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樹木,百年育人 ——感《枯樹賦》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                       ——感《枯樹賦》

枯樹賦

作者庾信,南北朝時期著名文學家。其家"七世舉秀才"、"五代有文集" ,父親庾肩吾為南梁中書令,亦以文才聞名。庾信"幼而俊邁,聰敏絕倫",自幼隨父出入於蕭綱的宮廷,後來又與徐陵一起任蕭綱的東宮學士,成為宮體文學的代表作家,其文學風格被稱為"徐庾體"。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                       ——感《枯樹賦》

殷仲文風流儒雅,海內知名。世異時移,出為東陽太守。常忽忽不樂,顧庭槐而嘆曰:“此樹婆娑(suō),生意盡矣!”。
   至如白鹿貞松,青牛文梓。根柢盤魄,山崖表裡。桂何事而銷亡,桐何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wǎn)移根。開花建始之殿,落實。睢(suī)陽之園。聲含嶰(jiè)谷,曲抱《雲門》。將雛集鳳,比翼巢鴛。臨風亭而唳(lì)鶴,對月峽而吟猿。乃有拳曲擁(yōng)腫,盤坳(ào)反覆。熊彪顧盼,魚龍起伏。節豎山連,文橫水蹙(cù)。匠石驚視,公輸眩目。雕鐫始就,剞(jī)劂(jué)仍加。平鱗鏟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錦,片片真花。紛披草樹,散亂煙霞。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                       ——感《枯樹賦》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遷,森梢百頃,槎(chá)枿(niè)千年。秦則大夫受職,漢則將軍坐焉。莫不苔埋菌壓,鳥剝蟲穿。或低垂於霜露,或撼頓於風煙。東海有白木之廟,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陸以楊葉為關,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則叢桂留人,扶風則長松繫馬。豈獨城臨細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                       ——感《枯樹賦》


    若乃山河阻絕,飄零離別。拔本垂淚,傷根瀝血。火入空心,膏流斷節。橫洞口而敧(qī)臥,頓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圍冰碎,理正者千尋瓦裂。載癭(yǐng)銜瘤,藏穿抱穴,木魅睒(shǎn)睗(shì),山精妖孽。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                       ——感《枯樹賦》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                       ——感《枯樹賦》


   況復風雲不感,羈(jī)旅無歸。未能采葛,還成食薇。沉淪窮巷,蕪沒荊扉,既傷搖落,彌嗟(jiē)變衰。《淮南子》雲:“木葉落,長年悲。”斯之謂矣。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黃河萬里槎(chá)。若非金谷滿園樹,即是河陽一縣花。“桓大司馬聞而嘆曰:“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                       ——感《枯樹賦》


《枯樹賦》是一篇駢賦,通篇駢四儷六,抽黃對白,詞藻絡繹奔會,語言清新流麗,聲律婉諧,雖多次換韻,讀之仍然音韻鏗鏘,琅琅上口。全賦以人喻樹,以樹喻人,借樹木由榮到枯,喻自己由少壯到風燭殘年的生活體驗和心理感受,蒼涼深婉,老練渾成。  《枯樹賦》開頭一段,借殷仲文之事以發端,兼切賦題,並有兩重用意。首先,殷仲文的身世經歷與庾信有相似之處,所以雖是歷史人物,卻是以作者代言人的身份出場。其次,殷仲文對枯樹的慨嘆,沉痛而雋永,是早已載入《世說新語》的佳話。以此發端,既顯得自然平易,又為全篇奠定了悲涼的抒情基調。第一段在全賦起了序文的作用。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                       ——感《枯樹賦》


