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沒人知道在未來的幾個月裡全世界的情況會怎樣。近期,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 (Boris Johnson) 建議避免非必要的接觸以阻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傳播,我們也開始禁止外國人入境中國(極少數情況除外)。和其他機構還有公共場所一樣,美術館和博物館也在未來一段時間裡停止對外開放。Dazed之前便通過不同的文章詢問過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疫情期間,創意人才可以做些什麼?」;而在無數的討論過後,我們相信,在這段充滿變數的期間,人們更是前所未有地更需要通過藝術豐富自己、激勵自己、感受世界的意義。


只是因為你不能親身來到在藝術作品前並不意味著你不能欣賞它們。其實,藝術家們在近幾十年裡已經將藝術作品搬到線上,而現在剛好是不必走出家門在線上欣賞這些優秀藝術展的大好時機。雖然我們無法在本文中一一列舉,但希望你能從此開始你的藝術探索之旅,找到一種暫時遠離現實的方式。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Bad Corgi,Ian Cheng,Serpentine Gallery


對於《壞柯基》這個可在應用商店下載的作品而言,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疫情期間可能是瞭解這個作品的最佳時間。由藝術家鄭曦然設計,它其實是一款適用於IOS系統的遊戲。這個作品作為蛇形畫廊的「數碼委託」項目(Digital Commissions)之一於2016年首次亮相,被形容為「讓人學習排解壞情緒的正念練習小應用」;它會讓你關注混亂,讓你在一個總是阻止恢復正常秩序的世界裡擺脫控制。


蛇形畫廊聯合總監Julia Peyton-Jones和Hans Ulrich Obrist在發佈《壞柯基》作品時曾給予過這樣的評論:「這是一款獨一無二的遊戲。它將數碼文化和藝術融合在一起,它可以被解讀為是某種生物在一個毫無秩序可言的世界中試圖控制並創造秩序。」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Cathrsis,Jakob Kudsk Steensen,Serpentine Gallery


Jakob Kudsk Steensen的作品《淨化》(Catharsis)於3月31日推出線上版,它將冥想練習與藝術作品結合在一起,通過數字仿真技術,讓觀眾在一片數百年未被打擾的森林裡體驗一場非凡之旅。觀看期間,觀眾可以跟隨連續的鏡頭視角時而穿過樹林,時而潛入水下。蛇形畫廊認為:「作者充分利用了慢媒體的理念,通過數碼技術讓人們關注自然世界,並用一種新穎的方式描繪人類的生態未來。《淨化》作品作為一個數字化入口、一場模擬旅行,讓觀眾以更慢、更近的方式感受自然環境的過去和現在。」


這位生於丹麥的藝術家Kudsk Steensen通過沉浸式虛擬現實技術(VR)創造出不同凡響而富有想象力的生態景觀,運用3D建模、攝影測量、衛星數據和電腦遊戲軟件等技術手段,將從一系列科學資料中整理出的數據轉為數碼作品。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In Myself, Sinead O’dwyer, Waves and Archives, 2019


位於紐約的Waves and Archives畫廊在三月初開幕,專注於傳達時尚藝術理念,畫廊的開幕展就是以Sinead O’Dwyer的作品為核心展出的。她用可以穿在身上的硅膠模型打破固有的時尚框架,為身體賦予新的意義。雖然《自己》展覽在開幕不久後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蔓延而停止對外開放,不過畫廊已推出了線上觀展服務,公眾可通過發送郵件申請觀展。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Excellences & Perfecrions,Amalia Ulman,Instagram


如果你經常關注我們,你可能會發現Dazed曾經寫過Amalia Ulman,她在Instagram中發佈的《卓越與完美》作品預示著人們未來使用社交媒體的新方式。Ulman在早前追求一種健康的、「Instagram式的」生活方式,儼然已是當下的潮流。後來,她發佈了一張寫著「第一部分」的圖片並配上「卓越與完美」的標題,並在後續的五個月裡解讀一種新的生活,但其實如她後來所述,卻是一種構建出來的生活;比如高級酒店房間的照片、隆胸後的視覺效果等。而這種結合社交媒體討論生活意義的線上內容,則被紐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New Museum)放到了網站上,你可以在那兒重溫她自2014年以來在Instagram發佈的所有內容。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DIS雜誌的直播平臺


在2010年的金融危機之後,DIS雜誌的聯合創始人Lauren Boyle告訴我們,他們推出這本藝術雜誌是為了「回應互聯網時代在文化和審美方面發生的劇變」。時隔8年,在2018年的年初,DIS雜誌推出了直播平臺(當時是免費的,現在需要付費訂閱),並將其定義為「非傳統意義上的寓教於樂產品」。


這個直播平臺你一看就會著迷,其中的作品十分豐富:比如Will Benedict和Steffen Jørgensen創作的《厭惡的程度》(Degrees of Disgust)就是一件發人深省的作品,它讓我們在這個對自我關注無比強烈的時期體會到,「在快樂既是最佳的陷阱,卻又是最遙不可及的當下時,滿足感總是被延遲的」;其作品透過反烏托邦式的方式,幫助人們反思如何完善自我驅動力。而Casey Jane Ellison創作的《母親與女兒》(Mothers and Daughters),這件作品則被創作者定義為「一個超現實、無劇本的母女脫口秀,但卻幫助了她們發現彼此之間從未呈現出來的聯繫。」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Whispering Pines 10(2018),Shana Moulton


藝術家Shana Moulton的另一自我分身Cynthia希望成為一名環保人士,不過有廣場恐懼症的她卻只能一直待在位於加利福尼亞的房子裡。在《低語的松樹10》(2018年)作品中,她的環保夢想卻幫助創作者打造出「超現實的幻境」和「焦慮的幻覺」;紐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將其形容為「一種新型的網絡肥皂劇」。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New Black Portraitures,New Museum & Rhizome


