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樣的歷史原因促使吳三桂打開大門放清軍入關,吳三桂真的是衝冠一怒為紅顏嗎?

白羽居士


吳三桂引清軍入關,不可能因為陳圓圓被霸佔和父親被打。

在李自成攻取北京,逼死崇禎皇帝后,吳三桂就陷入腹背受敵的尷尬境地,前面有多爾袞的虎狼之師咄咄逼人,後面李自成浩浩蕩蕩的起義軍隨時向他逼近。如果李自成站穩腳跟後,勢必有一天會來到山海關清理他這個明朝餘孽。他這時是不想投降清朝的!因為他知道,這樣會揹負漢奸的千古罵名。所以,這時候,吳三桂想到一個萬全之策,明朝肯定是完蛋了!即使投降李自成,也不能投降多爾袞,因為李自成是漢人,投降他,不會招致千古罵名。所以他選擇了和李自成談判,並偷偷的離開山海關,進京談判,然而就這趕往北京的路上,他京城的家丁和他哭訴,其父被打得奄奄一息,愛妾陳圓圓被霸佔。緊接著又接到李自成歡迎他進京的文書,這就使吳三桂懷疑人生了!那邊把我的家人收拾了!這邊歡迎我進京和談。吳三桂懷疑是李自成騙他進京,所以匆忙返回山海關,正舉棋不定的時候。多爾袞派使者要和他合作對付李自成,然後以黃河為界分治!吳三桂這時候仍沒有投降清廷的打算。他還打算看看李自成的動向再說。而這時狡詐的多爾袞看出端倪了!所以這時候,多爾袞開始進攻李自成的軍隊!讓李自成誤以為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因此放棄招安吳三桂,引大軍向山海關殺來。多爾袞這一損招,直接離間了李自成和吳三桂的關係,從而把吳三桂逼近死衚衕,不投降清軍,吳三桂就會被數倍於己的起義軍殲滅。於是吳三桂不得不接受多爾袞的談判條件,放清軍入關,共同對付李自成起義軍!而之後的吳三桂“衝關一怒為紅顏”只是後世牽強附會的也是雜談而已!









閒人管中窺歷史


感謝您的提問!

大家好以下是我個人的分享與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1:世界上最複雜的就是人性,如果我們設身處地的在歷史人物所身處的那個時間節點,也未必能夠做出更好的抉擇。

如果我們簡單的認為吳三桂沒腦子,聽說自己喜歡的女人被搶走了就立刻打開山海關大門放清軍入關 。

那也太小瞧這個手握一方軍權,自私自利,狡猾奸詐的一代奸雄了。

2:更何況,吳三桂目前正處於最危險的政治漩渦中,他一直依賴的政治優勢舅父、十多個表兄弟。

多年共事的摯友都已經加入了清軍陣營,一向多疑的崇禎皇帝連袁崇煥都沒放過,更何況是跟皇帝沒見過幾次面的吳三桂。

3: 同樣,在這一年,在關外擁有重兵的寧遠團練總兵、平西侯吳三桂也面臨著艱難的抉擇。

自己的東家,大明王朝已經在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張獻忠的大西農民軍、皇太極的滿清鐵騎的進攻下,風雨飄搖。

4:歷來關於吳三桂降清衝冠一怒為紅顏的說法這只是文學家的藝術渲染,實際歷史並不可取。

吳三桂作為遼東將門世家,他的父親吳襄、舅父祖大壽都擔任過明朝的總兵,與當地的士伸交集頗深,崇禎十七年又被封為平西伯。

身居要職,被崇禎帝寄於厚望,況且又在遼東與清廷的八旗兵打了十多年的仗,從屍山血海中可謂是一步步的成長成明朝的高級將領。

5:松錦大戰的失敗讓明軍的主帥洪承疇被俘,寧遠城也不得不放棄,整個東北全境都落到了清朝的手中,明軍只能困守山海關。

總兵吳三桂的主力部隊也不過四五萬人與接近二十萬的清八旗軍相比實力相差甚遠。

吳三桂的部隊還有很多親眷家屬機動能力非常差,因此想獨守山海關已經是非常困難。

以上是我個人的分享與觀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與支持!





