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邦沒有韓信、蕭何、張良,能否奪得天下成爲帝王?

峰子奇觀


答案必須是否定的,沒有這三人劉邦肯定不能得天下。

因為劉邦自己都說自己能夠得天下,是將當時天下最牛的三個人才蕭何、張良、韓信收為己用,而且缺一不可所以才能擊敗項羽,得到天下。

劉邦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沒有張良,可能在劉邦決定關閉函谷關,獨佔關中為王的決定作出是,就已經註定滅亡,當時項羽在鉅鹿大破章邯之時,劉邦已經攻破咸陽,隨後項羽西近函谷關中,此時劉邦居然向關閉函谷關,據關自守,獨王關中,憤怒的項羽一鼓而破函谷關,與漢軍相距於灞上,準備幹掉劉邦,而劉邦渾不知覺,要不是張良舊友項莊來報信,也不會有什麼鴻門宴了,直接就幹掉劉邦了,而且鴻門宴上項莊幫助劉邦也完全是給張良面子。

而後張良制止酈食其勸說劉邦立六國後人為後的昏招,還在韓信要稱齊王,劉邦大怒之時,即使提醒了劉邦,可謂為了劉邦出謀劃策良多。


如果沒有蕭何,劉邦就很沒有穩固的後方和源源不斷糧秣及兵員補給,何談什麼爭天下。蕭何一直輔佐劉邦,幫助劉邦經營蜀地和漢中,劉邦奪得關中後,蕭何將關中、漢中、蜀地的糧食和兵員源源不斷的輸往楚漢爭霸的全線,讓屢遭敗績的劉邦,卻仍舊有豐富的戰爭資源,反觀項羽卻沒有這樣的人物,滎陽的楚漢爭霸前線需要他去打,齊國需要他去打,項羽是疲於奔命,顧此失彼,終究將數十萬大軍打成了數十騎。最終死在烏江邊上。

而且蕭何還為劉邦舉薦漢軍方面的難得的將才韓信,而且在韓信逃亡之後,還以丞相之尊親自去追韓信,並建議將韓信拜為大將軍,讓韓信能夠為劉邦所用。

如果沒有韓信,劉邦在軍事上很難有突破。韓信先是投奔項羽,沒有受到重用,於是韓信逃亡到劉邦這裡,解僱劉邦也不怎麼待見他,於是他又跑了,結果蕭何將韓信追了回來,還對劉邦說,韓信是“國士無雙”並建議拜韓信為將軍,韓信成為大將軍後,客觀分析項羽和劉邦的實際情況,他認為項羽是“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外強內弱”漢軍必須進行反擊,而且漢軍中很多楚地的士卒,現在遷居漢中,因為思念家鄉尚有求戰之心,一旦時間過長,消磨了意志,則軍無戰心,然後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進入關中,佔據三秦,然後帶領漢軍的偏師攻破魏國、趙國、齊國,降服燕國,平定的河北之地,然劉邦的三分天下佔據其二,從而讓項羽優勢徹底消失,最後劉邦、韓信、彭越等駐軍隊將項羽合圍在垓下,項羽最終敗亡。


大東北的小豆包


劉邦想要稱帝,韓信、蕭何、張良三人缺一不可。畢竟無論什麼年代人才都是第一生產力。

先說沒有張良,劉邦為什麼稱不了帝?

張良精通帝王之術,有帝師之稱,他對劉邦的幫助很大,因為沒有他,劉邦很可能早就死掉了,劉邦一死,就更談不上當皇帝了。

張良第一次救劉邦的時候,是在鴻門宴上,那時候項羽剛打完鉅鹿之戰,各地諸侯唯項羽馬首是瞻,項羽說打誰,這些諸侯是連屁都不敢放一個的。

正好就在這個時候,項羽看到劉邦有霸佔關中的意思,所以,他就召集部下開了一個會。大致就是要把劉邦這小子給滅了。

當時劉邦有十萬大軍,對外號稱四十萬,項羽有四十萬大軍,對外號稱一百萬。項羽若是去滅劉邦,也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可是項羽終究沒有滅成,因為軍事機密洩露了。是被項羽的伯父項伯給洩露出去了,項伯和張良是好朋友,他不想看著張良死在亂軍之中,他就提前去把消息告訴了張良。

張良得到這個消息後,就告訴了劉邦。

劉邦開始在項伯面前表演,敬酒、結成親家,目的就是讓項伯帶話給項羽,別來滅劉邦了。項伯很夠意思,他答應說服項羽不來滅劉邦,但是,第二天劉邦要去鴻門項羽的大帳謝罪,就這劉邦逃過了一劫。張良救了他一命。

