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我們都少了兩個環節

初一今天整理書房,翻出來箇舊箱子,打開是滿滿的小人書、雜誌、故事書,紙頁泛黃很有年代感。寶兒拖著一箱子書到落地窗邊,就那麼怡然自得看了一下午。晚飯時候,初一仰著青蔥小臉宣佈那一箱子書被他徵收了。

80年代,這一箱子書,為我久遠的童年回憶填充上了七彩色,也讓我無意間練就了一個學習上的技能。今天,我把這個故事寫下來,和大家分享。


閱讀,我們都少了兩個環節

童話故事裡的拼音功底

那個年代的故事書是帶拼音的,沒有多少插圖。上小學前,我就憑著閱遍《安徒生童話選》、《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話》積累的拼音功底認了不少字,一直受用到現在。

可能有人覺得,拼音有什麼用?我不知道其他人,反正我在拼音輔助下記字的讀音從來沒錯過,進階作用是語感超強。

大概語言的學習方法上相通的,後來學英語,我也從來不會在課本上標中文發音,不背單詞,我就照讀故事書的方法,整篇的讀英語故事。後來,語文和英語成為我的強勢學科,一路到高考。


閱讀,我們都少了兩個環節

看故事書練成的小戲精

因為看的故事多,語文老師經常讓我在課前給全班同學講故事。於是,我老爹經常看我一人在書房裡捧著本故事書看,看完自己滿書房亂竄,一人分飾N角,嗷嗷亂喊。

一個故事,我反覆看個幾遍,目標是把裡邊人物關係理清楚了,大概是個什麼場景,發生的什麼故事,每個人物角色都有什麼詞,等於是把整個故事拆解著背下來

不管大人小孩,其實都挺煩背誦的,因為需要反覆練,凡事一重複就不好玩兒。但我那時候因為著迷於分角色背誦,並沒覺得枯燥。

現在想來,我應該感謝我老爹。在我隔三差五揭下書房地毯當故事道具,滿屋亂撒紙片假裝雪花紛飛,把書房禍禍得一塌糊塗時,並沒讓我跪雞毛撣子。他反而端杯茶,氣定神閒坐一旁當觀眾,時不時還捧個哏。

在課堂上,我講過的故事一個接一個,描述的故事情節越發聲情並茂,收穫的除了小夥伴羨慕的捧場小巴掌,還有作文課上的倚馬千言,收都收不住。

幾十年後,我捧著本故事書耍著花槍給初一寶貝讀,卻被無情鄙視。

後來,我發現,這種花式閱讀法帶給我的好處不止蜂窩煤大的腦洞,還幫我塑造了一項能力,讓我受益良多。


閱讀,我們都少了兩個環節

高效閱讀和提煉要點

剛工作那會兒,一屋子人開會,領導是個巨能海侃的人,經常從一個話題跳出十萬八千里,在半空打個旋兒,繞到另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話題上。

平日3個小時起步的會議是每個人的噩夢,最讓人抓狂的是,會以後要寫部門總結,當然是根據會議精神寫。關鍵是您老人家說得雲裡霧裡的,讓我們寫啥?

有一場會議,部門主任請假沒來,寫總結這事兒落我頭上了。交上總結的當天下午,領導興奮地揮舞著一張紙滿樓道喊我名字。紙上清晰地列著會議精神落實到我們部門的主題,緊接著是按序標註的分事項,用領導的話說就是“頭一回有人抓住了他講話的精髓”。

自那往後,每回開會,領導講到一個多小時就冷不丁把我拎起來,總結歸納他剛才說了哪些重點。我都逐一列出,無一錯漏。

當然,這並不是因為我是最強大腦,其實我記憶力很一般。但就是能從一團亂麻的信息裡迅速提煉出要點。

現在想想,應該是小時候的閱讀習慣造就的這項能力。

我並沒有刻意練習記憶力,也不會一字不差的背誦故事原文。在我把故事拆解成一個小劇目的過程中,我的大腦逐漸形成一串指令——看文字,拆解要點,分角色歸納人物所屬的詞,還要講出來。

閱讀——找要點——語言表述,就是這個模式,讓我習慣於從繁雜信息中找到重點詞彙。


閱讀,我們都少了兩個環節

升級版高效閱讀

到初一寶貝開始閱讀時,我本來想上演母慈子孝的其樂融融場面,奈何寶兒並不能像我老爹一樣欣賞我戲精上身。他習慣自己看,在我撒嬌賣萌求著他給我講一遍書裡故事時,寶兒每次都一臉敷衍的把故事原文背誦一遍,不帶任何感情色彩那種,讓人聽得想哭。

好在,這個閱讀訓練的核心還在。同樣是閱讀文字——儘可能精準地記下內容——語言講述。

就這樣,我更上一層樓地培養了個過目不忘的寶兒。

鄰居女強人聽完這個事兒,破天荒揉了揉胖胖兒子的小腦袋。第二天,開始丟掉大嗓門,武裝上滿格的耐心,陪著小胖同學完成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親子閱讀。

不是家長為閱讀的主角,孩子當聽眾。而是以孩子為中心,讓他參與閱讀的每個環節,從吸收故事的信息,到大腦處理這些信息,再到用自己的話講出來


閱讀,我們都少了兩個環節

這才是高效閱讀的完整鏈條。

希望,看到這裡的你能有小小的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