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從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飛回國。”

目前,國際疫情仍然呈爆發的態勢。

截至2020年3月26日17時,國際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40萬,累計死亡18746人。


“當我從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飛回國。”


而其中情況最為糟糕的還是歐洲重災區——意大利。目前,意大利已經累計確診7萬4千多人,死亡病例7503人。


“當我從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飛回國。”


數字已足夠令人觸目驚心,但更糟的是,這很可能依舊不是真相。

在意大利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倫巴第大區內,一位市長透露,該市實際上死於新冠肺炎的人數可能是官方通報數據的五倍。

疫情的集中爆發讓意大利的醫療體系也已經不堪重負,根據意大利媒體《晚郵報》的報道,新冠疫情持續以來,已經有至少總計 132 名醫護人員死於新冠肺炎。

“當我從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飛回國。”

疫情之下,身處意大利的中國留學生也是處於水深火熱的狀態,今天,主頁君就採訪了一位相關留學生,她希望自己的經歷可以讓身處困境的小夥伴,獲取力量和慰藉。


“當我從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飛回國。”

“幾乎是被疫情追著跑”


疫情的來臨令所有人猝不及防,對於留學生來說,疫情更是一場更加漫長的戰役——“新冠疫情,中國打上半場,世界打下半場,我們打全場。”

而M正是被疫情追著跑的那個人。

M原在加拿大讀International business,今年是她研究生的最後一年。

按照原來的計劃,M現在應該是在意大利進行交換,在歐洲度過2020年的春天

而現實卻是,M在瀋陽的家裡,剛剛結束了21天的隔離。

事情是這樣的,年前,M回到了國內,準備陪家人好好過個年,然而,國內疫情已經隱隱有了要爆發的趨勢。

1月24日,武漢宣佈全面封鎖,M開始開始意識到,如果現在不走,到時候出境和入境都會是個問題。

於是,回家四天,M就又不得不準備好行李,早早前往意大利。

“當我從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飛回國。”

然而,在意大利呆了不到一個月,也就是在2月底,意大利的疫情也開始爆發了。

發現事情不對的時候,M還在去往威尼斯遊玩的路上,那時候火車上已經有部分意大利人開始戴口罩了。

在西方的防疫指南里,只有有症狀的人才需要佩戴口罩,因此,不管這些佩戴口罩的意大利人是真的有症狀了,還是就連“頭鐵”的他們都已經感受到危機所以戴起口罩,這都說明了一件事:

意大利不再是風平浪靜,疫情的爆發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與此同時,確診病例的數字還在不斷地被刷新,幾乎每個小時都有新增。

2月21日,確診的數字還只有三個,短短一兩天,確診的數字就變成了七八十。

M所居住的米蘭,幾乎已經被疫情重災區包圍——

大部分確診病例都集中在北部的倫巴第大區和威尼託大區。

“當我從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飛回國。”

2月22日,意大利發佈行政令,宣佈對兩個大區的11個城鎮實行封鎖,同日,學校也宣佈停課一週。

“當我從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飛回國。”

在國內的家人著急了起來,強烈要求M回國——根據國內疫情的經驗,這樣下去,M所在的米蘭疫情爆發,乃至是封鎖都只是時間問題。

2月23日,在家人的強烈的要求下,M買了回國的機票,成為了幾乎是最早“逃離”意大利的最早的那一批人。

“當我從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飛回國。”

“當時歐洲機場還很chill

誰也沒想到事態變化的如此之快”


M買的是當天出發的機票,很快就踏上了回國的旅程,而當時一路上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危機四伏”。

2月底的歐洲,一切似乎都處於還很chill的狀態——機場的外國人還很放鬆,工作人員也無甚防護,只有剛剛經歷過疫情高峰的中國人才會全副武裝。

剛剛停課的時候,甚至有歐洲以及本地的同學還在想著party 。

M的機票是在德國慕尼黑轉機。彼時,無論是意大利本地還是自己轉機的德國,無論是海關還是機場,都處於幾乎無防護的狀態。

而現在,意大利已經超過中國成為疫情最嚴重的地方,確診人數近5萬,德國在今天確診升至25843例,一切都比想象中發生得快很多。

3月10日,意大利總理宣佈意大利全境封鎖,隨後甚至開始對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倫巴第地區實行軍隊強制性封鎖。

現在,歐洲成為重災區,美國卻依然不吸取教訓,居然還沒有從聯邦層面上採取實質行動。

“當我從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飛回國。”

國際疫情的發展,也讓中國國內的形勢發生了變化。

隨著國際疫情的快速發展,張文宏醫生稱,原先預測的四月、六月疫情結束已經很難實現,“疫情可能持續一年”。

“當我從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飛回國。”