張良第二次救劉邦是在劉邦得到韓信出漢中之後,當時的項羽是準備去關中幫助章邯來滅劉邦的。就在這個緊急關頭,張良給項羽寫了封信,大致就是說東邊齊地的田榮一直在挑事,他不斷的縱容彭越和陳餘來騷擾楚國的邊境。

要想滅掉這些反抗自己的諸侯,就必須要把罪魁禍首田榮給滅掉。

在信中張良還為劉邦求情,說劉邦只是想得到關中之地,他得到關中之後,肯定不會來中原了。

天真的項羽就相信了張良,他真的去齊地滅田榮去了,可是田榮那裡是那麼好滅的,項羽不但沒打了勝仗,反倒是陷入到齊地的泥潭不能自拔了。

這時候正好給了劉邦和韓信踹息的機會,劉邦一鼓作氣,拿下關中來就帶兵殺到了中原。劉邦打著為義帝報仇的幌子,開始聯合各路諸侯反抗項羽的暴利統治了。

因為劉邦是正義之師,所以他聯合了各路諸侯共計六十萬大軍,開始殺到彭城,想去滅掉項羽的都城。

項羽率領三萬人馬,把劉邦打到了解放前,劉邦差點就成了光桿司令。可以說這時候是劉邦起義以來最為艱難的時刻,之前和他結盟的諸侯又紛紛投靠到了項羽的賬下。

張良又給劉邦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聯合韓信、英布、彭越一舉幹掉項羽,最終劉邦就是聯合這些人,把項羽打敗的。所以說沒有張良就沒有劉邦。

再說蕭何,若是沒有蕭何,估計劉邦也早死了好幾回了。

劉邦在做泗水亭長的時候,就愛惹是非不老實,耍流氓。恰巧的是蕭何這時候正是劉邦的上司,當時蕭何的官職是縣長秘書。

劉邦犯法的時候,都是蕭何在包庇他,為他說情,劉邦才有了很多次,死裡逃生的機會的。

再就是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劉邦也響應了起義,隨後蕭何加入劉邦團隊,他來支持劉邦了,要知道蕭何家在沛縣是個世家大族,他們是很有影響力的,因為劉邦得到了蕭何的支持,所以,劉邦才當了起義軍的頭領,當了沛公。

滅秦之後,劉邦被項羽封為了漢王,就是在漢中,蕭何發現了軍事奇才韓信,他在夜下追韓信之後,把韓信推薦給了劉邦,劉邦因為有了韓信,才有了和項羽一爭高低的機會。

項羽和劉邦在滎陽對峙了兩年多的時間,這兩年多劉邦經常被項羽打敗,這期間所有的糧食供應和人員補充全部是蕭何給劉邦弄來的。所以說沒有了蕭何的這些貢獻,劉邦早就被別人幹掉了。

最後一個韓信就更不用說了,大漢江山的三分之二的國土都是人家給打下來的。

劉邦作為對抗項羽的主力,雖然在戰場上經常吃敗仗,可是,韓信在北方戰場上打的是順風順水,他一連拿下了魏國、代國、燕國、趙國、齊國。

期間劉邦還有兩次把韓信的軍隊給調走打項羽去,韓信只能重新招募新兵,繼續打勝仗。韓信在拿下齊國來的時候,可以說項羽的敗局已定了。

這時候的韓信軍隊有三十萬,劉邦二十萬,項羽僅僅十萬兵力。

不要看劉邦有二十萬大軍,他還是打不過項羽的。除非韓信來幫忙,可是,韓信並不急於幫忙,因為項羽一滅,天下就太平了,這時候韓信還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他想要的是讓劉邦封他為齊王。

劉邦沒有封韓信,韓信就不出兵,劉邦還是差點被項羽乾死,他見好就收,答應了和項羽平分天下的請求,他們之間簽訂了一個協議就是鴻溝之約。

項羽也不想打仗了,在簽訂合約之後,他就率領士兵回去了。可是,項羽還沒回到彭城,劉邦就反悔了,他開始對項羽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張良告訴劉邦趕緊封韓信為齊王,韓信來幫你,項羽就死定了,劉邦按照張良的計策實施了,果然在韓信的統領下,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

所以說,沒有這三個人的幫助。劉邦是肯定當不了皇帝的。


史學達人


可以肯定,劉邦會統一中國!

