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談疫情的公開信是假的,為啥全球傳播?原因有6點


比爾·蓋茨談疫情的公開信是假的,為啥全球傳播?原因有6點

假的!

啥是假的?

一封公開信。

說是前世界首富現世界第三富豪比爾·蓋茨寫的。

這是一份非常應景的公開信,標題是:

我們可以從新冠病毒疫情中學會什麼。

蓋茨基金會說:

請大家停止轉發擴散,謝謝!

到底怎麼回事?

近日,網上流傳出一封據稱來自比爾·蓋茨的公開信,其中寫道:

“我堅信,無論是好是壞,眼下所發生的一切事情背後自有深意。”

“許多人認為新冠病毒的疫情是一場災難,但我覺得這是一次‘偉大的糾錯’”等。文章在不少自媒體上廣泛傳播。

不過,蓋茨基金會公開澄清說,這封所謂的比爾·蓋茨公開信系《太陽報》發表的虛假信息,蓋茨並未發佈這種公開信,《太陽報》網站也已刪除相關文章。

比爾·蓋茨談疫情的公開信是假的,為啥全球傳播?原因有6點

比爾·蓋茨談疫情的公開信是假的,為啥全球傳播?原因有6點

既然蓋茨基金會澄清了,人們會停止傳播嗎?

大概率是不會的。

這種澄清,很多人根本看不到。

即使看到了,很多人也不會當回事。

特別是一些自媒體,為了流量,還常常故意編造虛假消息誤導讀者。

何況這次是別人造的假,他們只是在傳播。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信息也會慢慢淡化,早晚會淡出公眾視野。

這裡要探討的,是更重要的問題:

這樣的信息為什麼總是會被瘋狂傳播?

面對這樣真假難辨的信息,我們該怎麼辦?


比爾·蓋茨談疫情的公開信是假的,為啥全球傳播?原因有6點

01.假信流傳的6個原因

1.1暈輪效應

啥是暈輪效應?

我們先看3個有意思的故事。

事關兩位中國古代名人和一位世界名人。

1.1.1洛陽紙貴

左思“十年磨一劍”,寫成《三都賦》。本想借此報效國家,揚名天下,不料處處受阻。

左思無奈,找到了文學名家張華。

張華認真閱讀了《三都賦》,並與左思做了深度溝通,被深深打動,就把《三都賦》送給了醫學、文學大家皇甫謐。皇甫謐慧眼識才,高度評價了文章,欣然作序。

《三都賦》很快風靡京都,一時“洛陽紙貴”。連曾經嘲笑左思的陸機讀後,也放棄了再寫《三都賦》念頭。

1.1.2文心雕龍成名著

南朝梁代文人劉勰出身寒微,窮得無錢娶妻,但酷愛讀書作文。他花費5年心血,寫就鉅著《文心雕龍》。

但他社會地位很低,若無名人推薦,很難得到社會認可。

劉勰突發奇想,要讓當時的名家沈約為自己背書。

某日,劉勰攜書稿候在沈約府前,待沈約出門時攔車求助。

沈約讀完《文心雕龍》,充分肯定了劉勰的文才,還經常把書放在案頭。

有了名家背書,劉勰和《文心雕龍》最終名揚天下,流芳千古。

1.1.3居里夫人收

居里夫人是兩屆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知名。

20世紀30年代初,美國兩位大學生突發奇想,寄出了一封不寫收信人地址,只寫“居里夫人收”的信。

結果怎麼樣?

居里夫人真的收到了信。

看了故事,多數人就很容易明白,所謂暈輪效應,就是人們對於名人權貴親友政府媒體等,由於對他們某些方面的信任,導致對他們的一切言論,無論對錯真假,都不由自主地產生信任,從而形成的盲從甚至迷信的社會現象。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名人效應和權威效應。

這其實就是所謂的愛屋及烏、一俊遮百醜。

暈輪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桑戴克於上世紀二十年代提出。

他認為,人們對人的認知和判斷往往只從局部出發,像日暈一樣,由一箇中心點逐步向外擴散成越來越大的圓圈,並由此得出整體印象。

他為這一心理現象起了一個恰如其分的名稱——“暈輪效應”,其特點即以偏概全,在對不太熟悉的人或者有嚴重情感傾向的人進行評價時,這種效應體現得尤其明顯:

