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吳三桂、李自成,爭霸鬥計謀,誰更勝一籌?為什麼?

用戶277513267


多爾袞是順治朝的攝政王,吳三桂被清朝封為平西王,李自成則自己建立了大順政權,也坐了幾天皇帝,但他這個皇帝比較狼狽,從登基到拋屍體荒野也就是兩三年的時間。如果從表面上看,似乎是李自成最厲害,因為畢竟坐上了皇帝。但是三個人都不容小覷,首先,多爾袞才是順治朝名符其實的皇帝,因為攝政王只不過是他穿的馬甲。其次,吳三桂封疆裂土,在西南苦心經營了數十年,當地百姓只知道平西王而不知道還有朝廷。



那麼,三個人爭霸鬥計謀,誰更勝一籌呢?

答案是多爾袞,如果把這三個人比作一個食物鏈,那麼頂端的人自然是多爾袞,因為多爾袞吃掉了吳三桂,吳三桂吃掉了李自成。

一、李自成

李自成是一個沒有大格局的人,他內心狹隘根本沒有天下。所以他曾經和崇禎談判,只要崇禎皇帝承認他這個大順政權,他就會守土安疆,而且皇帝的名分也可以不要。另外,他還可以幫助明朝打滿清,從這點上看李自成是有民族大義的人。同樣,進入北京後,李自成並沒把自己當做主人,而是大肆拷掠,搞的人心惶惶、怨聲載道,此時他在的心裡還是西安的那個安樂窩。所以,李自成的格局,註定了他難成大器。



二、吳三桂

吳三桂是個徹頭徹尾的小人,在利益面前他左右取捨、四處投機。在民族大義面前,他沒有操守豪無底線。在親情面前冷血無情,形同路人。在他的眼裡一切都可以利用成為通向榮華富貴的階梯和踮腳石。這樣一個人,只有詭計多端的伎倆,全無雄霸天下的魄力,所以也決定了他最終的命運結局。

三、多爾袞

多爾袞勇氣欠缺,但是運氣極佳,而且善於把握機會。多爾袞還是一個顧全大局且有謀略的人,在皇位爭奪上他採取了折中的方式,避免了滿清內部的分裂和爭鬥。事後,他依舊大權在握,從這一點上可以說明他的明智。另外,多爾袞入主中原後,並沒按歷史上的慣例焚燒前朝宮殿,許多珍貴的文物倖免於難,而且讓我們有幸一睹明朝的建築風采。還有一點,就是多爾袞讓前朝官復其位、民復其職,使國家政權快速穩定地步入正軌。
(多爾袞劇照)


所以,吳三桂、李自成、多爾袞三個人當中,多爾袞是最有雄才大略的一個王。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李自成在明末亂世中崛利用明朝政策的偏差和將帥的不和幾降幾叛終於找幾會翻盤,稱得上天時和地利優勢。但他的集團除了"均田免糧"外並無明確的政治綱領和建國主張,成功的原因在於清軍牽制住了明朝精銳軍隊和當時自然災害裹脅了大量無家可歸的難民。論排兵佈陣打仗的謀略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是精銳的精銳就是能攻善打的睿親王多爾兗也忌憚幾分。吳三桂是在明朝滅亡情況下才降農民軍的,如果利量相差不是大懸殊情況下,李自成不是吳三桂的對手。多爾兗從十七歲時就隨皇太極徵蒙古打敗科爾沁林丹汗得元朝大印,征服朝鮮是天才的軍事家足智多謀,八旗兵生在苦寒之地有著超級的忍耐力,野戰能力極強。多爾袞更勝一籌。按個人的軍事能力排行睿親王多爾袞→平西親王吳三桂→大順皇帝李自成。





關東俠客


向敬之

多爾袞、吳三桂和李自成爭霸鬥智一戲,主要發生在大明崇禎十七年(大清順治元年,大順永昌元年)四月。

大順政權永昌皇帝李自成已攻佔了北京,大清國攝政睿親王多爾袞陳兵關外意圖入關,而駐守山海關的前明寧遠總兵、平西伯吳三桂,則成為崇禎自縊、明朝國滅的喪家狗。李自成與多爾袞,都在拉攏吳三桂,前者派人送去了四萬兩銀子和封侯的承諾,後則則是要對其裂地封王、世襲罔替。

