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我想要個聽話守紀律,懂規矩的孩子,這個要求過分嗎?

中國家長不好當

自從實施網課教學,群裡很多家長在抱怨壓力倍增,除了上班養家餬口外,下班還要輔導孩子的學習。

大多數家長硬生生被逼成了各科輔導老師,多年前放下的書本又重新撿起來。就連手機裡也下載了好幾款助學軟件:有道詞典、作業幫、一起學......

作為家長,我想要個聽話守紀律,懂規矩的孩子,這個要求過分嗎?


效果怎麼樣,這個真不好說。


反正我檢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看著她一臉懵懂,一知半解的表情時。在給她補課的同時,我心裡有多期盼快點開學!! !


作為家長,我想要個聽話守紀律,懂規矩的孩子,這個要求過分嗎?


網上教學有諸多限制, 線下教學也不輕鬆,一部分來自學生本身,一部分來自家長本身的認知。

  • 有一位家長埋怨老師對學生管得太鬆,班裡有一個孩子很調皮。他當著其它家長的面直言不諱的說

在他上學時,如果有這麼調皮搗蛋的學生,這個學生早被老師揍一頓了。

  • 有些家長很困惑,怎麼我苦口婆心說了半天道理,可孩子就不能理解呢?
  • 還有些家長總想讓孩子按他的思路來,結果卻不理想。謙謙君子一秒化身“咆哮帝”。


讀懂孩子

作為這個時代的一個理性的,科學的家長。

我們可以嘗試從孩子心理成長的角度出發,花點心思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來理解孩子行為及背後的原因。

這樣才能夠真正地給予孩子有效的指導以及教育。


有時我們常常會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了,一晃孩子就長這麼大了。

孩子從幼年到童年到成年,就好像一本書,一本一頁一頁往後翻的書。而家長就好像陪著孩子一頁一頁的翻這本成長的書。

但是,我們做家長的真正能夠《讀懂孩子》這本書的其實並不多。


作為家長,我想要個聽話守紀律,懂規矩的孩子,這個要求過分嗎?


原因其實很簡單。

棍棒底下的教育經驗還可不可行

一方面

其實我們做家長的可以靜下心來,自己想想。

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是不是很多都是拿自己的舊經驗來當作基礎,然後再把自己小時候成長的舊經驗拿來指導自己的孩子。

“做錯就罵,不聽話就揍”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現在又成了家長嘴裡的口頭禪。

我們在20多年前,甚至是30多年前的那個幼年時光的經驗,那個時候的世界狀況,時代氛圍跟現在完全不一樣了。

現在要用20年前自己成長的那一套模式來教養現在的孩子肯定會碰到很多的問題。

作為家長,我想要個聽話守紀律,懂規矩的孩子,這個要求過分嗎?


另一方面

很多人在面對孩子出現的各式各樣的狀況時,我們在解決時,也大多是從表面來改善孩子行為中,我們認為不適當、不妥當的一些狀況。

其實我們很少從孩子的內心來切入,來理解這些問題。

  • 有不少家長說孩子在學校特別聽話,碰到熟人也很有禮貌,回家後就換了個人似的,給他說個什麼,也裝聾作啞,有時候氣得真想揍他一頓。

有太多的家長說這個問題。

我們家的孩子在外頭在學校,在人前是一個樣子,那麼回家之後呢,完全變了一個樣子。

我可不可以有什麼辦法,讓我的孩子在家裡跟在外面一樣:守規矩,聽話,能夠做他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在家裡無理取鬧,做事亂七八糟,亂髮脾氣。


作為家長,我想要個聽話守紀律,懂規矩的孩子,這個要求過分嗎?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行為?

嬰兒自我/成熟自我


美國一位心理學博士,他提出來一個觀點跟理論:

每一個人包括孩子、包括我們自己,在自己內心裡頭都有兩個自我:一個叫嬰兒自我,一個叫成熟自我。


孩子在嬰兒的時候

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餓了就哭,不舒服了就鬧,非常自在的、無所忌憚地表達他想要的,他喜歡的、他開心的,他不開心的。

在這樣一個狀態下,我們常常說這是一個嬰兒自我主導情況之下所表現出來的一些行為現象。

作為家長,我想要個聽話守紀律,懂規矩的孩子,這個要求過分嗎?


但是

隨著孩子進了學校,然後慢慢的長大,甚至將來進了社會像我們大人們一樣,那麼受到越來越多的約束跟規範。

慢慢的社會化程度更成熟了,那麼嬰兒的自我行為慢慢就會受到理性的壓抑,而成熟自我的主導部分就會慢慢被凸顯出來。

相對的就是可能大人們比較想看到的孩子,比如說有禮貌,守紀律,懂規矩,做自己該做的事情等等

這個就是心理學中成熟自我在主導的時候所展現的一些現象。


那麼什麼時候嬰兒自我會跑出來阻擋,什麼時候成熟自我又會跑出來阻擋?

的確,這是一個問題。

在什麼時候嬰兒自我會超越所謂的成熟自我。有四種狀態:

1、我們如果在心情心理上處於情緒低落,壓力大,身心俱疲,非常疲憊的時候,這個嬰兒自我就會跑出來,

2、或者反過來講,我們處於一種非常開心非常高興,處於精神亢奮,情緒高漲太嗨的時候,嬰兒自我也會跑出來。

3、當我們回到一個所謂的私領域的時候,比如說自己家裡的時候,或熟悉自在的地方的時候,嬰兒自我就比較容易出現。

4、當孩子回到了家裡時

孩子在心理上會覺得這個家是屬於TA的私領域,家裡有很多跟TA非常親密的人,TA回到家以後覺得舒服,覺得自在,覺得安心,覺得可以稍微放肆一下的時候,

這個時候TA心裡的那個嬰兒自我比較放肆,不受控制的嬰兒自我就跑出來了。


作為家長,我想要個聽話守紀律,懂規矩的孩子,這個要求過分嗎?


學會接納和理解

孩子畢竟就是孩子。

TA的自控力還沒有那麼強,TA的心態還非常的自然,回到家裡覺得自在,覺得跟你夠親密,所以TA才會出現這樣一些比較自在、隨便的行為。


其實想想,我們大人大部分不也都是如此嗎?


我們在工作,在單位跟回到家,狀態完全也不一樣。對嗎?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這兩個自我,對於我們的孩子多一點理解多一點接納,那麼就能夠降低一些焦慮,甚至是不要做一些不太可能或者是不必要的改變。


作為家長,我想要個聽話守紀律,懂規矩的孩子,這個要求過分嗎?


但這個接納和理解不表示我們對孩子就不管,還是要採取一些正確的教養方式。

孩子做事三分鐘熱度怎麼辦?你有什麼好的心得一起來分享吧!

我們下期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