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楚生:藝術,要讓後來人說話|走尋

文 / 來楚生

來楚生書、畫、篆刻皆能,尤其篆刻,篆刻家錢君匋曾評價他:“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能獨立稱雄於印壇者,唯楚生一人而已。”他一生正直耿介、低調緘言,甚至給自己刻了一方自用印,叫“悶胡廬主”。

雖不善交際,卻擁有潘天壽、唐雲這樣的知交好友。早年在上海藝專,他結識了大他六歲的潘天壽,終身保持著亦師亦友的關係。他們志趣相投,時常探討畫學藝理,來楚生的繪畫、書法也深受潘天壽影響來。

生前,來楚生曾對學生們說過一句話:“藝術,要讓後人來說話。”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內相繼出版了《來楚生法書集》、《來楚生印譜》、《來楚生印存》等專著,其在書畫篆刻界的領銜地位才漸漸被重新發現、強調。再到最近三五年,關於來楚生藝術研究的最新成果也越來越多見。下面來看看來楚生關於刻印的13個方面的小知識。

——走尋

來楚生:藝術,要讓後來人說話|走尋

來楚生

1、篆與刻

印學稱刻印叫篆刻,其實篆與刻是兩回事,兩者是相得益彰的,所謂篆刻,顧名思義,篆在先,刻在後,就說明篆的重要性,刻猶其次,所以學刻,首先要習篆,篆得好,刻得好,那就相得益彰了。

前人論篆印,謂:“秦漢印之能為萬世法則,亦字法耳,故制印者,必先習篆,不然,尺幅之中,尚難平穩,況方寸之間乎,其欲求妥貼者難矣。”也就說明篆的重要。

來楚生:藝術,要讓後來人說話|走尋

息交以絕遊

2、鑄與刻

秦、漢印,是印學的宗匠,歷代治印的人,沒有不取法秦、漢的,正像詩的宗唐,書法的宗尚晉人一樣。秦漢印多數是鑄的,是用模型翻造鑄成的,和刀刻截然不同,鑄印線條圓渾,刻印往往有刀刻痕跡。

因此,學習傳統,首先要了解傳統,知道古印多數不是用刀來直接刻成的,現在是用刀來直接鐫刻,以刻來摹擬鑄,方式方法不同,因之所產生的效果,就會兩樣,鑄,換句話,就是製造,是經過一番製作的,所以前人在署款上,也有署某某人制字樣,就是這個道理。

來楚生:藝術,要讓後來人說話|走尋

吳郡豈齋張永凱印

3、臨、摹

篆、刻是兩回事,前面已經提過,所以學習篆刻,須從書、刻兩方面入手,先學書而後習刻,書較刻尤難,刻雖較易,但也與學書一樣,須經過一番學習過程,首先是臨,其次是摹,臨摹到家,然後才可談創作。

臨是臨刻秦、漢古印以及歷朝人印,首先是秦、漢古印,因為秦、漢印是印的模範,後世都以為法,初學刻者,應以此作基礎,其次到歷朝人印,因為歷朝名刻,都是根據秦、漢而創出自己面貌的,通過臨刻,為將來創作作基礎,二者都須做到。

來楚生:藝術,要讓後來人說話|走尋

矢一齋

4、章法

畫有章法,印也有章法,印面的面積比較小,是以文字作內容的大同小異而已。構成章法的主要因素,概括地講,就是虛實,也就是疏密的問題。因此印要講究章法,首先要研究虛、實、疏、密,虛實明顯,章法就靈活生動。虛實是怎樣構成的?大致可分二類,自然的虛實和人為的虛實。

何謂自然的虛實?印文文字筆畫有多少,虛實已原來存在,不需人為的安排,例如四字方印,將印面用十字劃分,形成四個小方格,不論文字筆畫的多少,每字各佔一格,筆畫多的,儘量擠緊,少的隨格放鬆。