一個人若被標明是好的,他就會被一種積極肯定的光環籠罩,並被賦予一切都好的品質;若一個人被標明是壞的,他就被一種消極否定的光環所籠罩,並被認為具有各種壞品質。

暈輪效應的實質,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主觀臆測,其錯誤在於:

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個別特徵,習慣以個別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樣,以點代面。

第二,它把並無內在聯繫的一些個性或外貌特徵聯繫在一起,斷言有這種特徵必然會有另一種特徵。

第三,它說好就全部肯定,說壞就全部否定,這是一種受主觀偏見支配的絕對化傾向。

比爾蓋茨作為世界名人、超級富豪、慈善家、企業家,在全球有著超級影響力,與他有關的信息,自然容易引起關注和傳播。

比爾·蓋茨談疫情的公開信是假的,為啥全球傳播?原因有6點

1.2信息不對稱

作為社會公眾,很難知道《太陽報》,在這件事上造了假。

1.3好奇心

正常人都有好奇心,看了標題,很多人都想知道,“比爾蓋茨”到底說了些啥,怎麼說的。

1.4話題選擇的時間

文章的話題和發表的時機,正值全球疫情爆發,大多數人都在關注疫情,自然容易被關注。

1.5內容本身的價值

撇開造假不談,單看內容,其中的一些觀點,確實不無道理,很值得思考。即使不假託名人,也會有人關注。

1.6熱心

絕大多數人,在某些事情上,都是熱心人,樂意向親朋好友分享一些可能對他們有價值的東西。

特別是分享成本很低時。

而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文章,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以上種種,是造成文章傳播的主要原因。

02.名人的4點真相

名人其實是一個邊界模糊的概念,不同的人對名人有不同的理解。

在此,我們需要對名人做一個界定。

這裡所說的名人,包含所有對公眾或個人有影響力的人。


比爾·蓋茨談疫情的公開信是假的,為啥全球傳播?原因有6點

2.1名人≠好人

名人可能是好人,也可能是壞蛋。

有些名人即使暫時沒有傳出壞消息,但也不等於沒有壞消息,只是我們還沒有聽到而已。

若一個名人品行不好,我們就很容易被誤導。

2.2名人不是萬事通

無論名人還是凡人,往往都有個毛病,喜歡議論自己不懂的事情。

但實際上,除了他們的專業和少數他們熟悉的領域之外,在多數問題上,名人和大多數普通人一樣,也都是門外漢,甚至白痴。

比如新冠肺炎,不僅大多數名人跟凡人一樣無知,連多數醫生也對其一無所知。

無論是誰,隨意在自己不熟悉或不專業的領域發表觀點,不是胡說八道,也是信口開河。

世界太大,沒有人能夠成為萬事通。

2.3名人會被利用

很多名人很善良,常常會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

最常見的就是名人代言廣告。

被名人代言廣告欺騙的人,過去不少,現在不少,未來還不少。

2.4名人也會撒謊

被利用的名人,也有相當一部分是為了更大的名利,明知商家欺騙,卻仍然與其串通一氣,信口雌黃,欺騙社會。


比爾·蓋茨談疫情的公開信是假的,為啥全球傳播?原因有6點

03.怎樣破除盲從和迷信?

對名人的正確觀點,我們應當相信。

錯誤的觀點,不能輕信。

然而,對名人的盲從和迷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根深蒂固,極難打破。

怎麼辦?

3.1不輕信名人,敢於懷疑

佛教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則,叫“依法不依人”,非常值得借鑑。

我們要儘可能樹立“不可輕信名人”的觀念,對名人的各種觀點,保持理性,敢於懷疑。

無論我們與名人關係多麼親密,無論他的社會影響力多大,無論他多有錢,無論他權多大,無論他多麼漂亮帥氣,無論他的社會形象多麼正面……都不要輕信。

鍾南山是醫學大家,但對藝術未必有發言權。

姚明是籃球明星,但對醫學未必有發言權。

袁隆平是水稻專家,但對體育未必有發言權。

任正非是企業家,但對水稻未必有發言權。

莫言是著名作家,但對經營未必有發言權。

……


比爾·蓋茨談疫情的公開信是假的,為啥全球傳播?原因有6點

3.2謹慎求證

當我們看到名人觀點,一定要思考:

這個問題是他的專業嗎?

