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為何能夠超過韓信、張良位列西漢三傑第一?

阿軍視野


先說觀點:

在秦末戰爭和楚漢爭霸的過程中,坐鎮後方的蕭何論出彩程度,比不上妙計百出的張良和百戰百勝的韓信。

但是蕭何所做的貢獻,並不體現在攻城拔寨和斬將奪旗上,而是讓劉邦相較於項羽,擁有了無可撼動的戰略優勢。所以,蕭何不僅是三傑第一,也是漢初所有功臣的第一位。

01 獲取秦朝遺產,助劉邦快速掌控地方

劉邦率先拿下關中,進入咸陽城。上至劉邦,下至普通士卒,都陷入富貴繁華而不可自拔。唯獨蕭何直奔丞相府,將秦朝積累下來的戶籍統計、土地丈量、山川地圖、法令等等檔案典籍全部打包帶走。

蕭何此舉,讓劉邦輕易地獲得了秦朝傳承數百年,且一直行之有效的國家治理的數據和具體方法。從此以後,劉邦對於天下區域的人口多少、糧食產量、關隘要塞等等信息都有了通盤的瞭解。

得益於此,無論是獲封漢中和巴蜀,還是後來打回關中。蕭何都能夠迅速地將這塊地方治理起來,將方方面面的資源,快速轉化為劉邦的綜合實力。

02 恢復關中生產,後勤物資源源不斷

蕭何的才能,體現在對於內政的治理上。楚漢爭霸時期,蕭何坐鎮關中,恢復經濟。當時的關中,反覆經歷戰火,人口和生產都有很大的損失。但是在蕭何的治理下,關中迅速恢復了秩序,頒佈律法,民心安定下來,使得關中地區成為了劉邦與項羽爭霸的穩固大後方。

劉邦的軍事才能遠遠不如項羽,在與項羽的爭霸過程中,十戰九敗,好幾次被打得丟盔棄甲,狼狽逃回關中。但是在蕭何的籌措下,無數的士卒、糧食、兵器供應不絕,讓劉邦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重整旗鼓,與項羽再次交手。

最終,項羽卓絕的軍事才能也無法抵消劉邦在綜合實力上的巨大優勢,被兵多糧足的劉邦活活耗死,最終自刎於烏江。可以說劉邦能夠不斷捲土重來,越打越強,全靠蕭何這個坐鎮後方的大管家。

03 制定漢律九章,定下漢律基調

漢律九章是蕭何根據秦朝的律法進行修改,去除了很多過於嚴酷的條款,讓漢律更加適應當時社會的需要。

作為劉邦起家的手下中,難得的內政大才,蕭何頒佈的律法讓西漢的治理有章可循,並且定下了漢朝四百年的主體基調。後來的漢律多次修改,但根源主體都是參照蕭何的這部律法,可謂百代不易。

因此,在漢初三傑中,蕭何也許是最不起眼的一位,但他的功勞卻是實實在在的首位。沒有蕭何,也許楚漢爭霸的結局會完全不同。


歷史步行街


確實蕭何在歷史上的名號並沒有韓信和張良出名,蕭何的出名更是因為那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古語。似乎蕭何更像是綠葉。然而在西漢開國時論功行賞蕭何被定位首功。韓信不但沒有得到首功排名,連第二都沒有這個問題其實在一千多年後的明朝朱元璋替我們解答,當時李善長也是從事猶如蕭何一般的後勤工作,在大明開國後李善長也是排為首功。朱元璋的想法和劉邦不謀而和,中國歷史上他二人可以說是出身最為差的皇帝,但是在封賞上卻極為相似。都是將負責後勤的功臣作為封賞排位最高者對待。

原因如下:

1.劉邦和蕭何相識更早

劉邦可以說是十分幸運的,他的家鄉也就是他的身邊就有這十分出色的治國人才和領軍將領一個小小的沛縣聚集有屠夫樊噲,獄掾曹參,車伕夏侯嬰,還有吹鼓手周勃,以及)主吏蕭何,在細節推測二人更是他的發小,可以說如果劉邦心裡要是有排位的話就感情而言蕭何無疑是最早進入他內心的,在他什麼也沒有時也是蕭何在一直支持著他,可以說劉邦早就成為了這些人心中的大哥級存在,這是日後任何人,任何功勞取代不了的,張良在神機妙算,大智若妖,劉邦五分防範,五分信任,韓信用兵如神,劉邦更是七分防範,3分信任。