什麼是人為的虛實?例如印文文字筆畫均勻,則文字本身,就沒有虛實存在,這類印文,就靠人為的部署和安排,使其虛實明顯。

來楚生:藝術,要讓後來人說話|走尋

領略古法生新奇

5、呼應與變化

做文章有呼應法,篆刻在古印中有很多地方也運用這種方法,目的就是要把全印的格式,調和統一,例如印文文字,有二字或數字,上部都是宀頭,應該兩者都方或都圓,那就是要適當地運用呼應法,是全印調子,調和統一。呼應與變化,兩者似相牴觸而矛盾,但呼應不等於重複,變化不等於沒有呼應,應該以全局來考慮。

來楚生:藝術,要讓後來人說話|走尋

伏虎肖形印

6、刀法

講刀法須先講執刀,前人多以寫字作比喻,寫字首先要講執筆,刻印當首先講究執刀,這一例子,自很恰當,但執筆有多種多樣,執刀也不能以一種法則來概括。

前人謂執刀同寫字一樣,應由外入內,由上而下,刀鋒向己,不可向外,出學往往如執鋼筆式樣,刀鋒自內而外,實大謬誤,此種說法,僅從傳統古法來講,古今條件不同,方法自有變易,古無印床,刻時全憑左手執持,所以有一手執刀不動,以石就刀的說法,甚至斜躺在沙發上,也可從事。

來楚生:藝術,要讓後來人說話|走尋

處厚

後來用具改進,以印床代手,自較省力,且不致漏刀傷手,則又何樂不用,但傳統古法,自有其優點,仍應保持,要知今古異勢,一成不變,也不盡善,法須活用,甚何方法都可,主要是如何把印刻好。

來楚生:藝術,要讓後來人說話|走尋

初升

7、線、邊、面

印的主要內容是文字,文字又是筆畫組成的,所以線是印的主要部分,和印有密切重大關係,而且印的線條美,不等於書畫線條的美,印的線條,是用刀刻成的,刀和筆有不同,要能表達刀刻的美,刀為金屬,線條中,自會有種金石氣。

邊是指印面的邊緣而言,印面的邊緣,有的圓渾,有的方整,邊緣有不同,因此,內容和邊緣,是否能調和統一,就生問題。

來楚生:藝術,要讓後來人說話|走尋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邊緣是否可以敲擊摩擦,是否每印都需如此,不能一概而論,主要是看印的內容和外緣,是否調和,全印神韻,是否完美一致來決定的。

印在磨的時候,印面必須平正,不能有一角或一邊不平,不平了,蓋時就不容易蓋得清楚,低下處,往往不能蓋到,但在刻成以後,有時感覺呆滯,不夠生動,虛實不足等等,可以部分的使之不平,或用刀口平刮,或以銼刀輕銼,或以鈍錘敲擊等等,方法不一。

來楚生:藝術,要讓後來人說話|走尋

錢君匋

8、中、偏鋒

論書有中鋒、偏鋒的區別,刻印也同,前人曾經說:寫字宜用正筆中鋒,但刻印又不盡同,鋒能正而刀幹不可正,幹正而刀痕自細,不能成字,又說:古人作畫,每苦中鋒不易成畫,有側筆中鋒的說法,刻印也如此,所以刀宜稍側,以鋒的一角著石,用鋒的角,不用鋒的刃。

這兩種說法,似乎有些矛盾,其實不難理解,所謂正筆果然可以成中鋒,側筆又未嘗不可以成中鋒,換句話說,就是所謂中鋒、偏鋒,並不在於筆的正側,主要要看效果,不論書、畫、篆刻,它所表達在紙上的跡象,是圓渾,還是平扁,有立體的感覺,還是平面的感覺,圓渾立體感,可說是中鋒,平扁平面感是偏鋒,如此理解,矛盾就可統一。

