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適合初中生讀嗎?

苟且人生的詩和遠方


在七年級學《孫權勸學》時孩子們就瞭解到《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人生的中學時期,曾被人喻為多事的季節,心理學上謂之 “心理斷乳期”,其年齡範圍大體為13至18歲,屬於少年期和青年早期,俗稱為青春期。中學生心理發展的顯著特點是:生活和社會體驗開始占主導地位;,他們渴望自己能被他人像成人一樣對待;自我形象在波動搖晃;心理社會思潮常常像“巨浪”般湧現;

中學生時代的青少年普遍處於叛逆期,內心渴求著世界的承認和尊重。閱讀《資治通鑑》可以賦予青少年一種巨大的價值感,青少年可以通過對古代政治得失的考量來轉移自身價值帶來的焦慮。

毛澤東曾十七次批註過《資治通鑑》,並評價說:“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一部難得的好書噢......中國有兩部大書,一曰《史記》,一曰《資治通鑑》,都是有才氣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編寫的……《通鑑》裡寫戰爭,真是寫得神采飛揚,傳神得很,充滿了辯證法。” 

很多人會說書肯定是好書,可是是古文呀,看不懂呀,不急,作為中學生可以抱著一個是為了基本瞭解歷史,瞭解基本脈絡的心態去看,不咬文嚼字,《資治通鑑》是一部政治史,歷述了中華文明各個朝代的政治得失,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互動關係,普通人民的生活狀態,一一娓娓道來。

它充滿了文學色彩與哲思光芒,包含了無數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歷代往事,振聾發聵的名言警句……讓更多的家長感慨,給孩子讀史,一定要讀《資治通鑑》。

你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城不入,臣請完璧而歸之,乘長風破萬里浪,此間樂,不思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顯然,國王也不能不講信用,否則國家都會因此而滅亡。

這些句子是不是經學見到,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東晉與前秦的“淝水之戰”、唐代元和時期“李愬雪夜襲蔡州”,都曾經入選中學課文

曾國藩說:《資治通鑑》“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權威、最重要的編年史。

 

 





卿語芳言


《資治通鑑》適合 初中生 讀嗎?

這個問題要先理清三要素,“讀什麼”、“讀者是誰”、“怎麼讀”。

一、“讀什麼”即閱讀對象是什麼?

《資治通鑑》由北宋司馬光領銜主修,協修者有劉恕、劉攽、範祖禹3人,另有其他文史團隊不論,歷時18年而成。全書記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記1362年政治、軍事、外交史事。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後梁紀》六卷、《後唐紀》八卷、《後晉紀》六卷、《後漢紀》四卷、《後周紀》五卷。通俗來講,就是編年體通史——按照中國傳統的干支紀年法,把這16朝的所有事按照時間先後順序羅列出來。

因此,閱讀此書時,讀者需要極為強大的記憶力和綜合分析能力,才能整理清晰一些個歷史線索。例如,讀者想要知道秦王嬴政統一六國之事,那麼需要你翻開《通鑑·秦紀》,因為不知具體時間只能從頭翻到尾,到最後有如下發現

“昭襄王十七年(辛未,公元前二三零年)

  內史勝滅韓,虜韓王安,以其地置穎川郡。

  華陽太后薨。

  趙大飢。

  衛元君薨,子角立”

接著,在卷末又發現了以下文字:

昭襄王十八年(壬申,公元前二二九年)

  王翦將上地兵下井陘,端和將河內兵共伐趙。趙李牧、司馬尚御之。秦人多與趙王嬖臣郭開金,使毀牧及尚,言其欲反。趙王使趙蔥及齊將顏聚代之。李牧不受命,趙人捕而殺之;廢司馬尚。

  昭襄王十九年(癸酉,公元前二二八年)