2.蕭何有從龍之功

秦末各地起義如雲,早年因為押送囚徒一事,逃逸的劉邦因此重新回到了沛縣,百姓們還是很擁戴劉邦的希望劉邦擔任縣令,然而這不是劉邦想要的小小的縣令哪裡能容的下他的志向,蕭何心知劉邦所想,力推劉邦為主,當時沛縣必然有心存他志之人,為了服眾,蕭何找來占卜之人,使用抓鬮測算之術,讓大家相信,劉邦是上天安排之人,因此劉邦得以有沛公之名,從此沛公之名幾乎伴隨了劉邦整個創業生涯。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劉季曰:“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壹敗塗地。吾非敢自愛,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願更相推擇可者。”

可見蕭何在這裡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是一個任何射手都喜歡的絕佳輔助,他敢打,敢拼,最重要的他還懂得保護你。心知你所想。

3.劉邦的三次人生轉折點皆是蕭何引導,在劉邦的創業之路上蕭何帶節奏一直絕佳

這裡我們也用遊戲術語來說,蕭何在整場劉邦創業之路上,一直為劉邦帶節奏,這種節奏不是帶蹦,帶輸,而是帶這劉邦向勝利前進。

劉邦第一次人生轉折點是在沛縣起義,這也使劉邦進入滅秦大軍之中,為日後成立大漢帝國作為起點。這是蕭何第一次帶節奏,使劉邦成功成為沛縣起義之 主,有資格位列眾起義軍之中

第二次人生轉折點我認為是攻破秦國都城之後,蕭何建議善待秦人,並且封財庫,清查書籍。

項羽在前方浴血奮戰,一人抗塔打團,然而劉邦卻在直接偷家,進入了秦國都城,一個鄉巴佬進入的大城市,並且是這個城市中最為繁華,漂亮,誘人之地,而且這裡的東西你可以隨便享用,任誰也是沉淪,何況劉邦那種好色之徒,然而蕭何這個也是一個鄉的鄉吧老卻第一步是封庫,點查律書,劉邦在眾人進諫之後明白不該沉淪於此,在回首發現劉邦該做的工作,蕭何已經在作,也正是劉邦的優秀變現給秦人打下了良好的歸屬基礎,秦國雖然統一六國時間幾十年但是在關中,巴蜀,漢中卻建設上百年,百姓內心的歸屬敢還是有的,然而項羽的小孩子氣,一把火燒了是解恨,但是也燒了秦人對於他的期待,也正是如此,劉邦依靠關中地區和巴蜀之地,統一天下。很多人願意用秦漢來形容那是時期,除了時間近,還有就是漢朝也繼承了秦朝的遺產,這不是你想繼承就能繼承的。

第三次轉折點是大膽舉薦韓信,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一個毫無戰績的愣頭青似人物,韓信就敢用身價性命擔保,並賦予韓信軍權,這不是賭博,這簡直是開掛。劉邦打項羽不是沒人,沒錢,而是沒有一個帥才,將才有,但是論全局戰略佈局,韓信說第二,當時沒人敢說第一,張良運籌帷幄厲害,但是韓信扮演的角色更像是脊樑,將四肢和大腦像連接,至此漢軍出色的戰略指揮和士兵運用有了連接。劉邦正是因此能夠問鼎天下。

4.就是優秀的後勤工作

蕭何留守關中後,馬上安撫百姓,恢復生產,全力收拾關中的殘破局面。他一方面重新建立已經散亂的統治秩序,另一方面對百姓施以恩惠,以定民心。他不僅頒佈實施新法,重新建立漢的統治秩序和統治機構,修建宮廷、縣城等等。另外又開放了原來秦朝的皇家苑囿園地,讓百姓耕種,賜給百姓爵位,減免租稅等等。他還讓百姓自行推舉年齡在50歲以上、有德行、能做表率的人,任命他們為“三老”,每鄉一人;再選各鄉里的三老為縣三老,輔佐縣令,教化民眾,同時免去他們的徭役,並在每年的年末賜給他們酒肉。這樣,由於蕭何辦事精明,施政有方,頒佈利民法令,農業生產迅速得到恢復,建立了穩固的後方,保障了前線的需要。

