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兵變始末,最重要的生死關頭他救了李世民一命

隋末群雄逐鹿,太原李家父子亦舉義兵。

當初李淵起兵皆是出於李世民之謀劃,李淵經常對李世民許諾平定天下以後讓李世民做太子。李淵做了唐王以後,手下將領也請願立李世民做太子,李淵也有意立李世民做世子,由於李世民執意推辭所以立了長子李建成。

李建成為人寬厚大量,但沉溺酒色,喜好出遊打獵,齊王李元吉狠愎狂傲,多所過錯,全都不盡如父親李淵的心思,唯有李世民數次帶兵出征,功名日盛,李淵常有意想換掉李建成立李世民為太子。父親的表現讓李建成內心非常不安,於是和李元吉聯合起來,深自相接,樹交黨友,共同對付李世民。


李淵晚年多寵幸內宮,又生了二十多個兒子,內宮妃嬪們為了鞏固自己和兒子的地位多和李建成、李元吉相互表裡。李建成、李元吉更是用財物奉迎巴結內宮妃嬪,甚至有傳言說建成、元吉和張婕妤、伊德妃相互淫亂。

因為李世民不和內宮妃嬪來往,所以這些妃子們一個勁的在李淵面前說李世民的不是。枕邊風還是厲害的,再明哲的人也會受親近的人蠱惑,李淵數次責罵李世民,慢慢疏遠了李世民,對李建成、李元吉越來越親熱,再也無重立太子的意思了。

每逢國家有緊急軍情,李淵便勉勵慰勞讓李世民領兵出征,並許諾凱旋歸來立李世民做太子,但是每當李世民旋師歸來之後又繼續疏遠猜忌李世民。

李淵這個做父親的是非常矛盾的,一邊是李建成的長子地位,一邊是李世民的汗馬功勞,李淵像大多父親一樣多數時候都是含糊不清的。多次許諾讓李世民做太子,而又不忍心廢黜嫡長子接位的禮制,手心手背都是肉,李淵實在是拿捏不定到底該怎麼做。正是李淵含混不清的做法,猶豫不絕的態度,不捨得東亦不捨得西,一邊讓太子穩居東宮承嗣國家大倫,一邊又讓李世民開府納將包攬人才,才最終導致了玄武門兵變的手足相殘。

李世民和太子黨的矛盾日益加深,終於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李建成、李元吉決心除掉李世民,下毒沒有毒死李世民,便聯合後宮妃嬪日日夜夜在李淵面前說李世民的壞話,讓李淵殺掉李世民,李淵面對兒子妃子的訴說也是狐疑不定、意志動搖。

李世民先前已被封為天策上將軍、中書令,允許開府納士,加之先前多次征戰,手底下早就聚集了很多文臣武將。太子黨時刻用讒言攻擊李世民,並把秦王手下精兵猛將全部藉故調離,又賄賂拉攏秦王府的親信僚屬,孤立秦王勢力。李淵疏遠李世民以後秦王府僚屬們皆惴惴不安,房玄齡、長孫無忌首先向李世民獻計謀劃誅殺李建成、李元吉。

太子黨日夜謀劃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以及諸秦王僚屬的建議下決定先發制人,在玄武門設伏殺死李建成、李元吉。

李世民率眾埋伏在玄武門內,李建成、李元吉騎馬行至玄武門驚覺有異,調轉馬頭便要逃回太子宮。李世民見大哥四弟要逃,便從後面騎馬一邊追一邊呼喊,李元吉看見二哥在後面追趕,拉起弓箭便射向李世民,或許是李元吉已經被追兵驚嚇的魂不附體,連射三次,怎麼都射不中他二哥李世民。李世民一看親弟弟都要射殺自己了,也毫不客氣拉起弓箭對著李建成一箭射出,當即李建成便被射死在馬下。

今天的重要人物尉遲敬德帥七十騎騎兵在後面追了上來,左右兵士們搭起弓箭把李元吉射中墜馬,李世民騎馬走到樹林裡不幸被樹枝掛住滑倒在地上,一時跌倒爬不起來。李元吉見狀大喜,三步並作兩步走向前來用弓箭繩索緊緊勒住李世民的脖子,千鈞一髮之際,正是一聲大喝天邊起、虎形彪漢近身來,只見尉遲敬德躍馬大呼,李元吉顧不得李世民,只能撒腿就跑,被尉遲敬德一槊刺死馬下。

太子府將士聽聞消息以後也立馬提調精兵兩千殺向玄武門,張公瑾力氣大,一個人就把宮門關閉,於是太子府、齊王府的兵士全被擋在了宮門外。尉遲敬德提著太子、齊王的人頭才把聚集在宮門外想要攻擊秦王府的太子黨兵士嚇跑,尉遲敬德又擐甲持矛直入李淵面前告變,李淵降下誥敕旨書才終止了宮外的秦王府和太子黨的戰鬥。

玄武門兵變終於以秦王李世民取代大唐皇位的繼承權落幕,隨後李淵禪讓皇位於兒子李世民做了太上皇,中國歷史開始了著名的大唐盛世。

玄武門手足相殘本可避免,但由於李淵的優柔寡斷、取捨不決,最終造成了骨肉相殘,李淵於其中不可謂之無責,甚至可以說一切的一切全是李淵的拿捏不定造成的。

秦王李世民在生死關頭尉遲敬德可謂是出現的恰到好處,之前李建成更是用一車金銀器收買尉遲敬德,但被尉遲敬德嚴詞拒絕,太子派人刺殺尉遲敬德也沒有成功。在以後的功臣排名中李世民也沒有虧待尉遲敬德,尉遲敬德以武勇大將多次救李世民於危難之中,危難關頭不避生死、不愛金銀,真可謂是忠勇之典範,尉遲敬德不僅封公拜爵,其後一千多年裡與秦瓊一起作為門神世代受百姓祭拜延續至今,也是對尉遲敬德忠勇的最大肯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