水寒酒暖之歷史大車輪


“衝冠一怒為紅顏”是吳三桂的“遮羞布”。

吳三桂開關迎清軍,直接改變了中國歷史,造成的最終結果:“小清王朝”立足北京,消“闖賊”(李自成),滅“獻賊”(張獻忠),亡“南明”,使一個本屬地方政權的小朝廷演變成統治中國的“大清王朝”。

吳三桂絕對是一個能打仗的主。在降清前,其軍事力量舉足輕重,絕對擁有話語權。投“賊”不成,轉而想和清軍結盟,聯合清軍為“君父”報仇,然他的如意算盤早被當時另一個“牛逼”人物多爾袞洞察,於是大使手段。無奈之下,只能降清。當吳三桂接受清廷“平西王”的封號後,他己蛻變為清廷的一條惡狗,帶著本屬大明的鐵騎,終極了南明的歷史,成為南明的掘墓人。

吳三桂是個標準的鐵血軍人和政治強手。試問,他怎能為一個女子輕率做出驚天動地,改變中國命運的決定?

吳三桂唱道:

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

任憑後人罵我引狼入室是漢奸,任憑清軍殺人放火把刀砍壞。

面對著“大順”與“大清”,憑著是投機鑽營。

講起來還是那奇聞, 談起來就是笑談。

……


吳建彬626


先來說說是什麼歷史原因促使吳三桂打開山海關大門,放清軍入關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有果必有因,在這件事上,吳三桂方清軍入關是結果,如果要弄清楚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就必須從當時吳三桂所處的局勢中分析。

那麼,吳三桂打開山海關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兒呢?

明朝末期,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內憂外患接踵而至,關外清軍長期襲擾,步步緊逼,關內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席捲全國,最終,隨著闖王李自成率大軍攻佔北京城,崇禎帝在煤山自縊身亡,歷經兩百多年的大明王朝轟然倒塌。

此時,孤懸山海關的吳三桂雖然擁有強悍的關寧鐵騎,但是憑他這點軍事實力不僅拯救不了已經破滅的大明王朝,甚至隨時都有被滅掉的風險,因為北京城破後,他已孤立無援,既要面對關外的清軍,又要防範關內李自成的大軍,而且這兩股軍事力量顯然也比自己強太多。所以,在這關乎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吳三桂想要生存,就必須依附於其中一方。

由於吳三桂所處的山海關自古就是軍事要地,明朝沒有滅亡時,他就一直鎮守山海關扼制清軍,使得清軍始終無法進入關內。所以,吳三桂雖然孤立無援,但是憑藉山海關易守難攻的優勢以及強悍的關寧鐵騎鎮守,想要攻破他的防線還是相當費事的。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吳三桂也成了山海關內外兩股軍事力量竭力爭取的對象,他們都對吳三桂伸出橄欖枝,開出的條件也相當有誘惑力。

拋開封爵賜官的條件不說,吳三桂的家人和根基都在北京城,他爹吳襄也成了李自成的俘虜,而且李自成還讓他爹來勸降他,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李自成,事實上吳三桂也是這樣選的。可是就在吳三桂點兵進京投靠李自成的路上,京城傳來消息,李自成的手下們居然把他家給搶了,為了搜刮財富,他們對吳襄嚴刑拷打,他家的女眷們也被李自成的手下給霍霍了,這其中就包括他的愛妾陳圓圓。

得到這個消息後,吳三桂就意識到農民出身的李自成並不靠譜,還沒等自己到他的地盤,李自成就違背當初的承諾,等到了北京,他還不一定怎麼對待自己,於是,憤怒的吳三桂就調轉馬頭,重新選擇投入清軍的懷抱,打開山海關,聯合清軍滅闖賊。

吳三桂真的是衝冠一怒為紅顏嗎?