可以說蕭何就是大管家,是會計,是首席財經官,這種創造人力物力的速度超過了劉邦敗家的速度,可見其實力。這也是劉邦數次大敗依然堅挺,而項羽只是輸了一場就元氣打傷,從此不振的原因所在。

綜上所述你認為蕭何首功有沒有道理那,還有一條如果不給後勤首功,日後可就沒人願意打後勤了。這也是一場遊戲中,我建議將MVP給輔助原因所在。


闡釋君


蕭何長於內政,對於國家治理確實比張韓二人強。

而且,張良早早退隱。韓信功高震主,驕傲跋扈。論名聲,早期張韓二人確實比蕭何上。可是隨著時間推移和政治正確,蕭排在他們前面,就順理成章了。


醉鯉魚


1.低微時一直支持我,發達時我送你富貴

蕭何是劉邦的沛縣老鄉,一直在縣裡工作,在劉邦當無賴混混的時候,就很照顧劉邦。在劉邦當了亭長以後,有一次公幹去咸陽,很多兄弟都送了三百錢當路費,只有蕭何最大方,他送了五百錢,所以說從那個時候起,蕭何就最賞識劉邦,這也讓劉邦深深的記在了心裡。

“在我一無所成的時候,支持我信任我,那我發達了,就送你富貴” ,或許劉邦是這麼想的。

2. 眼光長遠,睿智冷靜,能想到被人忽視卻重要的地方

在劉邦帶著小弟們殺進咸陽城以後,劉邦一頭扎進了秦始皇用過的寢宮,很多將領們也往銀庫裡鑽,只有蕭何表現的不一樣,他一不為色二不為財,而是趕緊跑到宮中收集那些文書、地圖和戶籍檔案之類的資料。所以劉邦後來出關和項羽爭天下的時候,他對天下的局勢非常的熟悉,比如哪裡是要塞關口,哪裡人口多,哪裡富裕等等,當然這些都是蕭何的功勞,因為這些,劉邦對蕭何更是高看一眼了。

3.蕭規曹隨,功在社稷

蕭何在輔佐漢惠帝的時候過世了,他選了曹參當丞相。曹參用他持有的方法,沿著蕭何制定的規章制度,有條不絮地治理著國家,沒有出過偏差,從而更加鞏固加和穩定了漢朝的政治格局。而且由於漢惠帝時期正處於長期動亂之後,百姓特別需要國家的安定和政策的穩定。所以,曹參的“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順應了時代的要求,合乎民心,並沒有給百姓帶來更多的負擔。因此,當時的人民還編了歌謠,稱頌蕭何和曹參。他們敬重開國功臣丞相蕭何,更感激在蕭何去世後,繼任者曹參沒有讓社會政治和經濟狀況發生變動,保持了漢初以來原有的設置,使百姓更加適應漢朝的統治了。

4. 明白帝王心思,急流勇退

蕭何太優秀,皇帝想殺蕭何,蕭何就做一些損害百姓利益的事,以自汙名節,最終保住性命,免於被殺,實在是令人感慨萬千。雖然之後蕭何為民請命,被下獄中,但劉邦還是沒有殺他。

總結

周恩來曾說過:“劉邦百戰百敗,卻屢敗屢起,靠的就是蕭何為他當宰相,經營關中作他的根據地,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糧有糧。項羽百戰百勝,卻經不起一敗;一敗塗地,一敗就亡,原因之一是沒有蕭何這樣的宰相。”

蕭何這樣卓越的人才,列西漢三傑第一, 當之無愧。


花奈


蕭何與劉邦既是老鄉、又是同事關係;劉邦創業階段蕭何一直負責後勤和鎮守大本營,其功績並不比韓信的軍功和張良的出謀劃策差多少。劉邦建立西漢後,蕭何功勳排位第一。

既是老鄉又是同事,關係非同尋常

劉邦當泗水亭長的時候,蕭何是沛縣負責人事的官員,蕭何還是劉邦的上級。平時蕭何就對劉邦非常照顧,劉邦愛折騰經常惹事,多虧了蕭何從中周旋。比如說:

  • 劉邦每次押解犯人去服徭役的時候,大家都來相送,秦時的徭役是一件非常苦的差事,來送行的人多少都會給點盤纏。蕭何每次都比別人多給劉邦幾百錢。
  • 劉邦去沛公的接風宴上蹭酒喝,啥也沒帶,扯著嗓子喊了一句賀錢萬。負責收禮的蕭何沒有拆穿劉邦,給他安排了一個座位讓他去吃喝。