由紐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和Rhizom藝術平臺聯合推出的《新黑人肖像》是一個線上展覽,展示了Sondra Perry、Juliana Huxtable等多位藝術家的作品。作品試圖發掘「在互聯網中的關注、隱藏、自我呈現之下,黑人肖像的變化狀態」。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A Harlem Family,1967,Gordon Parks,Google art & culture


Gordon Parks是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師之一,至今仍頗具影響力,他的作品《1967年一個在哈林黑人區的家庭》被其基金會Gordon Parks Foundation形容為「美國貧窮的真實寫照」。這組照片拍攝了Fontenelle一家「在一個特別的時期通過具體記錄某個家庭而呈現哈林黑人區的狀態」。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Rhizome's Net Anthology


如果你想深入瞭解線上藝術,這套作品精選輯正是為你準備的。它包括了從1980年代到2010年代的多份作品,將會是一場完整的線上藝術體驗之旅,也是度過隔離期的絕好方法。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9Eyes,Jon Rafman


Jon Rafman的作品《9隻眼》其實是谷歌街景(Google Street View)。這個項目啟動於2007年,創作者安排了一批汽車前往全世界拍攝照片,每個車頂都放置了帶有9個鏡頭的相機;這也是其作品《9隻眼》的名稱由來。這些照片呈現出了一個美麗的世界,而人們則可以通過網路看到這些美景。2008年,Rafman則開始從他收集到的谷歌街景中整理出一些迷人的、乏味的、荒謬的圖片,並通過書籍、展覽、博客的形式賦予這些圖片新的意義。這個作品仍在持續創作,可以在其網站上觀看。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In.Oscillation,Siteprojects.Co


策劃人兼作家Cairo Clarke於三月中旬宣佈了其作品《振盪中》正式上線,該作品每天將公開徵集的音頻和文字發表在siteprojects.co網站。Clarke認為這個作品將「隨著時間的累積發展為一個線上的韻律資料庫,它包括了關於抵抗、擴張、冥想、團結等種種韻律」,她希望在充滿變數的時代發掘「關懷的經濟、集體的策略和被些許提升的精神」。


她還說道:「對於徵集內容的長短、形式、話題等方面是沒有限制的,我們鼓勵大家提交能緩和刺激和焦慮的內容,比如語音記事、食譜、詩歌、語句、小故事、問題、呼吸練習、環境聲音、有節奏的聲音等等。」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I Protray Myself,Frida Kahlo,Google art & culture


瞭解弗裡達·卡羅的方式有很多種,她的作品有豐富的象徵意義,她的故事總帶有傳奇色彩,每個展覽都會對她的一生和她的作品有新的詮釋。《自畫像》是弗裡達通過繪畫作品展示自我的方式,其中不僅包括她為自己畫的畫像,也包括她畫的他人的畫像和靜物作品。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Rainbow,Olafur Eliasson,Acute Art


談到光的短暫,Olafur Eliasson認為「光是種神奇的介質,它可以同時有存在和不存在的狀態。」他在作品《彩虹》中延續了對於水、光、空氣等基本介質的使用,營造出感知的、沉浸式的環境。作品《彩虹》是Eliasson與Acute藝術合作的作品,可通過Acute藝術應用觀看,它會邀請你走入一個「緩緩落下並閃著光的水幕」,在穿過水幕時偶爾會瞥見一道彩虹。這正是在當下的特殊時期我們所需要的。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Fair Warning,Jonas Lund,Whitechapel Gallery


Jonas Lund創作的《公平的警告》是一件非常引人注目的交互式數碼藝術作品,它旨在發掘關於分析、數據獲取及性格測試的種種想法和感受,也在思考人們面對每天經常要做的選擇中所凸顯出的兩極對立的特質。這件作品是受倫敦白教堂美術館和菲利普拍賣行委託創作的,它展現了一系列待回答的問題、等待填寫完整的敘述、需要二選一的想法等文字,這些問題不在於重要與否,也不一定是是關於政治還是關於情緒,可能是完全隨意的,但每一個問題卻都能給人以觸動,並且將多個問題組合在一起的效果是直擊人心的。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X Museum


X美術館剛剛在北京成立,它希望為全世界新一代藝術家創造一個平臺,展現千禧一代的時代精神。26歲的聯合創始人黃勖夫(Michael Xufu Huang)對藝術媒體Artnet說:「我們想要把X美術館打造為中國獨一無二的美術館,它將致力於為年輕的藝術人才創造機會。開幕展將為這個美術館奠定學術的基調。」開幕展《終端 >_How Do We Begin?》呈現了33位四十歲以下嶄露頭角的藝術家的作品。


除了實體空間之外,X美術館還推出了首個虛擬美術館項目,展出藝術家強家棟(Pete Jiadong Qiang)的設計作品。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Black and Boo,Corey Hayman,@Ilyd.Nu


@ilyd.nu提供了一個關於聲音的線上展覽空間,每個展覽持續一個月的時間。當前展出的是藝術家Corey Hayman創作的《黑人與噓聲》,「他構建了各種各樣的材料之間的聯繫,並以此探討非洲悲觀主義、黑人幽靈學、進步與資本主義等話題,最終檢視存在於表現與商品結構之間的問題。」


@ilyd還展示了Gray Wielebinski、Rosa-Johan Uddoh等藝術家的作品。那些無法在線上收聽的過往展覽,可以在@ilyd.nu的Instagram中找到片段。

點擊閱讀原文,可跳轉到Dazed網站並跳轉至相關展覽的觀看平臺。


線上就可完成觀賞的藝術展,都在這裡了


Dazed Digital


翻譯:楊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