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摸到閱讀的門?你需要看看這本書


自出生,到上學,到畢業,到工作,我們接受了十幾年的學校教育和好多年的社會大學教育,看過無數的書,可是,真正敢說自己會閱讀的人,恐怕並不多。


有的人以為能夠把一本書看完,就是會閱讀了。

有的人覺得能在學校裡考高分,就是會閱讀了。

也有的人想著,會不會閱讀並不重要,畢竟人生的路有那麼多。


當然,如果你也是這樣想的,那麼可以點擊右上角關閉本文了,因為下面要說的東西對你並沒有用處。


對於想要提升自己閱讀能力的人來說,擺正對於閱讀的認識是首要的。


能把書看完不叫會閱讀,能在學校裡考高分也不叫會閱讀,只有能把書讀懂,能把讀到的東西為我所用,能夠按我所需要的去閱讀相應的書,才叫會閱讀。


閱讀是一項技能,是需要培養和鍛鍊的。有很多關於如何閱讀的書,多看幾本經典之作,會對閱讀的方法有所瞭解。其中有一本書,一直被認為是閱讀界的經典,甚至被稱為是一本神書,它叫

《如何閱讀一本書》。


還沒摸到閱讀的門?你需要看看這本書

《如何閱讀一本書》初版是1940年,始一發行即高踞全美暢銷書排行榜一年有餘。在過去的78年裡多次修訂,多次再版,並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在全球廣泛傳播。


這本書最初的作者是莫提默·J·艾德勒,他是美國著名的學者、教育家和編輯,不僅著述甚豐,而且大多都是經典的大部頭,他還是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


而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署名作者除了莫提默·J·艾德勒,還有查爾斯·範多倫,他曾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書,後與艾德勒一起工作,襄助艾德勒編輯《大英百科全書》,並對初版的《如何閱讀一本書》進行了大幅的增補改寫,因此本書在1970年再次出版時,便由兩人共同署名了。


為什麼這本書會被認為是閱讀界的經典呢?什麼叫經典,歷經了時間大浪的淘洗而歷久彌新,始終能夠對人的精神起到激發作用,引起人們共鳴的才叫經典。《如何閱讀一本書》在過去70多年的時間裡,一直為人們所認可,它所提出的閱讀方法,經過無數人的實踐驗證是可行的,在各類提高閱讀能力的書單裡,它始終都是繞不過去的一本書,無疑可以列入經典的行列。


顧名思義,《如何閱讀一本書》最主要的內容,當然就是教大家“如何閱讀一本書”。它分析了閱讀的四個層次以及在每個層次我們應該如何去做。


還沒摸到閱讀的門?你需要看看這本書

如果真的能夠按照書裡的方法不折不扣的實踐,閱讀,並不是難事。


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


在真正打開一本書開始讀之前,我們其實已經為閱讀做了很多的準備了。包括生理上、智力上的、語言上的、個人能力上的等等。


從孩童時期開始,我們大腦開始發育,逐漸開始認知這個世界,能夠看一些簡單的讀物,能夠組織自己的語言,能夠快速建立字彙,然後不斷地精練與加強這些能力,這樣一步一步地成長,就是學習閱讀的不同階段。


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些階段,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全部經歷。很多人經歷了近二十年的學校教育,最後卻依然沒有學會閱讀,因為他們往往在走到第二步、第三步的時候就停止了練習。


可是閱讀應該是一項永不止息的學習過程,只有精通了基礎閱讀的各個階段,才能往更高層次的閱讀邁進,才能自主閱讀不同的讀物,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閱讀者。


還沒摸到閱讀的門?你需要看看這本書


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


首先,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書名、序言、目錄、索引、出版者的介紹、主題篇章,這些都是不可錯過的重點,最後,再隨意的翻閱幾頁,把握住那些跟主題有關的訊號,做完這些,你就能知道這本書是一本什麼類型的書,是否值得你再投注時間和精力繼續閱讀下去。

然後,粗淺的閱讀。一口氣從頭到尾先讀完,就算有看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停下來,集中精神先看那些看得懂的地方。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樣多讀幾遍後,理解的地方會更多,不理解的地方會更少。

此外,在閱讀過程中,要始終保持主動性,自己提問題,自己嘗試解答。


問問自己:

這本書書到底在談什麼?