從結果上看,漢初三傑為劉邦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沒有蕭何,人口眾多物產豐富的關中地區,就不能成為穩固的後方基地為劉邦提供源源不斷的士兵和糧草;沒有蕭何,劉邦也無法發現韓信這個人才;沒有韓信,劉邦就無法平定北方,甚至在垓下圍殲項羽的最後一支軍隊。沒有張良,就無法做到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如果把三人的功勞去掉,劉邦似乎只能做一個漢王在四川頤養天年了。

但是不要忘了,劉邦是天生的帝王之才,如果沒有劉邦,蕭何、韓信、張良才可能庸庸碌碌度過一生,甚至在秦末的戰爭中作為炮灰死去。

如果沒有劉邦,沛縣起義首領就是沛縣縣令,面對秦軍反撲,蕭何等人很可能會被膽小的沛縣令出賣掉!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只能作為一名不得志的逃兵遊離於最高權力之外,最終成為戰場上的犧牲品。

沒有劉邦,張良只能去輔佐庸庸碌碌的韓王,空有一生本事卻無法施展。

如果把三人比作千里馬,那麼劉邦就是伯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沒有張良,劉邦還有陳平;沒有蕭何還有曹參;沒有韓信還有周勃、彭越、英布。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劉邦對人才的利用和尊重,韓信能從一名小吏被提舉為將軍,只能在劉邦這裡發生;

沒有韓信,劉邦照樣可以拿下齊國,因為有酈食其。

可見,劉邦不缺少能臣良將輔佐,沒有漢初三傑,會有更多人脫穎而出填補三人的空缺,劉邦照樣可以統一天下,只不過漢初三傑會換上其他人的名字。


歷史風暴


可以肯定的說:“絕無可能”,

劉邦自己都說,用兵不如韓信,計謀不如張良,後勤不如蕭何,

1,他去關中打宛城靠張良,

2,進咸陽不貪圖美色是因為張良、蕭何的勸說

3,鴻門宴前夕是張良拉來項伯,

4,鴻門宴上是張良從中周旋,

5,暗度陳倉,跳出蜀地是有韓信,

7,“彭城之敗”後,是蕭何源源不斷的給劉邦輸送兵員,糧草和物資,

6,被項羽打的毫無還手之力時,是韓信開闢北方戰場,

7,“鴻溝之約”後,是張良勸說劉邦撕毀協約,回身東進,

8,東進後仍然被項羽打敗,不得已把天下軍隊交由韓信指揮,最終打敗項羽,

9,打敗項羽後,為了安撫人心,是張良建議封劉邦最痛恨的雍齒為侯。

以上種種,都是“漢初三傑”的功勞,如果沒有他們,把他們的名字從上面去除,劉邦的境遇可想而知。

(PS:順便說下,劉邦還有一個謀士叫陳平,他所擅長的是小的計策,而張良擅長的是大的戰略方針,二人不一樣,可互補,但不可替代)

先說這麼多,喜歡可以關注我哦~


林夢佳期


沒有韓信、蕭何、張良,劉邦照樣能奪取天下。

其一,時勢造英雄,沒有韓信、蕭何、張良,照樣有別人能幫助劉邦平定天下。劉邦是個慧眼識才的人,他能夠在亂世中發現別人的長處,這樣的人無論到哪裡,都是太陽,都能看到別人的長處,也會受到別人的擁戴。

其二,劉邦手下有很多英雄,往往剛開始都不是自己陣營的,比如彭越、比如英布,甚至韓信,他們都是對方陣營的,劉邦明察秋毫,善於發現對方的優點,又能知人善任,項羽過於剛愎自用,當然不是劉邦的對手。

其三,劉邦這個人雄才大陸,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所謂約法三章,所謂用法至簡,在那個時代,能夠與劉邦相提並論的太少,想和劉邦爭天下太難。

其四,儘管劉邦自己沒有霸王之勇,沒有韓信之威,沒有張良之謀,但是對於一個開創帝國的創始人來說,他的個人性格最符合帝國開創者的素質。即使是對於我們當代的人來說,他的做法也值得借鑑、學習,因為人性從不改變。劉邦不僅確立了“以關中為根據地,進則爭雄天下,退則據關而守”的戰略,而且注重外交,善於結盟,孤立了項羽。


李治亞文史博客


能!但是有一個條件:運氣夠好!好到什麼程度呢?好到成為“打不死的小強”!