從“至如白鹿貞松”至“散亂煙霞”為第二段。此段寫了各種各樣的樹木,其中有《十三州志》所記的白鹿塞的古松,有《搜神記》所寫的“青牛大梓樹”等。儘管它們盤根廣大,結體山崖,到頭來有的消亡了,有的半死不活。本段緊要之處在於“桂何事而銷亡,桐何為而半死”這一疑問。這裡既有同類的反襯,更有今昔的對比,而關鍵在於後者。通過北方貞松、文梓的鬱勃生機,自然引發出對桂樹、梧桐的蕭瑟枯萎的惋惜和疑問。當桂樹、梧桐從原產地移植到帝王之鄉,皇宮苑囿時,可謂備極尊寵:“開花建始之殿,落實睢陽之園”,但它們又是不幸的,因為它離開了故土。它們發出的聲音如上古樂曲,引來鳳凰鴛鴦等象徵吉祥的禽鳥。儘管備極榮華,在它們的意識中,始終不能忘卻故鄉,風朝月夕,不免悲吟。心靈的折磨,使嘉樹失去了生機。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                       ——感《枯樹賦》


這幾句隱寓作者本是梁朝之臣,而今流落北朝,飄零異地,不覺年老,像枯樹一樣,已失去生意。下文轉筆寫各種不材之木,其中有彎曲臃腫的,也有節疤橫生的,加工這種樹木,使能工巧匠也望而生畏;但經過一番雕刻砍削之後,居然能雕出諸如“重重碎錦,片片真花;紛披草樹,散亂煙霞”之類的美麗圖案。無材之木偏偏有用,與此相反,便出現了“材大難為用”的反常現象。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                       ——感《枯樹賦》

“若夫松子古度”以下至“塞落桃林之下”為第三段。此段寫了名目繁多的樹木,如松子、古度,平仲、君遷,還有在人事上,秦始皇曾封松樹為五大夫,後漢馮異有“大樹將軍”之號;傳說中,有白木之廟,枯桑之社;地理圖標出了楊葉、梅根的字樣;文學領域更有淮南小山叢桂留人的深情、兩晉之交劉琨長松繫馬的豪邁,以及由於戰爭而著稱的細柳營、桃林塞。但它們的最終結局,終不免“苔埋菌壓,鳥剝蟲穿”,枯萎於霜露與風煙之中。惟有以樹命名的廟、社、關、冶、塞、營,卻能名存後世。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                       ——感《枯樹賦》

這裡隱寓著人的年壽有時而盡,榮華止乎其身,惟有名存青史,才可永垂不朽。在洞悉了嘉樹與惡木都必然朽落的命運之後,庾信將眼光投向更遼遠廣闊之處,去書寫樹木的歷史與空間。樹木廕庇著人類,所以人類的歷史也留下了樹的印痕。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                       ——感《枯樹賦》


  “若乃山河阻絕”至“山精妖孽”為第四段。此段較明顯地引入己身的遭遇。世間萬般悲苦,莫過於生離和死別;死別則死者長已矣,生離卻是漫延剝蝕,一生無法痊癒的傷口。所以“山河阻絕”一段,血淚縱橫,火殛膏流,殘毀碎裂,妖孽舞蹈,是庾信筆下最驚心動魄的景象。意象詭怪可怖,寫法富於象徵性,而一韻到底的文字,也分外予人以激烈卻又無比壓抑的感受。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                       ——感《枯樹賦》

最後一段,由象徵回到自身,代言變為自言,是更明顯的自身遭際的感嘆。這裡有羈旅不歸的悲哀,有屈節仕北的慚恥。激烈之後漸歸於平靜,但平靜並非淡泊,而是對命運的承受,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忍受。“風雲不感”以下六句,對個人經歷做了簡短的概括後,以“既傷搖落,彌嗟變衰”八字總結了自己的心境,可以看作是全賦的提要。《淮南子》上所說的“木葉落,長年悲”,引起作者的共鳴,引文意猶未盡,作者又自作歌四句:“建章三月火,黃河千里槎。若非金谷滿園樹,即是河陽一縣花。”這四句歌雖句句用典,卻句句暗落己身,昔日的繁華已成過眼雲煙,剩下的只有飄泊羈旅的孤獨與淒涼和無窮無盡的哀傷而已。最後在桓溫的幾句哀嘆中結束了全篇。“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既與賦首的“此樹婆娑,生意盡矣”相呼應,又是全篇以樹形人的致意之點,讀之令人輒喚“奈何”。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                       ——感《枯樹賦》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                       ——感《枯樹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