留學生的處境也因此被悄然改變。

M說自己其實真的很幸運,雖然一路像是被疫情追著跑,但自己也幸運地錯過了最難的時候。“與自己相比,其他一些回國的留學生可能要艱難得多“。

其實,留學生不僅要面臨海外疫情爆發給自己生活和學業上帶來的風險、艱難的回國路,還要面臨隨著疫情變得日益變本加厲的針對中國人的歧視。

M在採訪中也提到了有關“歧視”的問題。“完全沒有偏見,不是徹底的種族歧視者的人,其實是少部分。大部分人處在兩者之間,現在這樣敏感的時刻,真正影響他們心中的標尺是媒體和官方。”

而從這點來看,留學生和華人在國外的處境真的是越來越難。

“當我從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飛回國。”

川普將新型冠狀病毒改名為“中國病毒”

“當我從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飛回國。”

“當我從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飛回國。”

“我的隔離生活還挺充實”


2月25日,M終於落地上海。

當時,境外輸入的情況還不像現在這樣緊迫,經過申報和測溫,M轉機回到了家鄉瀋陽。

“當我從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飛回國。”

網絡圖片

下飛機後,M的媽媽全副武裝地開車來接自己了,M自己也換下了在飛機上的衣服,以防上面帶有病毒。

回家後,按照當時的規定,在社區的監督下,M開始了居家隔離生活——

社區有人天天上門記錄體溫,媽媽也不再上班,每天做好飯放在房門口,兩個人幾乎是零接觸。

學校也很快推出了網課,還有兩個大的project,隔離生活其實也並不清閒。

M甚至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新的規劃,疫情之下,讓她看到digital才是自己最該著力的方向。

“當我從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飛回國。”

“其實回國的留學生都有苦衷”


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M經歷了從加拿大回國——趕往意大利——再不得不從意大利返回國內的過程。“好像是被疫情追趕著,被催促著做出每一個決定。“

留給M做決定的時間非常短,但她表示的確是考慮過所有方案,想過方方面面的可能性,才最終做出了選擇。

M說:“其實選擇回國的確是有苦衷的。”

M在這裡只是交換生,自己既不熟悉意大利,也不太會意大利語,與自己相熟的很多同學也選擇離開意大利。自己如果有萬一,很難順利得到幫助。

“一方面,不能回加拿大,因為之前交換到意大利學習,已經把加拿大的房子退掉了;選擇回國,面臨的可能又是學校突然線下授課的情況。”

不過2月底那會兒,國內面對境外輸入的壓力並沒有像現在這樣大,歐洲疫情也並未陷入失控的狀態中。權衡之下,M最終決定回國。

其實,M的情況正如主頁君一連採訪的多名留學生,其論是選擇留下還是回國,他們都是經過掙扎和深思熟慮的,在現在這樣的時刻,無論哪種決定都有背後的苦衷——

很多學生住在學生宿舍,公用的廚房根本沒有條件好好隔離;有的人的外國室友根本沒在好好隔離;甚至有的學校宿舍已經關閉,留學生連住在哪都成了問題;還有很多人和自己一樣,來到新環境的時間非常有限,無論是語言還是對環境的熟悉程度都不足以支撐自己的隔離生活......

“當我從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飛回國。”

其實不僅是中國學生,M還提到自己有很多歐洲的同學,也選擇回到了自己的國家,回到家人身邊。


“當我從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飛回國。”

截圖來自M朋友圈

“當我從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飛回國。”

留學生也有回國的權利

但是不能侵害他人安全”


主頁君在採訪過程中,也問M:“現在網上有不少不理解留學生,認為回國就是投毒的言論,你有什麼看法?”

M說自己在回國時,也聽說有人在自己小區的群裡打聽“那個從意大利回來的留學生”。

M對此抱著理性和冷靜的態度。“其實人都有私心,受到威脅時,誰都可以感到害怕” “很多事情只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其實都可以理解。”

的確,擔憂可以被理解,希望留學生選擇回國也可以被理解。

M也表示雖然留學生有回國的權利,但是絕不能侵犯他人的安全,不能損害他人的權利,這個時候用“人權”為藉口肆意妄為的人,更是不可理喻。

“當我從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飛回國。”

最後,主頁君希望用M的一段話來結束今天的文章:

我的同學們(包括中國人同學和外國人同學),也都回到了自己的國家。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在突發情況下,獨自在外的留學生,只是想回家而已。


當然,入境瞞報健康狀況屬極個別行為,或追刑事責任。


中國加油,意大利加油,加拿大加油,地球加油!

希望我們能夠早日戰勝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