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則題為“新冠損傷男性生殖功能出現首個臨床證據”的新聞迅速刷屏。雖然,目前國內新冠疫情已經退卻,然而關於新冠疫情導致的後遺症還是令很多愈後患者感到擔憂,尤其是男性患者看到這樣的新聞不免下身一緊。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副教授張銘等人近日在預印本網站MedRxiv(未經同行評議、未正式發表)上傳了一篇論文,題為《新冠感染對男性性腺功能影響的單中心研究》(Effect of SARS-CoV-2 infection upon male gonadal function: A single center-based study)。研究比對了81名育齡男性新冠患者和100名年齡相仿的健康男性後發現,前者的血清促黃體生成素(LH)和催乳素水平顯著升高,而睪酮與卵泡刺激素相對LH的比值顯著降低。LH是由腺垂體細胞分泌的一種糖蛋白類促性腺激素,可促進膽固醇在性腺細胞內轉化為性激素。研究者認為,雖然精液參數才是生殖腺功能的直接反映,但上述指標的改變也為新冠攻擊睪丸功能提供了首個間接的臨床證據。
而就在半個月前,同樣來自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李豫峰教授團隊便建議新冠肺炎康復後的適齡男性應檢查生育力。 專家表示,新型冠狀病毒通過刺突糖蛋白(S蛋白)與宿主細胞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結合從而入侵細胞。除肺以外,人體多個其他器官也存在ACE2表達,睪丸便是其中之一。睪丸表達的大量ACE2主要集中在睪丸精原細胞、支持細胞和間質細胞,這幾種細胞均與男性生殖功能密切相關。與此類似的結論,2月時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團隊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科學家們也已經發現,研究人員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scRNA-seq)成功鑑定出了ACE2在睪丸中細胞的特異表達,顯示睪丸可能是SARS-COV-2感染的潛在目標。
對此,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男科主任、中國性學會會長姜輝教授解釋:精原細胞負責細胞更新增值和分裂分化為精子,是維持男性生育力的重要保障;支持細胞構成血睪屏障,保護精子發生過程處於穩定的微環境中,併為生精細胞;間質細胞則是體內合成睪酮最重要的細胞,對於促進生精和維持第二性徵、增加肌肉強度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若精原細胞和支持細胞因病毒感染受損,睪丸的生精功能就可能受破壞,輕者造成少、弱精子症,重者可造成無精症,導致男性不育。間質細胞受損後,則會導致機體雄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導致男性不育、性慾減退、骨質疏鬆等症狀。
睪丸是男人最脆弱的器官之一,這對懸掛在男人體外的“蛋蛋”不僅對各種壓力和刺激非常敏感,也容易為各種病毒所傷害,多種病毒感染都能造成睪丸損傷和生育力下降。如腮腺炎病毒就很愛“親近”睪丸,許多兒童、青少年患腮腺炎在成年後被發現不育,甚至睪丸萎縮;前幾年爆發的寨卡病毒可以在男性生殖系統中複製,導致睪丸炎和附睪炎,甚至可以在精液中存在數月之久;而常見的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人乳頭瘤病毒等都會不同程度地破壞睪丸的生精功能,導致男性不育。之前對SARS患者的研究發現,雖然在睪丸中未檢測出SARS病毒,但SARS病毒感染仍能導致睪丸出現嚴重的免疫性損傷,引發睪丸炎,生精細胞大量丟失,生精小管僅可見少量精子或精子完全消失。
姜輝教授表示,雖然新冠病毒(SARS-COV-2)和SARS病毒(SARS-COV)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但新冠病毒是否真的對於男性生殖系統有損傷還有待更多的臨床研究觀察。對於不幸罹患新冠肺炎的男性,建議在治癒出院後3-6個月到正規醫院男科門診檢測精液質量和激素水平。科學理性對待疫情,避免不必要的恐慌。疫情期間,在姜輝教授的倡導下,中國性學會聯合今日頭條、康愛多互聯網醫院、《生命時報》等多家媒體平臺,從2月底開始與全國各三甲醫院的男科專家一起,每天通過直播、視頻等形式為疫情期間宅在家裡的廣大群眾帶去科學的生殖與性知識教育,正確看待男性健康問題,科學孕育,防控新冠,宅出“性”福。
閱讀更多 姜輝教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