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张献忠均能与明军长期周旋,为何面对清军却毫无还手之力

历史上明军调集大军团和李自成交战有傅宗龙、汪乔年各一次,朱仙镇一次,孙传庭两次。这五次交战,傅宗龙指挥失当、其部在受挫后大量溃逃,汪乔年指挥失当、左镇先逃三总兵后逃,孙传庭两次粮饷不济、被逼迫在未准备好情况下出击,朱仙镇简直是逃跑大赛。这五次作战明军是因为什么失败的呢?欠粮,欠饷,指挥失当,军心不齐,战机不对。

李自成、张献忠均能与明军长期周旋,为何面对清军却毫无还手之力

总体上是原因大于军事原因,战略原因大于战术原因。而且,没有一次兵力比李自成有显著优势。你说这样怎么可能击败李自成呢?只能是送人头。清军调集大兵团和李自成交战有山海关之战、望都之战、山西之战、潼关陕北之战、荆襄追击战这五次。山海关之战清军调集更多兵力突袭李自成,望都之战顺军主力急于撤退。

李自成、张献忠均能与明军长期周旋,为何面对清军却毫无还手之力

而山西之战有顺军调度不灵的因素也有明军反叛的影响,潼关陕北之战清军兵力仍多于李自成且李自成指挥失误,荆襄殿后战顺军士气下降且指挥严重失误。所以这五次作战清军是为何胜利的呢?其实大多数时候清军能够调集优势兵力,而这些军队素质较高且能如臂使指,军粮能够确保,新附军短期内还未认清清苛待后附之人的本质。

李自成、张献忠均能与明军长期周旋,为何面对清军却毫无还手之力

很多人不肯承认一个简单的事实,明末的关外后金清是当时战斗力最强,组织最严密的军政集团。努尔哈赤父子侄儿这两代人是第一流的军政两面手,如果皇太极和多尔衮不是中途死的早,估计清会赢得更轻松。败退九宫山时的李自成,锐气已经尽失,就算不死,也不好看好还有多少作为,甚至可能因为他在,大顺军和南明更加难以联合。

李自成、张献忠均能与明军长期周旋,为何面对清军却毫无还手之力

至于张献忠,他被干掉而换孙可望当首领,绝对是大西军的运气,清真正的运气,我个人认为,是崇祯帝在松锦之战,李自成在一片石之战,李定国在新会之战,郑成功在南京之战,都是在可能逆转实力天平的最关键时刻,做了最错误决策。当然,还有"三藩之乱"时的吴三桂,席卷半壁江山,形势最为大好时,居然连出昏招。然而清军不但有较高明的指挥官,更有较高明的,能够确保战略大体上不失误。

李自成、张献忠均能与明军长期周旋,为何面对清军却毫无还手之力

而张献忠,他的晚年已经沦为人类永远的敌人,军事上也被杨展等明军多次击败,即使满洲人不入关,他也难免被消灭掉。治乱是有循环的。明末时正是矛盾尖锐,动乱兴起,项羽灭秦,之后乱,是因为天下未定。而张良让刘邦不惜一切代价追杀项羽,则是因为天下将定不可错失机会。谁能把握乱到治的节点,谁坐天下。治乱的周期变化则是天下大势,是人民之间的矛盾的积累与释放决定的,当政者只是去把握矛盾的变化。

李自成、张献忠均能与明军长期周旋,为何面对清军却毫无还手之力

综上,我认为,以李自成数年而成之大顺军,如何和努尔哈赤、洪太父子四十年百战锤炼之精锐对抗?以李自成数年而成之大顺政权,如何和努尔哈赤、洪太父子四十年缔造之大清国政权对抗?明在军事上不如清,但在上更远不如清。李自成击败明军而被清军击败,再正常不过了。不过,如果他运气好一些返回南方,重整旗鼓,等待清的问题出现,还是有机会争夺天下的。到顺治亲政后,满洲政权暮气沉沉、弊病丛生,李自成大顺政权却可能经营完善。孙可望尚且一度再造山河,何况李自成呢?可惜,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