  王翦擊趙軍,大破之,殺趙蔥,顏聚亡,遂克邯鄲,虜趙王遷。王如邯鄲,故與母家有仇怨者皆殺之。還,從太原、上郡歸。

  ……

  王翦屯中山以臨燕。趙公子嘉帥其宗族百人奔代,自立為代王,趙之亡,大夫稍稍歸之,與燕合兵,軍上谷。

  ……

  燕太子丹怨王,欲報之,以問其傅鞠武。鞠武請西約三晉,南連齊、楚,北媾匈奴以圖秦。太子曰:“太傅之計,曠日彌久,令人心惽然,恐不能須也。”頃之,將軍樊於期得罪,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諫曰:“夫以秦王之暴而積怒於燕,足為寒心,又況聞樊將軍之所在乎!是謂委肉當餓虎之蹊也。願太子疾遣樊將軍入匈奴。”太子曰:“樊將軍窮困於天下,歸身於丹,是固丹命卒之時也,願更慮之!”鞠武曰:“夫行危以求安,造禍以為福,計淺而怨深,乃連結一人之後交,不顧國家之大害,所謂資怨而助禍矣!”太子不聽。

  太子聞衛人荊軻之賢,卑辭厚禮而請見之。謂軻曰:“今秦已虜韓王,又舉兵南伐楚,北臨趙。趙不能支秦,則禍必至於燕。燕小弱,數困於兵,何足以當秦!諸侯服秦,莫敢合從。丹之私計愚,以為誠得天下之勇士使於秦,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公,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彼大將擅兵於外而內有亂,則君臣相疑,以其間,諸侯得合從,其破秦必矣。唯荊卿留意焉!”荊軻許之。於是舍荊卿於上舍,太子日造門下,所以奉養荊軻,無所不至。及王翦滅趙,太子聞之懼,欲遣荊軻行。荊軻曰:“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誠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奉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有以報。”太子曰:“樊將軍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也!”荊軻乃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於期太息流涕曰:“計將安出?”荊卿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王,秦王必喜而見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則將軍之仇報而燕見陵之愧除矣!”樊於期曰:“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遂自刎。太子聞之,奔往伏哭,然已無奈何,遂以函盛其首。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使工以藥焠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乃裝為遣荊軻,以燕勇士秦舞陽為之副,使入秦。

讀書到此,方醒悟,原來才讀了二年之事,而且才滅了兩國。但是哪年滅哪國來著?仔細來思,已經忘了。為了搞清秦滅六國的史實,便硬著頭皮繼續開讀、翻開《秦紀二》,發現大標題變為“始皇帝下二十年(甲戌,公元前二二七年)……

始皇帝下二十一年(乙亥,公元前二二六年)……始皇帝下二十二年(丙子,公元前二二五年)……

由於標題較為醒目且文字較少,此時方覺閱讀之順暢、然而回首再想,秦先滅誰?哪年開始的?——再翻書整理一遍。如此之後,對滅六國之事似有所得,但是一看時間,已經過去半天。

這就是《資治通鑑》的優劣特點,雖然因敘事有先後而使讀者更能深刻理解歷史事件中的因果關係,但是由於歷史事件經常因時間相隔甚久而分散不同卷中、頁次,若無甚厚閱讀和史學功底,實在沒有可能真正熟記歷史事件的始終,往往給讀者造成混亂和之所以的局面。

二、“讀者是誰”即閱讀主體

如題所問,讀者是為初中學生。就目前而論,絕大多數初中生的文言文功底幾乎省略於無。而《通鑑》主修及協修俱為當時及後世文學大家,曾以辭藻、文筆稱頌的人物自然寫的都是很優美的文言文。在古代,自小便終日受文言文薰陶下的文人在17、18歲時,閱讀此書自然不成問題。放在當前,重點本科的專歷史學的大學生閱讀此書也十分吃力。

雖然臺灣學者柏楊曾有白話文版《通鑑》出版,方便了讀者閱讀。但是如筆者上言的《通鑑》敘事方法的問題,還是沒有史學功底的初中生難以克服的閱讀障礙。

三、“怎麼讀”即閱讀方法和目的

由於讀書目的的不同,所採用的方法自然會有差別。如果讀《通鑑》僅是出於瞭解歷史事件而非特定的考證時,所採用的方法自然就是漫無目的的泛讀,即翻到哪看到哪。這樣的閱讀方法對於歷史專業領域的讀者來說,確實可以補充彌補以往學識構成的不足。但是對於中國歷史知識框架還未構建的一般初中生來說,這種閱讀方法並不能提供出完整的歷史發展脈絡,會是一種極大的痛苦和折磨。

