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李自成,从千军万马到孤身一人

李自成,原名李鸿基,私塾读书时,老师习惯性的给他起了个表字“自成”,后来他就用自成当作大名了,属于陕西省延安府米脂县人,小时候给地主家放过羊,读过私塾,学过武艺,也当过驿卒,因为欠钱也蹲过几个月的班房,后来投军,本以为可以衣食无忧,没想到领导克扣工资,逼的他不得不起义,杀了贪腐之人,投奔舅舅高迎祥,也就是最初的闯王,李自成是闯将,闯将跟着闯王走南闯北,杀富济贫,屡立战功,智勇双全。当闯王不幸牺牲之后,闯将就成了闯王,李闯王的名声也就开始传遍大江南北。

李自成是个什么样的人?要分两个阶段来看,打江山和守江山。从前者来看,李自成没话说,绝对是一片赤诚的造反之心,只为推翻这个糜烂不堪的大明江山,不骚扰沿途的百姓不说,还时刻开仓放粮,救助百姓,所以深得民众拥护,有歌谣为证“迎闯王,不纳粮”;从后者来看,李自成就要受人诟病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在乎多尔衮的蠢蠢欲动,也没安抚好吴三桂,最重要的是和百姓隔心了,也听不进忠言逆耳了,结果逼的吴三桂不得不与多尔衮合作,结果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巨星瞬间陨落,百姓心中再无闯王。

李自成,从千军万马到孤身一人

看完姚雪垠的大作《李自成》之后,感慨万千,你无法平衡这个人物,功过也无法相抵,惋惜也好,失望也罢,在李自成起义的那十几年,百姓确实在无边的黑暗中看到了一缕曙光,继而也力所能及的给李自成传递消息。在那个信息交通不方便的时代,有人愿意给自己说实话是难能可贵的,五湖四海的人你一言我一语,汇总到李自成这里就成了打仗稳操胜券的法宝。

山海关战役的时候,李自成就发现所到之处的百姓都躲着他,不愿和他交流了,在一片自己陌生的土地上,本来就是依靠民众的李自成忽然感觉自己成了聋子,他才意识到自己是真的失了民心,失败,意料之中,可还是要硬着头皮上,因为君无戏言,虽然差一点就登基了。

李自成,从千军万马到孤身一人

读《李自成》的时候,前半段你会热血沸腾,明朝末年的官僚腐败已经到了极致,崇祯想当中兴之主,又疑心太重,本来朝中就寥寥几个肱股之臣,还都被他赐死,血还热乎,可人心已冷。文官在朝中勾心斗角,结党营私,为在青史留名,不惜放大别人的错误,胡说乱说,结果,在外拼死拼活的武将一个个都被他们说死了,一致最后无人可用,国破家亡。百姓已经被逼到生死边缘,无家可归,明军依然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以至于各地都盼望李自成赶紧打过来,打过来就有活下去的机会。

后半段你读着读着就开始失望了,李自成自从改襄阳为襄京,建立大顺政权之后,就开始封官加爵,追随他的人都从贼变成了官,一切都有规有矩了,李自成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也不再是随便坐在一起嘘寒问暖的那个李闯王了。随后又改西安为西京,定军制,封功臣,开科取士,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只待破了北京登上王座,仿佛一切都在手中似的,胜利轻而易举。军师宋献策和将军李岩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说缓称王,可跟着李自成浴血奋战的将士哪里听得进去远见不远见的,李自成自己也是迫不及待的想登上王座一统天下。

李自成,从千军万马到孤身一人

作为常人来说,这都可以理解,就好比一堆黄金摆在你面前,有多少人愿意看一眼就走呢?

李自成的转折点是山海关的失败,这是可以预料而又执意独行的,当失败来临才后悔莫及的时候,李自成心里也知道,登基可能是个幻想了。李自成的失败就像大海中的的灯塔倒了一样,人们看不到方向了,逃跑,背叛,投降,接二连三的打击让李自成心烦意乱,斗志衰退。无奈,只能退出京城,不知他是否会想到被他逼死的崇祯,此一时彼一时,真是一半火焰一半海水,冷暖自知。

慌忙离京的时候,李自成把漂亮的窦妃藏在京城,想着过几日就可以打回来的,奈何一去不返,日夜思念,在军情紧急的情况下还要派人进京搭救窦妃,李自成此时在想什么?之前看不起张献忠沉迷女色,如今,自己呢?

李自成,从千军万马到孤身一人

失败接二连三,身边的人死的死,逃的逃,李自成的猜疑之心越来越重,死心塌地为他解忧献策的李岩含冤而死,辅助他排除万难的牛金星也默默离开,最后,对冒着生死来营救他的小将也不敢相信,乃至一个人骑着乌龙驹,拿着花马剑,独自在荒山野林逃命,结果被乡勇乱刀砍死,一代巨星,死的何其狼狈,是命也,是运也,踽踽而死!

追随他的人在打江山的时候都打心里崇拜李自成,因为他总是和兄弟们离的很近,同吃同住,每天去会去兵营转一转,对每一个跟随他的人都有大概的了解,兄弟们有啥话想对他说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过之处,百姓也是夹道欢迎,万人空巷,都想一睹闯王的真容。后来,想见李自成就越来越难了,人与人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远了,很多话到嘴边又都咽了下去,不是不想说,是不对等了,有级别之分了,进京的时候没有前呼后拥的百姓夹道欢迎了,取而代之的是安安静静的跪在路边,连头都不敢抬。有冤屈也不敢冲到闯王面前诉说了,你用心说的人家不一定用心听了。这天也就没法聊了,在去山海关的路上,李自成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可人心易散不易聚,悔之晚矣。

李自成,从千军万马到孤身一人

山海关战役可以说是李自成最大的败笔,为什么不听劝阻,非要来打吴三桂呢?这就是气量问题了,李自成进了北京,本想登基,想着还有个吴三桂,去灭吧,太远,不管他吧,也是个心病。于是就派人拿点钱财去劝说吴三桂投降,结果吴三桂心系明朝不愿投降,但钱财还是要收的。李自成本来想等着吴三桂投降之后再安安稳稳的办个登基大典,结果大失所望,于是二话不说亲自带兵去剿灭吴三桂,心里想着“给脸不要脸的家伙”。李自成发兵的时候,吴三桂也怕了,于是就去清朝借兵,完全忽略了多尔衮的野心,和李自成一样,不把多尔衮放在眼里,结果,一个败了,一个跪了,一个笑了。

历史没有如果,人的选择也没有如果,一步错步步错,只有做了才知道是对是错。如何评说李自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打开历史长卷,看到此处,难免会扼腕叹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