蕭何對劉邦的照顧,劉邦也一直記著,後來封侯的時候,給蕭何多封了兩千戶的食邑感謝他曾經的照顧。

蕭何把劉邦拉上造反之路,死心塌地的跟隨

陳勝吳廣起義後,天下紛紛響應,各地都出現殺縣令舉兵造反的事,沛縣縣令也害怕被殺。蕭何、曹參等人就建議沛縣縣令,舉兵造反,這樣就不會被起義隊伍攻殺和造反的民眾所殺。

蕭何又建議縣令說:“你是朝廷官員,造反恐怕沒人會相信,不如把咱們縣潛逃在外的逃犯都召回來,藉助他們的力量起事。”蕭何實際上想到的是劉邦,這個建議也是為了把劉邦拉進來。

後來沛縣縣令害怕劉邦來了架空自己反悔,被縣裡百姓所殺,就這樣劉邦在沛縣起兵造反,蕭何舉宗族所有人跟隨了劉邦。

劉邦能坐上沛公的位置,離不開蕭何、曹參等人的擁護和扶持。

鎮守後方負責後勤

劉邦起兵後,蕭何就做了劉邦的大管家,後來做了丞相。劉邦曾經說過:率兵攻城略地韓信第一,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張良無人能比,而負責後勤保障蕭何最擅長。

打仗打的就是後勤,尤其是劉邦和項羽在滎陽對峙的三年裡,所有的糧草耗損、兵源補充都是蕭何從關中輸送過來。這也是楚漢兩方在長期的對峙中,優劣之勢慢慢發生轉變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劉邦有一個穩定的大後方,有源源不斷的後勤補給。

關中還在蕭何的經營下,秩序井然,民心歸附。韓信、張良、蕭何三人的功績很難平價孰高孰低,因為戰爭本來就不是一方面因素決定的,他們三人的功勞和付出缺一不可。

結語:

漢除三傑對西漢建立的功勞無法真正的給他們排個順序,軍功韓信第一,謀略張良第一,後勤蕭何第一,這三個要素是所以不可的。

這樣比較下來,蕭何排第一是最合適的,劉邦對蕭何的信任要超過韓信和張良;同時,蕭何位列第一,能讓沛縣的舊部們都心服,如果是韓信或者張良,並不能讓手下人都信服。

排第一的蕭何並不能說明在建立西漢的過程中,他的功勳大於其他二人,而是他更適合,不會引起內部矛盾。


歷史小迷童


蕭何是內政方面的傑出人物,能力如同曹操的能臣荀彧。至於他的功勞排第一,在張良、韓信之前,主要三個原因:1、劉邦與蕭何是老鄉,老知己。2、幫助劉邦最初起事,是劉邦的老班底。3、是劉邦最信得過的人,如果蕭、張、韓三人只能留下一個,劉邦會留誰呢?想想吧。

真正從功勞看,韓信應為第一。因為劉邦未得到韓信之前,與項羽打仗一敗再敗,敗了又敗,韓信掛帥後,大敵小敵都是韓信收拾的,最後打敗了項羽。

內政能臣好找,軍事人才難得。


秋崖978


首先,推劉邦為首領的是蕭何;其次,舉家支持劉邦的是蕭何;第三,為劉邦穩定後方,源源不斷運兵運糧的還是蕭何;第四,建國後整章建制,完成國家中央機構建設並保證其有效運轉的仍是蕭何。似這樣的人物,在任何時代都會是第一的。


上海劉駿律師


西漢三傑之一的蕭何,是西漢王朝的開國丞相,劉邦昔日的頂頭上司,治理天下第一把好手。比起留侯張良的低調謙卑,韓信的張揚高傲,蕭何的政治手段更勝一籌,他以汙化名聲的方式避免劉邦的猜忌。既不用像張良那樣如履薄冰般的小心翼翼,也不用像韓信那樣“狡兔死,走狗烹”的居功自傲,而是身居朝堂要職,仍能明哲保身。

蕭何早年是沛縣的功曹,充當沛縣縣令的副手時,辦案公正嚴明、政績可圈可點,因此他在當地的名聲非常響。泗水亭長劉邦還沒起事時,就由蕭何直接管轄,作為一個久經低級官場的老吏,蕭何逐漸歷練出獨到的識人眼光,他認為所結交的朋友中,不拘小節的劉邦似乎有些特別之處。