顯然不是,作為一個優秀的軍事將領,吳三桂決然不可能是一個感性的人,更不可能為了一個女人置自己的前途命運於不顧,

造成他衝冠一怒的根本原因是李自成的背信棄義,陳圓圓被擄走只是李自成做出背信棄義行為的其中一件,只不過被後人著重渲染了而已。


一鍋煮了


吳三桂放清軍入關真的是衝冠一怒為紅顏嗎?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竊以為,歷來關於吳三桂降清衝冠一怒為紅顏的說法這只是文學家的藝術渲染,實際歷史並不可取。吳三桂作為遼東將門世家,他的父親吳襄、舅父祖大壽都擔任過明朝的總兵,與當地的士伸交集頗深,崇禎十七年又被封為平西伯,身居要職,被崇禎帝寄於厚望,況且又在遼東與清廷的八旗兵打了十多年的仗,從屍山血海中可謂是一步步的成長成明朝的高級將領,這樣的一個人,怎麼可能會去為了兒女情長 去決定自己未來的政治走向呢?

在崇禎十七年三月明亡之時, 吳三桂等人獲悉消息,很快接受了李自成的招降, 並且在前往北京的途中發佈歸順大順軍的告示。這就說明在一開始,吳三桂並沒有打算歸順清廷,畢竟李自成的大順軍與自己同是漢族,而且自己曾經的朋友同事都已經歸順了李自成,這樣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但是很快,吳三桂行至河北玉田的時候見到了從北京逃出來的吳家奴僕,得到全家被抄沒得消息,吳三桂立馬改變主意,快速反擊山海關已經投降李自成的唐通,重新奪回了山海關。

之所以產生這樣的反差,戲劇性的一幕讓人瞠目結舌。實際上這源於李自成對明朝官員“追贓助餉”所導致, 大順軍攻克北京後,為了獲取民心, 向百姓允諾三年不納糧。承諾一開,為了大軍的軍餉開支,就轉而嚮明朝的官員追贓,嚴刑拷打之下,大量的白銀被交出,同時使得自身在管僚地主階層上失去民心,吳三桂也是大地主大官僚,本來他向李自成投降是為了名利爵位,眼下父親卻深陷大獄,老婆也成了劉宗敏的玩物,眼見自己的利益受損,吳三桂肯定是不能無動於衷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 吳三桂叛“順”是勢在必行。再加上清朝之前對吳三桂的幾次招降,吳三桂打著借兵報“君父”之仇的名義很快上了清廷的賊船。





川娃子123


“衝冠一怒為紅顏”幾乎已經成為了吳三桂身上的一個重要標誌,那麼吳三桂引清軍入關真的是為了陳圓圓嗎?事實上並非如此,明朝滅亡、清軍虎視眈眈,駐守山海關的吳三桂處境可以說極為尷尬,在大順與大清之間,其實一開始吳三桂更傾向於投降大順,卻又偏偏被大順最終推向了滿清一邊。

處境尷尬的吳三桂,最初極可能倒向李自成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之後率軍攻向京城,此時的明朝已經到了崩潰邊緣,再加上瘟疫曾經橫行於陝西、山西、河北、北京一帶,明軍根本無力抵抗,李自成一路勢如破竹,到二月時形勢已經急轉直下。

眼看形勢危急,王永吉、吳麟徵等大臣便先後上書,請求崇禎帝撤寧遠之師入衛京城,然而崇禎帝卻在南遷和抵抗之間搖擺不定,直到三月初六才發佈“命天下兵勤王”的詔令,命令吳三桂、唐通、劉澤清等率兵勤王。

然而,吳三桂則由於距離較遠,裹挾百姓入關行軍速度較慢,遲遲未能到達。等到李自成三月十九日攻陷京城時,吳三桂才剛剛抵達山海關。三月二十二日,吳三桂率軍到達玉田一帶(河北省唐山市),前方便已經傳來了京師陷落、崇禎自縊的消息,這直接令吳三桂陷入了兩難境地。