打天下這種事,歷來九死一生。如果劉邦運氣不夠好,就算張良、蕭何、韓信再乘以三,他還是奪不了天下,當不了皇帝。

先別說沒有這三位牛人了,就算沒有樊噲、紀信,甚至沒有項伯、丁公,沒有彭城之戰老天爺刮的那股救命風,劉邦也一樣死在半道上,走不到最後。

從這個角度講,“真命天子”一說真叫人不敢不信。當然,劉邦的後代劉秀,這所謂的“位面之子”,例子更有說服力!

只要有命在,還能繼續折騰,劉邦這種人最後就一定能成功,這是必然的。原因很簡單:帝王潛質!即便沒有“三傑”輔佐,身邊也會出現“三英”、“三豪”,助他完成大業。



好比當代的創業者,只要馬雲還是馬雲,王健林還是王健林,阿里帝國、萬達王朝就一定會出現,成功者的潛質擺在那!但最終能否成功,也得看運氣。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古今皆然!


三好國學堂


韓信,張良,蕭何三人,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頂級人才。他們三人在劉項相爭中,都發揮了各人的聰明才智,劉邦能笑到最後,這三個人起到了關鍵作用。

如果沒有韓信、張發良、蕭何三個人 。劉幫還能奪得天下成為帝王嗎,俗話說

人無頭不走,鳥無翅不飛,意思就是說,人再多,往哪走,怎麼走是要看頭人如何行動。一個團隊的全如何,關鍵就看一把手怎麼帶。劉幫和項羽二個手那個更好一些。

劉幫斬蛇起義之時,三人一個也不在身邊,劉幫照幹了。剛開始時,劉幫兵沒幾個將沒一員,

當時沒人看好劉幫,,但是劉邦始終堅持一條,走獨立自主路線。自己打天下。就這家樣,劉邦幾乎把天下的人才都吸引到自己的身邊。反觀項羽,身邊一個范增尚不能用,二相比較劉幫的勝出是必然的,沒有這三人,劉幫照樣得天下,可能難度會大一點,時間會長一點。


歲月悠悠73399941


可以肯定的回答,不可能,想都不要想。劉邦說的最有用的一句話就是:為之奈何?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劉的能力也就將兵十萬,這還是韓信捧他。

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劉邦問張良最多的那句話就是:為之奈何。

蕭何,糧草後勤是他搞的,韓信是他追回來,並舉薦的。進咸陽,很多資料是蕭何搶救性保護下來的。

劉邦沒他們,不要說奪天下,能不能混到漢王都是個大大的問題!


江上雨864


蕭何,張良,韓信是劉邦定義的“漢初三傑”。他把自己之所以打敗項羽歸功於這三位,大家不要以為沒了這三人劉邦就不能統一天下了。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麼多人,包括後來的陳平,夏侯嬰等人為什麼不去選擇其他人?也可以說成者為王敗者寇,范增也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軍師,項羽的軍事才能可不比韓信差,如果項羽與范增和睦相處,再加上他能夠體恤民情,我想劉邦肯定也不是他的對手。所以別小看劉邦個人的能力,為什麼他這樣一個草根皇帝能把自己的王朝延續四百多年,乃至三國時期都有那麼多人追隨漢朝,這都與他這位開創者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文星7815505


別說少了三個,就是少任何一個,都統一不了天下?這三個人對劉邦來說都至關重要。

蕭何,不論開國前還是開國後,都是劉邦的管家,在楚漢戰爭時期,一直擔任著後勤部長的工作。他的貢獻不僅僅是在戰爭時期幫劉邦穩定後方,及時供應資源這一項,更重要的是他為劉邦抓住了一個重要的人才——韓信,所以,也就是說,沒有蕭何的話,不僅僅是後勤保障方面的損失,同時也會失去韓信這把利刃!

而韓信的重要性也不用多說了,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一個無名小卒經蕭何舉薦一躍成為漢軍統帥,帶著幾萬人北伐諸侯,最終在垓下會戰中一舉擊潰楚軍,為劉邦開創漢帝國掃除了最後一個,也是最強勁的一個敵手——項羽!開國以後,即使已經被貶為了淮陰侯,但是仍然能受到身為皇親國戚,且地位平等的樊噲所尊重,並且跪拜迎接,即使是蕭何、張良都沒受到過樊噲如此尊重,敬畏!可見其戰績和能力是多麼強!

而張良,在楚漢戰爭時期,一直扮演者帝師的角色,如果不是他,恐怕劉邦的對手不僅僅是項羽一個了。也正是因為他不斷的提醒劉邦並且為其謀劃,才使得各路諸侯沒和劉邦鬧翻,並且最後能合力滅楚!

所以,這三人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