身為沛縣主吏的蕭何,身份要比劉邦尊貴一等,可他沒有自恃官位,反而對劉邦多加偏愛和照顧。劉邦每次押送犯人去咸陽的時候,按照官場慣例,沛縣官員都要出錢相送,大多數人都是敷衍了事,只有蕭何拿出五百銅錢相贈,兩人情誼可見一斑。出差到咸陽的劉邦,看到秦始皇出行浩浩蕩蕩的車隊,不禁低聲長嘆:“大丈夫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秦朝派御史到沛縣視察工作,御史看中蕭何的精明強幹,極力推薦他去咸陽任職,可蕭何委婉地拒絕了。在他看來,秦朝過於嚴苛的統治,早晚會遭遇土崩瓦解的命運,他不想助紂為虐、與暴君為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途中病逝,宦官趙高聯合丞相李斯篡改遺詔,擁立幼子胡亥繼位,逼迫長子扶蘇拔劍自刎,名將蒙恬也被害而死。秦二世的殘暴比起秦始皇有過之而無不及,伴隨著陳勝、吳廣振臂高呼的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各地紛紛揭竿而起,掀起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起義火種傳到遙遠的沛縣,此時的劉邦正在和蕭何、曹參等人一起飲酒,三人分析了一番秦朝國政,一致得出順從民意、高舉反秦大旗的結論。

欣喜若狂的劉邦向謀略雙全的蕭何請教如何起事,蕭何說最近朝廷降旨,要各地郡縣速派一批青年壯士去咸陽修建阿房宮,沛縣也要押送一百多名壯士。這樣一來,蕭何和曹參極力向縣令推薦劉邦,讓劉邦押送壯士到咸陽城,然後途中向壯士施加恩惠,讓他們有一片感恩戴德之心,這樣就可以聚眾起義,裡應外合攻下沛縣。在蕭何和曹參的計策下,劉邦故意將押送的壯士灌醉,效仿陳勝、吳廣的話,說秦法苛刻無比,延誤日期是死,回去也是死,不如給你們一條生路,各自逃生去吧。壯士們聽到劉邦的話感動不已,紛紛問劉邦的打算,劉邦不慌不忙地說自己要造反起事。

壯士們聽到劉邦的計劃,心想反正逃走也不一定能活,橫豎都是死的話,還不如跟著仁義的劉邦一同反秦。沛縣縣令聽到劉邦聚眾謀反的消息,氣得大發雷霆,當機下令逮捕劉邦的妻子呂雉,幸虧威望頗高的蕭何深得縣令信任,他謊稱可以用呂雉做誘餌,這才救了呂雉一命。

陳勝吳廣的起義軍勢如破竹,沛縣縣令心急如焚,急忙召蕭何商量計策,蕭何趁機提出釋放呂雉、寬恕劉邦的要求,騎虎難下的沛縣縣令只好同意了蕭何的要求。劉邦則在蕭何、曹參、樊噲的幫助下,殺死沛縣縣令,集合沛縣父老鄉親,自立為沛公,開始了反秦起義的鬥爭。劉邦的起兵離不開策劃者蕭何,作為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劉邦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要感謝蕭何。按照楚懷王在彭城軍事會議上的約定,負責攻打秦國的各路義軍中,先入關中破秦者,就能被封為關中王。作為天下的重心地區,關中王就像一塊垂涎欲滴的肥肉,各路諸侯都想掠奪,可事實證明只有實力雄厚的項羽才能夠吃下。

僥倖進入關中的劉邦根本沒有能力和項羽抗衡,只好乖乖獻出函谷關,冒著生命危險親赴鴻門宴謝罪。席間項羽的軍師範增屢次使眼色,讓舞劍的項莊殺死隱有帝王氣魄的劉邦,好在項伯和張良的保護下倖免於難。嚇得魂飛魄散的劉邦,藉著上廁所的藉口,從小路一路奔逃而去,項羽對膽小如鼠的劉邦十分輕視。為了堵住諸侯的嘴巴,主持分封儀式的項羽強調西蜀、漢中地區也屬於關中,因此他封劉邦為漢中王,驅趕他到偏遠的巴蜀地區。憤怒的劉邦想要和項羽玉石俱焚,好在旁邊的蕭何及時制止,語重心長地說:“暫時屈居漢中,好過以死相拼,現在大王與項羽實力差距太大了,大丈夫以忍為謀。”不僅如此,蕭何還為怨恨難平的劉邦擬定了“收受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的戰略計劃,此後蕭何的計劃成為劉邦的未來戰略走向。

