作原理來看,車輛在起步時,或者低速行駛時,內燃機是不工作的,車輛完全靠電機來驅動,這樣一來,殘留在氣缸壁上的汽油顆粒,更容易集聚,形成一定量之後,如果活塞環和氣缸之間的密閉性存在缺陷,就會導致汽油下沉。混入潤滑系統的汽油就會導致機油增多。因此,混動系統的問題頻發也成為了豐田下決心深耕純電動汽車領域的催化劑。

強勢“聯姻”,豐田+比亞迪攜手共同進軍,繼續攪動新能源市場!

重視與中國的合作關係

豐田混動系統的前進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豐田若想尋求產品技術真正的“破局”,就必須重視多企業戰略的多元化佈局,並且也要適當降低自己“老牌”汽車製造商”的姿態,加深與中國本土企業的合作。

強勢“聯姻”,豐田+比亞迪攜手共同進軍,繼續攪動新能源市場!

特別是伴隨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展的突飛猛進以及在汽車製造領域地位的不斷提升,外國資深車企與中國本土車企的合作模式不再僅僅是生產和銷售上的配合,在研發、製造乃至供應鏈上的聯繫也應該逐漸加深。因此,此次豐田與比亞迪的合作,不僅僅對於豐田來講是一個嘗試新領域的跳板,對於野心勃勃的中國汽車製造來講也是一個加深學習和完善自我的有利機會,中國汽車距離走向世界似乎又近了一步。

強勢“聯姻”,豐田+比亞迪攜手共同進軍,繼續攪動新能源市場!

對於此次合作,合資公司的第一任董事長岸宏尚表示,“合資公司成立以後,豐田和比亞迪掌握各自技術強項的工程師會在一起相互學習,共同切磋造車技藝,從而開發出受中國消費者喜愛的性能優異的純電動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