吳三桂卻打著自己的算盤,兩面和談。他既想接受李自成的招降,畢竟他的家人都在李自成的手中,同時他有不想當漢奸的顧忌,但他想與李自成以黃河為界,分治關內。對於多爾袞,他想得最多的還是借兵復國,報君父之仇,同時考慮畫地分治。

鬥智就是博弈,理由則是藉口。

李自成本來有機會招降吳三桂,吳三桂也想臣服李自成。但是,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改變了僵局:他擄佔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並對吳襄進行數以十萬計的拷掠助餉,還將吳襄及家人進行拘押。

消息走漏,吳三桂怒斬李自成招降的使者,打出了復仇的旗號,激怒李自成統兵東征,要進行武力征服。

吳三桂一面組織迎戰,一面向清求援。當吳三桂與李自成在山海關展開大戰,多爾袞卻在一旁做壁上觀。吳三桂不敵李自成,只好向多爾袞臣服。多爾袞當即派兵攻擊李自成的左翼。李自成戰敗,一路向西潰敗,回京後倉皇而逃。

吳三桂成為了清朝的平西王,而多爾袞成為了最大的贏家。多爾袞並不相信吳三桂,曾在順治二年,李自成兵敗身亡後,命吳三桂赴鎮錦州,五年四月才迫於南明抗清勢力高漲,重新起用吳三桂,出鎮關中,同時留其長子吳應熊為質子。


以禮觀書


這三王,農民起義軍三王為李自成,闖王,張獻忠,他的起義軍隊兵馬不少於闖王,還有一隻起義軍,人程曹橾,真名叫羅汝才,活動在長江以南。當時這三支起義大軍,每.一隻軍隊,都能與吳三桂抗戰。多爾滾是清朝似後,發生事情。與塹時明朝,還談不到一塊。闖王有一次兵敗時,投奔了張獻忠。商議合兵推翻明朝。張獻忠手下有一軍師叫徐陰顯。建義殺掉李自成。自己打天下,張獻忠當時。有四十個老婆。八十多個義子,一呼百應。而闖王只有高迎祥妹妹,高桂英一人。按作者所寫。闖王老家在陝西米脂縣,闖王母親在身懷孕時,趕毛驢馱水,路過山下一個山神廟,廟中有士地,山神,神象全部起迎接。闖王母親,口吐唾沫,吐二位神。結果生下闖王是一隻眼。後起兵陝西商洛山。在商洛山被賀人龍帶兵圍遷。在南源突圍後,轉戰河南。河南紀縣,有個大員外叫李信。非常有錢。紀縣附近山寨有個女首領叫紅娘子,經常搶百姓錢糧。從不搶李信家產。官府中有人舉報李信。與紅娘子有關糸,將李信收監,家產準備充公,當晚,紅娘子請來袁崇煥兒子,袁承志。合意救李信。袁承志當時為七省武林盟主。糾結武林高手,打破紀縣,救出李信,將國庫錢糧全部救濟災民。並宣傳,盼闖王,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闖王大將劉體純,來到河南,指揮李信與袁承志,紅娘子,準備對開封,洛陽,鄭州進行智取,袁承志令七省武林人土,包括袁承志華山弟子,和師傅穆人清,也分別潛入三大城中。準備迎闖王。開城門。李信用自己′家產招兵買馬。隊伍發展壯大。當時闖王只派大將袁宗弟帶兵五千與李信,紅娘子等人打開封,並說,幾十萬大隊人馬隨後就到。基實,根本沒有大軍,南源突圍後,二萬人隊伍,衝出來不到七千,再有一個宋獻策,與牛金星二人有文化。人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算是有文化,有本領。當時明朝當官是要用錢賣官,二人無錢有無人。從算卦為生。百姓十分信認。當時河南有一大官問?明朝後誰當皇帝。牛金星道,這是天機,不可洩露。自己悟去。十八子注神器。所有人都知道,十八子是個李字。從河南傳到安微。智取開封后,袁承志,打開府庫,將錢糧全部分於百姓,包括大面積土地。百姓得了好處。十分擁護義軍,到處百姓前來從軍。而闖王將兵分別由郝搖旗,袁宗弟,劉體亮,劉體純,劉宗敏訓練。李信與紅娘子看出了闖王要火併李信與紅娘子兵馬。當下二人失去信心,李信宋獻策商議,以後何去何從大事。宋獻策對闖王建義,論個人能力,治理國家,所有人不如李信。在河南如李信有事。所有河南省軍士會有意外。闖王說,塹時穩定就好。起義大軍,轉戰河南,經安微,到河北。在打破北京城時。闖王對紅娘子進行捕殺,李信收監。袁承志幫闖王,主要原因是為父親袁崇煥報仇。得知明朝皇帝在煤山掉死,不能手殺仇人而後悔。因為他看見闖王進北京城時,將士,搶金銀,搶女人,殺百姓。心中盼望,變成失望。救下被追殺的紅娘子,和華山眾弟子及武林人物。離開闖王,投到一座小島,蓋房種地。闖王在北京改明朝為大順。當皇帝四十天,就被吳三桂勾結多爾滾對北京城進行打城。闖王兵歹分散在全國各地,闖王守不住北京城。在轉戰中中箭而死。分散在全國各地兵馬,堅持二年半,全部犧牲。當時一萬清軍騎兵能戰勝三萬大順步軍。張獻忠在明朝軍隊圍殲中,看大軍損失慘重,將所有黃金,送于山上,注了二米高,十八羅漢。中間一人是闖王之子,李定國將軍。袁承志得寶後,送於闖王軍中,充軍響用,闖王封袁承志為制將軍,比權將軍劉宗敏小,比眾將官大。袁承志看見闖王對百姓還不如明朝,和李信對闖王建義,戰後必須安民。闖王,牛承相,宋承相,權將軍等人堅決反對。多爾滾來了,將士心中全是搶來黃金,美女,一個比一個跑的快。吳三桂有五萬騎兵,準備投闖王,他覺得,打不過劉宗敏。而闖王扣了他父親,與愛妃。後聽說陳園園,被殺。當下準備放蒙古多爾滾帶兵進山海關,消滅大順後。自己殺多爾滾。因為多爾滾只有三萬騎兵,自己有五萬騎兵。根本不怕清兵。結果,二年之內清朝統一中國。建立清朝,而吳三桂還是鎮守邊關大將。最後吳三桂下場不如李自成。