公元前206年,偏居巴蜀的漢王劉邦聽取大將軍韓信的建議,用張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順利奪取函谷關以西的廣大地區,緊接著揮師東進,揭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這時候項羽才意識到真正的敵人是不甘於人下的劉邦,並非關中內部地區的諸侯,楚漢戰爭的四年裡,劉邦率領大軍在前線作戰,蕭何則負責駐守後方,保證糧草的供應。在漢王控制的關中地區,蕭何從容不迫地將政事、軍務處理的井井有條,這為前線和項羽一決雌雄的劉邦打下了堅實的後盾。對比各路諸侯管轄地區的民不聊生,蕭何將關中治理得大有起色,百姓安居樂業,生產發展也是日益加快,足以滿足前線將士的需要。在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的過程中,劉邦也不是沒有過失敗,可正是蕭何的不懈努力,讓瀕臨死亡的劉邦再次起死回生。

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戰,項羽率領三萬楚軍大敗劉邦號稱五十萬的漢軍,潰散而逃的漢軍死傷近十萬人,劉邦帶著十幾個近身侍衛逃走。按說這次慘敗足以讓劉邦再也無力和項羽抗衡,然而就在劉邦心灰意冷的時候,蕭何調集後方所有軍餉和潰敗的漢軍將士,將指揮權交到了劉邦的手裡。原本氣數將盡的劉邦轉眼間生龍活虎,有這樣千古難遇的良才,是劉邦能夠打敗項羽的關鍵。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即皇帝位,在一次大宴群臣的時候,劉邦對蕭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說出自己得勝的關鍵所在,是有治理天下的蕭何、運籌帷幄的張良,和軍事能力封神的韓信。劉邦認為蕭何是頭號開國功臣,許多衝鋒陷陣的開國元勳不服氣,認為自己大大小小參加過上百次戰役,蕭何只知道在後方舞文弄墨、發號施令,憑什麼位居第一?

劉邦對此有一個恰到好處的比喻,他形容那些攻城略地的將領是追尋野兔的獵犬,而蕭何則是發現野兔蹤跡的獵人。群臣一開始認為身負多處重傷的平陽侯曹參該排第一,聽到劉邦的一番言語,轉而擁護蕭何為第一功臣,就此蕭何擔任西漢開國丞相。身為丞相的蕭何一直以漢室江山為重,他始終維護劉氏王朝的權威和統一,甚至不惜利用韓信對自己的信任,欺騙韓信進宮祝賀。呂后這才能夠逮捕戰無不勝的韓信,並處以斬首的刑罰,世人評價韓信和蕭何的關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而事實上,作為劉邦的同僚,他又怎麼會不瞭解帝王心術,自毀名節,求得苟安,也讓我們見識了一會“會做人”的蕭何,無怪乎能成為三傑第一。





阿軍視野


第一是由於蕭何在劉邦還是泗水亭亭長的時候就力挺劉邦,支持劉邦,多次幫助劉邦,蕭何在劉邦起義之後一直跟隨劉邦攻城掠地,屬於沛縣黨,後來在楚漢之爭的時候,蕭何讓自己的兒子參軍,消除劉邦對自己的猜忌,劉邦當上皇帝之後大力剷除開國功臣,蕭何向劉邦索要土地,來消除劉邦對他的猜忌,可以說是蕭何更懂得明哲保身。楚漢三傑,蕭何明哲保身,張良功成身退,唯獨大軍師家韓信慘遭呂雉殺害。



YCsoft


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消滅了項羽,平定了天下,此時,首要任務必然是論功行賞,由於朝中大臣互相爭功,各不相讓,所以,一年的時間都沒有功勞等次定下來。劉邦本人認為功勞最大的是蕭何。所以,封他為酇侯,給他的食邑也是最多的。

但是,朝中其他的大臣並不服氣,都說:“我們這些人親自身披鎧甲,手拿武器,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多的人打了一百多仗,少的人也打了幾十仗,攻城池,佔領地盤,大大小小都立了戰功,現在,蕭何並沒有立下什麼汗馬功勞。