因此,編年體通史的《資治通鑑》,無論是文言文版,還是白話文版,都十分不適合歷史框架尚未完全搭建起來的初中生。如果是出於愛好、完善歷史知識框架的目的,初中學生可以選擇《通鑑紀事本末》閱讀,此書基於《資治通鑑》修訂,把《通鑑》中的歷史事件綜合到一起,再按編年體方式編排,對於初中生而言最為適合不過。


敕勒川上牧夢者


資治通鑑適合所有人讀,因為小說類歷史資料類作品在中國沒有分級制度,只要它已經出版成書了,那說明他適合所有人讀。

但是問題來了,讀你是可以讀,但是你可能讀不懂。

史料類作品比較晦澀難懂。沒有高深的學問和知識,你讀這些作品基本上讀了也白讀。只能說你看過一遍而已,屬於好讀書而不求甚解。

其實你去讀資治通鑑,不如去把魯迅的所有作品讀一遍,因為魯迅的作品是用白話文寫的,只要你認識字你都能讀懂,也都能理解作品想表達的意思。

最重要的是魯迅先生用普通的白話文大白話告訴了所有的中國學歷不高的人,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是什麼樣子的,中國的社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簡單明瞭,一刀見血。

資治通鑑我認為是帝王學說,普通人讀與不讀意義不是很大。


回收舊電腦壞電腦


在討論是否適合初中生閱讀之前,先來了解一下《資治通鑑》這本書。

《資治通鑑》是北宋時司馬光主編的編年體史書,按照時間順序記載了從周朝到五代後周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因為這本書內容很多,有一定的文言閱讀難度,對於初中生來說,可能很難讀完。

從長遠來說,讀這本書收穫很大。唐太宗李世民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就拿現在全國卷高考的文言文考察趨勢是人物傳記,尤其是歷史上正能量的人物傳記,大多數是從二十四史中出的。因此《資治通鑑》是出題可能性很大的一個材料來源。

綜上所述,如果文言功底較好,非常建議讀文言原版。如果文言功底差一些,可以從白話版入手,循序漸進,讀一下原版。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溫故堂


資治通鑑也有青少年版本的,適合初中生閱讀的。

如果是原版的資治通鑑,說實話,文言文版本孩子挺難讀懂的,反而事倍功半,讓孩子厭倦讀史書。

當然青少年讀史書,還是看家長想達到什麼目的了。


如果是讀史書增長見識,應付作文,個人建議,可以考慮讀《史記》

因為《史記》的文學性非常強,而且故事化很適合孩子閱讀,同時史記中有大量的成語和典故,這些都對孩子的寫作有很大的幫助。就是司馬遷本人,都是勵志的典範,如果作文中有關於勵志的論述,用司馬遷的案例,可以說百試不爽。


如果未來想讓孩子當Boss,讓孩子學帝王之術,《資治通鑑》是更好的選擇

司馬光描述資治通鑑就是寫個帝王看的,以古為鑑。

比如資治通鑑開篇就是三家分晉。幾家算盤打得一個比一個精,最後智伯的腦袋被人當了尿壺。(裡面幾個交換眼神的描寫,寫的出神入化)


總結,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長篇,其實很多成人都難以讀完,讓孩子讀,略有些勉為其難,不如挑選其中考試中能用到的素材,可能功利性更強些吧。


小學名師資料


統治階級治國方畧的書,初中生為時尚早,裡面的紀年,官銜等相當複雜,不便記憶,初中生可讀一些古典文學,外國名著,這樣可以博古通今知外,打好寫作的基礎。


火娃141027896


讀白話文版的可以,文言文版的恐怕很吃力,許多地方看不懂,建議讀臺灣著名學者柏楊編寫的白話文版《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