他對這個領域熟悉嗎?

若答案是不確定的,那就要保持警惕。

我們首先需要了解,該名人是否在這個問題上具備發言權。

這個並不困難,只要上網搜索一下他的履歷,就可以做出基本判斷。

若熟悉他的個人經歷,那就更容易判斷了。

比如,若姚明談如何治療新冠肺炎,我們可能就有必要提醒他切回籃球頻道,以免誤導公眾。

若有必要,不妨諮詢有關部門或專業人士,辨別真偽。

比如醫學問題,可以諮詢當地衛生部門。

水稻問題,可以諮詢當地農業部門。

絕大多數問題,我們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部門或專業人士求證。


比爾·蓋茨談疫情的公開信是假的,為啥全球傳播?原因有6點

3.3謹慎傳播

對於任何觀點,若利用常識或我們的專業知識難以判斷,若不是來自權威渠道,最好不要急著傳播,即使那些信息貌似對別人有所幫助。

若知道如何求證,就求證後再決定是否傳播。

若不知如何求證,那就讓子彈飛一會兒,除非十分緊急,至少觀察3天。

若有問題,就可能有人質疑、澄清或闢謠,那就說明可能有問題,靜待塵埃落定再做決定。若無合理質疑、明確澄清或闢謠,再傳播也不遲。

3.4及時質疑

當我們發現有名人,對常識和他自己專業之外的領域發表觀點時,不妨及時質疑,以免謬種流傳,誤導社會。

若因為我們的質疑,阻止了錯誤信息傳播,也是功德一件。

3.5持續學習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歸根結底,被名人誤導,還是因為自己無知。若我們自己對世界有著清晰的認知,任何人都很難誤導我們。

而所有的正確認知,都來自持續的學習。

要想少被誤導甚至不被誤導,最關鍵的,是持續學習,學習各種常識和專業知識,讓自己懂得越來越多。

活到老,學到老。無論年齡多大,無論基礎多差,只要堅持學起來,被誤導的機率,就一定會越來越小。


比爾·蓋茨談疫情的公開信是假的,為啥全球傳播?原因有6點

3.6嚴厲打擊

對於隨意發表觀點的名人和傳播名人錯誤觀點造成不良影響的責任人,也要嚴肅處理,讓他們長長記性。

04.小結

4.1假信流傳的6個原因

4.1.1暈輪效應

4.1.2信息不對稱

4.1.3好奇心

4.1.4話題選擇的時間

4.1.5內容本身的價值

4.1.6熱心

4.2名人的4點真相

4.2.1名人≠好人

4.2.2名人不是萬事通

4.2.3名人會被利用

4.2.4名人也會撒謊

4.3怎樣破除盲從和迷信?

4.3.1不輕信名人,敢於懷疑

4.3.2謹慎求證

4.3.3謹慎傳播

4.3.4及時質疑

4.3.5持續學習

4.3.6嚴厲打擊

期待更多人都能傳播正知正見。

比爾·蓋茨談疫情的公開信是假的,為啥全球傳播?原因有6點



附此前謠傳的比爾·蓋茨公開信摘要:

Covid-19真正教會了我們什麼?

1. 人都是平等的

2. 命運都是聯在一起

3. 健康的珍貴

4. 生命苦短,去做最重要的事情

5. 食物、飲水和藥品成為基本時,非是有價值的奢侈品。

6. 家庭最重要,把房子建成家庭紐帶。

7. 真正的工作是互相照顧、互相保護、互助互利。

8. 不能妄自尊大,小小的病毒就能讓整個世界停擺。

9. 自由掌握在自己手中,困難時才能看出一個人的真面目。

10. 可以耐心、恐慌,以為世界末日到了,卻傷害了自己。

11. 疫情既是結束也是開始。直至我們吸取教訓為止。

12. 地球病了,人病了,我們的家庭病了。

13. 困難總會過去,週期裡的一個階段,疫情一定會過去。

14. 許多人認為新冠病毒的疫情是一場災難,但我覺得這是一次“偉大的糾錯”。

15. 它是為了提醒我們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的重要教訓,是否再次吸取教訓取決於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