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對孩子和家長,到底有多重要?

深度思考,對孩子和家長,到底有多重要?

文|末語

昨天又有一則14歲初二學生跳樓的新聞。雖然還不清楚具體原因,但看著那如花的少年,如此輕易的丟掉了自己富貴的性命,實在讓人覺得惋惜和驚歎!

到底有什麼解不開的結?讓她不顧一切,縱身一躍?

在跳之前,可能她恨不得以光的速度來了結生命,以求解脫。但我想,在從樓上跳下的那一刻,她肯定後悔極了!

但一切都晚了!

而這種現象,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為什麼,孩子會選擇走上這條不歸路?

我想,作為家長的我們,必須好好思考下這個問題!

今天寫這篇文章,不是要苛責父母,也不是向孩子問責。只是,問題已經出現了,而且不是個例了。很多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可能在內心壓抑著這種情緒。

而當他們看到有這樣的例子出現後,或許,就會有孩子去效仿。這才是讓人後怕的事情。

但我們不該只坐在那裡想著這些後怕事情的發生,而是應該想辦法,不讓那些後怕的事情再度發生。

我們來看上面這則案例。14歲的孩子,從年齡上講,她的心理處於一個極度易躁、極度自我,並且渴望別人認可的一個狀態。

深度思考,對孩子和家長,到底有多重要?

模擬圖

人和人之間發生爭吵的根本原因是:雙方沒有達成共識。

“共識”,這需要雙方在對待事物的認識水平、看法、價值觀一致的情況下,才會達成共識。

而新聞中的孩子,她所處的階段正是三觀雛形的一個時期。現在,我們把自己的時光倒回到和她一樣的年紀。仔細在腦海中回憶下自己在那個年齡時,是否和這個孩子的心理狀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這樣,我們就很能理解這個孩子當時在吵架時,為什麼會做出如此過激的行為。

人在憤怒的狀態下,什麼事情都是有可能會做出來的。衝動的確是魔鬼!

現在我們再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有的孩子會安全度過這個“危險”時期?而有的孩子跨不過去?

原因很簡單:不是父母和孩子雙方達成共識,就是一方妥協。

但後者,在日後的生活中,存在隱患和風險,因為,妥協的那一方,如果不一直妥協,或者認可對方的觀點,總有一天會爆發。

而前者,是雙方心甘情願的達成了共識,一起化解了這個“危險”時期的“危險”問題。

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做的,就是想辦法和孩子達成共識。

現在問題來了:家長和孩子怎麼做,才能很容易的達成共識,平安度過孩子的青春“爆發期”?

答案就是:在面對問題時,家長和孩子,都必須“深度思考”!

有人可能會說,孩子怎麼進行深度思考,他/她要是能進行深度思考,我們還能整天干仗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就是在遇到問題時,除了看到問題表面所呈現的這些現象外,還能通過這些表象,看透問題背後的本質。

深度思考,對孩子和家長,到底有多重要?

模擬圖

為什麼家長和孩子都要進行這個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深度思考”?

關於“深度思考”,不止家長要做到這一點,更重要的是,從小要培養孩子進行“深度思考”的習慣。

一旦形成習慣,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他/她不會輕易的去被問題的表象所迷惑,他/她會在心裡對這個問題做一個“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探究。

深度思考,這個過程,是孩子思想成長的重要過程。

深度思考,對孩子和家長,到底有多重要?

我們培養孩子,不是讓他/她只成為一個知識接收者。而是讓他/她成為一個讓知識為他/她所用的人。

而成為這樣的人,必須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喜歡思考,並且是深度思考。

一個學會在問題面前進行深度思考的孩子,他/她會明白生命的可貴。或許和父母之間有很多問題,但至少不會輕易就這樣結束自己的寶貴的生命。

一個經常遇事進行深度思考的家長,會想辦法幫助孩子走出青春期的誤區,讓孩子認可父母的教導。

所以,家長和孩子都要遇事,進行“深度思考”。平時多進行“深度思考”訓練。

那該如何去“深度思考”?

首先,我們先在大腦裡建立一個“深度思考”的底層邏輯。

底層邏輯就是,在複雜的環境下,當我們遇到問題時,必須讓自己儘可能的去看清問題的本質。要看清問題的本質,需要越來越高的能力。

而這種能力就是你的思考力水平。

前幾天讀成甲的《好好思考》,裡面有這樣一個公式,看下圖:

深度思考,對孩子和家長,到底有多重要?

我們舉個例子,“你做出的假設”,假設你要當總統,“事物發展規律”,根據事物發展規律,想當總統必須滿足當總統的一些必要條件。

我們現在來根據自己的現實狀態,來判斷一下自己做出的這個假設和事物發展規律的重合度有多高?

重合度越高,自己的思考力水平越高。

而思考力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你遇到問題,深度思考的程度。思考力水平越高,越容易解決問題。

又比如,你想期末考試進入到班級前5名內。這是你的假設,再來看“事物發展規律”。要想進入班級前5名,這個規律是你得學習好。

再來看一下,如果你平時學習努力,一直堅持,到了期末考試時,進入班級前5名的機率就會很大。這樣,你的思考力水平很高,越容易實現你的這個願望。

底層邏輯初步建立後,我們要想辦法讓自己的思考力水平變強。

如何將自己的思考力水平變強呢?

成甲在《好好思考》這本書中介紹:掌握多元思維模型,靈活應運,可以將我們的思考力水平變強。

深度思考,對孩子和家長,到底有多重要?

思維模型可以理解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多元思維模型,可以理解為有多種方案解決問題。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學習優秀的思維模型,並將它應運到自己的生活當中去。

不過,我們要記得學習思維模型的誤區:不是為了記住和收集多少個思維模型,而是讓它幫我們解決問題,其中,持續被人使用的思維模型很重要。

我們不僅要學會使用這些對我們有用的思維模型,更重要的是,要弄明白,這些思維模型後面的思維方式。這才是最重要的。

弄懂了別人在遇到問題時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才能真正提升我們的思考力水平。

當我們下次遇到這些問題時,才會調動自己大腦中,一切可用的信息來深度思考這個問題,從而找到最合理的解決方案。

深度思考,對孩子和家長,到底有多重要?

模擬圖

上圖中,這個人遇到問題時,拿出來的解決方案只有一個,有一定的侷限性,不一定能幫他解決了目前所遇到的問題。這是因為他思維方式太過單一。

深度思考,對孩子和家長,到底有多重要?

模擬圖

這張圖,這個人遇到問題時,大腦裡出現了多種方案。這是因為在他的大腦裡有多種思維模型。能有這麼多有效思維模型提供的解決問題的方案,是因為他有深度思考的思維方式。

在這個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下,只有具備深度思考力的人,才能在多變的未來中,贏得更多成功的機率。

所以,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應該重視“深度思考”這個問題。從小培養孩子面對問題時的“深度思考”能力,當真的遇到問題時,家長和孩子才能從容跨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