對於此時的吳三桂來說,西邊是滅亡了明朝的大順政權,東邊則是虎視眈眈的清軍,夾縫之中的吳三桂只能選擇降順或者降清,根本沒有第三條路可走。對於吳三桂來說,他與大順有亡國之恨,而對清軍又有民族之仇,這令吳三桂糾結了長達一個月之久。

有人說吳三桂早有降清之心,理由就是早在崇禎十六年(1643年)正月時,吳三桂曾與降清的祖大壽通過信。不過,我認為這更多是吳三桂在給自己預留退路,原因是佔領了漠南的清軍已經可以隨時入關,這令吳三桂所在的寧遠已經失去了戰略意義,只要不想殉國,他必然要為自己預留退路。

吳三桂雖然有降清的考慮,但此時顯然不太可能。原因在於,無論是出於父親吳襄、愛妾陳圓圓均留在京城,還是曾與清軍拼殺十幾年和民族仇恨,吳三桂都極可能倒向李自成。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在李自成遣使招降,並給予其四個月軍糧及白銀四萬兩之後,吳三桂的確有意倒向李自成,但為了防止李自成詐和,同時又向多爾袞求援。

吳三桂最終降清,與闖軍所作所為密切相關

既然吳三桂已經選擇了降順,為何最終又開關放清軍入關呢?這我們就不得不說闖軍在京城的所作所為了。李自成入京之初,曾發出過“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的命令,因而京城最初的秩序還算穩定,但隨著站穩腳跟,闖軍的軍紀開始迅速敗壞。

從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二十七日起,闖軍為了籌措糧餉,開始要求明朝官員按照官職高低“捐餉”,規定助餉額為“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而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便因此遭殃。

在吳三桂準備投降大順之際,曾先後收到了兩封信,其一是大順使者送來的吳襄親筆信,信中吳三桂的父親勸其歸降李自成。第二封則是密信,信中說吳三桂的父親被劉宗敏抓了起來,威逼捐餉二十萬兩,但由於只湊夠五萬兩,遭到了劉宗敏的嚴刑拷打。同時,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也被劉宗敏所霸佔。

得知父親和愛妾的遭遇後,吳三桂一怒之下將大順的兩名使者抓了起來,殺死一人,割去另一人的耳朵,令其傳話給李自成“李賊自送頭來”。同時,吳三桂立即升帳,率領大軍回師山海關,擊敗大順守關將領唐通,將山海關掌控在了自己手中。

見吳三桂態度堅決,李自成於四月十三日率軍十萬,號稱二十萬大軍東征,親自討伐吳三桂。吳三桂自知不敵,一面派人向李自成假意求和,一面連忙向多爾袞求援,意圖聯清抗李。四月二十一日,多爾袞急行軍一晝夜抵達山海關,利用吳三桂所處的危急局面,逼迫吳三桂放棄聯清擊李的政策而徹底投降清朝。

四月二十二日,在吳三桂和清軍的聯手進攻下,李自成在一片石之戰中大敗,慌忙逃回京城,倉促登基之後,旋即退出京城。清軍攻入北京之後,多爾袞將順治帝迎入北京,同時遷都北京,而吳三桂則被封為了平西王。


香茗史館


衝冠一怒為紅顏,這算是戲言,在歷史的大背影下,每個人都顯得那麼渺小,無奈。何?時也,勢也!

一般的認知,好像是文明徵服野蠻,這是歷史的規律。實則,相反,在火器出現之前,真相是,野蠻,往往征服了文明。大家可以回顧下人類史,從歐洲到亞洲,古希臘,羅馬,哥特,日爾曼,匈奴。。中國的商周秦,宋元,明清。。真相了!!!

鐵騎就快入關,吳三桂前往阻擊,大明朝國都淪陷,李闖流民軍,素質不行,幹了許多不可思意的蠢事!吳叛明降賊,公Or私?本土中央不和,腹背受敵,抉擇。。惜哉!

歷史的車輪,碾壓了多少雄者。大勢已去,怎麼選,都是難以接受的!不過,降了關外,確實不會有好的名聲,萬夫所指!悲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