286草民


要是看他們三個誰最厲害,就要從他們學歷背景還有處在當時人物關係我們李自成李自成是什麼人呢?農民起義軍頭領老百姓就是有飯吃能過上安穩日子就可以沒有什麼政治格局就為蠅頭小利。而吳三桂鎮守三海關總兵他行軍打戰一定比李自成強而且當時投靠多爾袞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當時明朝皇帝崇禎已經在梅山吊死了。要麼投靠李自成要麼請清兵入關吳三桂看李自成並非有遠見人但是多爾袞不一樣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人。在說李建成還扣留他父親和他的愛妾陳圓圓。但是要說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那是不可能的,只不過當時實據需要吧。咱們在說說多爾袞多爾袞才是最有計謀的不僅奪的天下。還算到吳三桂後來就算謀反也能成大事


東北老吉談史


論抱負和眼界的話,首推多爾袞,驕而不縱,明知稱帝阻力太大,於己於大清江山都很不利,所以很有自知之明,不如做個攝政王。其次是吳三桂,能審時度勢,首先要自保,後事徐圖之。最次是李自成,目光短淺,逞一時之快先做做皇帝再說,死得也最快。高低長短立現。


暴走的蝴蝶


多爾袞比後兩者強一些…別問我為什麼


南門裡老鵰


當然是多爾滾聰明?看著兩王自相殘殺,最後都都沒好下場。一個生死不知,兵敗。吳三桂卻是個漢奷之輩,自已送門給清朝最後還是被殺死的下場。這兩王都是目光短淺,沒有魄力,沒有容人之量。狂旺自大,勾心鬥角。便宜了清軍,到後都沒好下場?


寺塢


吳三桂一介武夫,李自成草寇,未有遠略。


YV8


多爾袞,為了能勝利讓出皇位,識大局,僅此一項李自成和吳三桂差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