作者究竟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這本書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


只有在努力提出問題並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地理解這本書。當然,做筆記也是保持主動閱讀的一種方式。這些都是學習閱讀的技巧,只有把這些技巧融會貫通,讓其變成閱讀的習慣,才算掌握了這項能力。


還沒摸到閱讀的門?你需要看看這本書


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


這一層次有12個規則需要謹記。

01.對書進行分類,知道你在讀的是哪一類的書。虛構類or論說性。關注書名,想想書名的含義。

02.用最簡短的句子敘述整本書的內容。

03.將書中重要篇章列舉出來,理出他們的順序架構。這樣你就大致可以列出這本書的大綱。

04.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這本書要解決一個什麼樣的問題,作者又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

05.找出關鍵字,與作者達成共識。

06.找出書中的主旨句,正確理解作者的意圖。

07.通過相關文句的關聯,架構出本書的基本論述。

08.找出作者的解答。

09.在評論一本書之前,必須先要了解它。

10.哪怕不同意,也要理性表達觀點。

11.尊重各自的不同,要言之有據。

12.批評的準則:你的知識不足,你的知識有錯誤,你不合邏輯,你的分析不夠完整。


以上這些規則就是深入地精讀一本書的技巧,如果能夠再加上一些輔助閱讀的方法,如導讀、摘要、工具書、百科全書等等,那就更好了。當然,針對不同的讀物,我們也要相應地用不同的方法來閱讀。


還沒摸到閱讀的門?你需要看看這本書


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


如果我們要研究某一特定主題,就不能只閱讀一本書,而需要通過與該主題相關的幾本書來了解這個主題。


還沒摸到閱讀的門?你需要看看這本書


那麼,首先你要知道應該讀哪些書。

然後,運用檢視閱讀來從書單中篩選你真正需要的書。

接著,就開始閱讀你選出的這些書吧。


步驟一,你關心的才是重點。找出書中與你所要了解的主題相關的章節。重要的不是理解整本書,而是找出這本書對你的主題有什麼幫助。

步驟二,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將書中的觀點翻譯成你自己需要的內容,用你自己的詞彙來解釋不同的書。

步驟三,釐清問題。先要搞清楚你想要解決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再讓每本書的作者來解答。

步驟四,界定議題。圍繞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作者會有不同的解答,因此也會產生很多爭議,將這些爭議整理清楚,你才能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

步驟五,分析討論。按照特定的順序來提出問題,並說明這個順序,解答問題,並說明原因。只有做到了這一切,才能說是真正地進行了分析討論。




以上就是《如何閱讀一本書》裡,提出的四個閱讀層次。熟練運用這四個層次,融會貫通,你的閱讀才算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體系。


心智就像肌肉,如果不用就會萎縮。而閱讀就是鍛鍊心智的方法,就像我們用運動來鍛鍊肌肉一樣。

還沒摸到閱讀的門?你需要看看這本書

如果能夠按照上述的方法,不斷地調動主動性來閱讀一本書,腦子就始終在運動,不會有生鏽的危險。不同的書,能讓你的腦力得到不同的鍛鍊,就算同一本書,當你不同時期去看它,也會發現不同的內容。


胡適先生說的好:“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世間的書有千千萬,只是一味地讀而不注重方法,就會陷入書籍的汪洋大海,沉沒了也冒不出個泡。


只有掌握方法,才能一步一腳印,最終去往你想要去的地方。

還沒摸到閱讀的門?你需要看看這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