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与海会寺与葫芦旦的传说

李自成与海会寺与葫芦旦的传说


李自成与海会寺与葫芦旦的传说

李自成纪念馆

公元1654年,战事平息,天下太平,时年李自成49岁,恰逢本命年,李自成远离家乡已有十多个年头了,由于对家多和族人的挂念,一日,奉天玉在石门夹山寺坐禅唪经回房小息。在梦中,浮现出了十年前阿济格率八旗劲旅血洗涂炭李继迁站和李继迁寨族人及城北行宫的惨景、不由地泪水滚落两颊。醒后,自成心忧忡忡,马上派人去慈利找来野拂和尚(李过)叔侄相见,自成把他梦游故里、思乡念祖意向李过细述了一遍,二人商议,让高立功带李站生二人择日回米脂探个究竟。立功和站生准备停当,于是年八月二十一日丁巳(李自成生辰),奉天玉同野佛在夹山寺为立功和站生饯行,并设香案,四人朝西北方向跪拜,祈求神灵保立功、站生一路顺风,平安返里。立功、站生道别了自成、李过启程上路,二人避官道,翻山涉水、沿途化缘,途经五台山,行程两千余里,于是年十月底回到银州李继迁寨。立功偕同站生在李继迁寨小住几日,立功向高氏族人打听了清兵屠杀李氏族人的情况后,略备香纸、献果,爬上三峰子山,在被边大授破坏的祖坟上添土祭奠后,下山,蹚过水,入小川沟,来到李继迁站,入住海会寺内,二人身着僧衣,敲击木鱼,诵经度日。


李自成与海会寺与葫芦旦的传说

李自成行宫内的李自成塑像

海会寺,远近闻名,寺古追唐宋,每年农历七月初六、初七、初八,举办法会,晋、宁、蒙等地商贾云集,甚为热闹。为了避人耳目,平日立功在寺内做法事,派站生(李站人,公元1636年,崇祯九年,跟随李自成起义军,后随自成禅隐石门夹山寺)去李站、叶站、崔家坪、石窑坪、石灰山等地名为化缘,实为察看了解情況。一日来到自己门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院墙倒塌,院内杂草丛生,曾住过的窑洞门窗被烧得破烂不堪,一片惨状。站生欲哭无泪,站立许久,作揖而别。上坡来到邻家院前,窗子是用八根木棍撑着,门是用羊圏上的栅栏挡着,忽从窑中走出一人,满脸疤痕,面目全非,把站生吓了一跳,他刚要转身离去,却被此人叫住,自报了姓名,让入家中,把清兵血洗李站自成族人及自己怎样逃脱虎口的经历细说了一遍,并用粗茶淡饭招待了站生(由于年久,后人呼不出其大名,只知其称李没皮)。几天后,李没皮带了一个后生来到海会寺,并向立功和站生作了介绍,这个后生叫叶本李(在清军血洗李站时,恰好随母去家,才免一难,长大后,不敢归李姓,随母姓叶,不忘祖姓,是李站的另一个幸存者,亦是米脂叶李的谱头)。二人把李站的前前后后详情,向立功和站生陈述后,次日在李没皮、叶本李的带领下,在掩埋李氏族人的乱魂坑前划了一圈,烧香点纸,摆上献果,立功率站生、没皮、叶本李,拿滑绕抗三周,洒酒祭奠当年遇难亲属,慰籍逝者。


李自成与海会寺与葫芦旦的传说

李自成行宫院景

立功、生几个月来在李站的行踪,引起了当地地保的怀疑,其多次跟踪窥视,发现李没皮、叶本李经常出入海会寺,密会高立功和李站生,四人又去乱魂坑祭悼,地保决定速去县衙告密领赏,被叶本李发现,叶本李叫上李没皮,立即来到海会寺告知立功,立功感到大事不好,马上决定让站生带信绕道速回湖南石门夹山寺,向李自成禀告他们米脂之行的所见所闻。告别了李没皮和叶本李,立功了几架山,来到了阳坡庄前,以拆字算命,看风水的身份住下,立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人缘又好,所以和这里的村民相处得融洽,凡村中和邻村人家的红白大事,都请立功料理,深得村民们的爱戴。后来,立功带了两个徒弟,在农闲时带他们,品山看风水,亲身传授技能。一天,立功正在查看风水,忽望见两架山头连在一起,形似宝葫芦,他心思这真是天造地设,是一块好穴地,于是向徒弟们说我百年后,你们就把我埋在那两山之间,面向东南夹山寺。”寓意秦湘永连。

又过几年,立功无疾而终,徒弟们万分悲伤,按照师傅生前嘱附,去李站请来李没皮、叶本李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后拾埋在小夹山中,完成了师傅百老归山的宿愿。从此,后人便把立功住过的村庄改名为葫芦旦,并在村中建一高公祠,以示对立功的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