來楚生:藝術,要讓後來人說話|走尋

抱華精舍

9、內容

印的內容,不外二大類,即書與畫,亦即文字與圖像兩個方面。

以文字來講,一切文字,都可入印,不僅限於撰文一體而已。

傳統不是盡善,有好的,也有壞的,而且不是一成不變的,一時代興盛,一時代衰退,是隨時代文化的改變而改變的,內容因隨文化而改變,這是很自然的。

來楚生:藝術,要讓後來人說話|走尋

無倦苦齋

要改變的內容,首先要能推陳出新,陳的傳統,不盡都可用,先須熟識傳統,哪一種對新內容能吻合,可以採取,哪一種不合,儘可摒棄不用。

10、取材

石的種類很多,不下數百種,其最著名的有青田、壽山、昌化等處所出產的,就其性質來講,有的脆、嫩,有的堅硬,有的膩,有的爽,有的質純,有的質雜,就其形式來講,有方有圓,有大小長短,多種多樣,不勝枚舉。

如石性膩的,粗線白文較宜,性爽的,朱文或單刀白文較宜,形大文簡,容易鬆弛,反之容易塞實。

來楚生:藝術,要讓後來人說話|走尋

肖形馬冰壺

11、署款

印的署款,歷來多數是署在印的左邊,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印在使用時,印的向外、內、右三面都被手遮住,只有向左的一面,未被遮住,露出外面,籍便觀察款文是否在左,隨時能發覺其橫、側或顛倒,所以款署左面,是有相當作用的。

一印的署款面,最多有五面,即內、外、左、右以及頂上(紐印、圓頭印例外,此僅指平頂方印),那麼應該選擇哪一面為左面來署款咧?

來楚生:藝術,要讓後來人說話|走尋

縱意所知

雖然並無固定的一面,面面都可署款,但也有兩種標的,可作決擇,就方正平頂的印來講,署款面雖有多面,應該取其最精美純淨的一面為左面來署款,意思就是要把美好的部分,給人欣賞,這是一種選擇標的。有的為了珍惜名貴石質,相反地檢其最差的一面來署款,如印側四面,都覺可惜,僅可刻在頂上等等

12、磨印與磨刀

磨印一般用沙皮,取其迅速輕便。沙皮有粗有細,刻放縱一路的印,沙皮可以粗些,印面即有沙粒紋路,也無妨礙。工整一路的,就大不同,沙皮細的較宜,最好具備多種沙皮,有的較粗,有的較細,

磨印面的臺子要平,最好把沙皮放在玻璃板上磨,最好像磨墨的樣子兜圈子磨,則下按力量,比較均勻,方印有四面,磨時要時常換面,而且兜圈子的次數要平均,例如一面兜十圈,其它三面,也須平均兜十圈,如此不斷均勻換面兜圈磨,至印面磨平,就不會歪斜。

錢君匋壬子重得之書

雞血石一類,石中常常會含有鐵釘、沙粒等雜質,磨時需先將鐵釘、沙石設法取出而後磨,否則,含有雜質部分,會突起不平。

磨刀與磨印面相仿,主要是磨時下按力量要均勻,則刀鋒不致歪斜,刀有兩面,鋒在兩面之中,則刻時力量集中,而且磨時上下推移,來回次數,也須平均。

13、鈐印

鈐印就是用印,已刻成印的面,不一定都是平的,尤其是古印,經過長時間的磨擦剝蝕,很多印面是不平的,甚至也有中間高四角低落的,所以印在未用之前,先須對印面仔細審查一番,然後決定襯紙的厚薄多少。

來楚生:藝術,要讓後來人說話|走尋

豫堂

還有蘸朱的問題,蘸朱就是蘸印泥,蘸時主要使印泥均勻佔滿印面即可,過多過厚,印泥容易鋪張,相反,不足,不均勻,印就蓋不清楚,過與不及,都不恰當,同時還有印泥的溼、燥和蘸朱的多少以及蓋時下按力量的輕重,都有相當關係的,新制印泥比較溼,蘸朱時間可少些,下按力量,也宜輕些,一按即得,否則,就容易外鋪模糊。

————

來楚生(1903—1975),原名稷,號然犀。浙江蕭山人,誕生於武昌。是詩、書、畫、印四絕的著名藝術家。其畫清新朴茂、筆墨簡練、格調雋逸,在現代花鳥畫壇上獨樹一幟。書法拙中寓巧,草書和隸篆最為人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