只不過就是靠舞文弄墨,空發議論,竟然功勞就在我們之上了,這是為什麼呢?”劉邦說道:“你們知道打獵嗎?”群臣回答:“知道。”劉邦又問:“那你們知道獵狗麼?”群臣回答:“知道。”

劉邦接著說:“打獵的時候,在前面追捕野獸的是獵狗,但是發現野獸蹤跡指示野獸位置讓獵狗去追殺的人,卻是獵人,現在你們這些人只會捕捉野獸,功勞與獵狗差不多。至於蕭何,卻能指揮獵狗出擊,功勞就像獵人一樣。

再說你們一般只是一個人跟隨我作戰,多的也不過一家兩三人,而蕭何卻讓全族數十人都跟隨我南征北戰,他的功勞是不能忘記的。”至此大臣們便不敢再說些什麼了。列侯全部受封完之後,又開始評議位次。

大家都說:“平陽侯曹參身上受了七十處傷,攻打城邑,佔領地盤,功勞最多,應該排名第一。”因為,之前劉邦已經摺服群臣,重重賞賜了蕭何,所以,在排位次的時候也不好意思再為難群臣了,但是他心裡其實還是想讓蕭何排在首位的。

但是,劉邦不能說,不代表別人不能說,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往往都不缺乏善於揣摩上司心意的人,關內侯鄂千秋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知道劉邦的心意,見自己的主子,此時不方便親自開口說這件事,所以,就站了出來。

只見鄂千秋進言道:“大家的話都說錯了。曹參雖然有攻城略地的傑出戰功,但這只是一時的事情。而皇上與楚軍相爭五年,經常打敗仗,兵士傷亡很大,且陛下多次隻身逃命,是因為有蕭何經常從關中派遣士兵補充前線。

這些可都不是陛下詔令他要他徵召的,數萬士兵多次趕在皇上最困難的時候奔赴前線。漢軍與楚軍在滎陽對峙了數年,軍隊沒有現存的糧食,蕭何從關中水路運輸,才保證了軍隊的給養沒有中斷。陛下雖然多次喪城失地。

但是,蕭何保全關中地區來等待陛下,這是永垂萬世的功勞。現在即使失掉像曹參這樣的人幾百個,對漢朝也不會有什麼損失。如果,漢朝只有像曹參這樣的人,幾百個也不一定能保得住大漢江山。

所以,不能夠讓一時之功的人凌駕於萬世之功的人之上,應該把蕭何排在第一位,曹參排在第二位。"這樣一番話雖然,指出了劉邦的一些汙點,不過,那些也都是事實,劉邦的軍事才能的確不怎麼樣,但是,這一段話,說到心裡去了,劉邦就是想要定蕭何為首功。

所以,在鄂千秋說完後,劉邦立刻說道:”這樣很好。“然後,便下令把蕭何排在第一位,並允許他劍履上殿,入朝不趨,這幾乎就是後世篡權之人的標配項目啊。漢代後來的權臣們諸如王莽,董卓,曹操,不都給自己來了個。

加九錫,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不讀史書,我想不會有人會想到在漢初,開國丞相蕭何就享受了其中的兩項待遇吧。劉邦說:”我聽說推薦賢才的人應該受到獎賞。蕭何的功勞雖然很高,但也是經過鄂千秋的表彰才更加顯著的。“所以,劉邦在鄂千秋關內侯待遇以外,又加封他為安平侯。

這就是揣摩對領導心思的好處啊!就在這一天,劉邦對蕭何父子兄弟十多人都進行了封賞,並且都賞賜了食邑。此外有額外加封給蕭何兩千戶,以此來感謝當年,劉邦前往咸陽服勞役時,蕭何多給兩百錢的恩德。

其實,這樣的封賞並沒有錯,亂世定然以武為尊,天下安定後,便要轉為文治,封賞蕭何自然無可厚非,此外,蕭何能為首功,還有幾個原因,一舉薦韓信,眾所周知劉邦能擊敗項羽,全賴韓信之功。

那這功勞也有蕭何的份吧。二便是鄂千秋所言,劉邦屢戰屢敗,多次全軍覆沒,如果沒有蕭何,壓榨關中百姓,為劉邦源源不斷提供兵員,曹參等光桿司令何談立功呢?三則是劉邦自己說的,蕭何全家都跟著劉邦幹事業,漢初三傑,蕭何具第一位不過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