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鵬友程


通讀資治通鑑之後,我最大的體會是人不能對自己掌握之外的人或事抱有任何幻想。任何自我說服或者自我安慰的”應該會,應該不會”都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列代英明帝王無不如此,婦人之仁只會帶來更大的損失和傷害。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特別體現在做決定上,一定要善謀善斷,任何決定都是基於所掌握的信息和對形勢的正確判斷。通觀中國歷史,每個朝代建立者都值得研究,在他們身上都有很多相同的君主特質。每個君王都是靠戰爭起家,而在戰爭中,對形勢的判斷極為重要,用孫子的話說就是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也就是要研究敵方情況,我方情況,還有地形友鄰等外部情況,將整個態勢瞭然於胸,並根據態勢做出決斷。但是對於老大來說,最主要的就是要建立起正確的戰略方向,戰略正確了,個別戰役戰鬥失敗才不會影響到整個局勢的發展,當然,這裡還要涉及到基本盤的問題,基本盤必須穩固。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先說戰略的選擇。先簡單說說秦統一六國,秦朝的統一,是幾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取得的,對於秦朝來說,有一個優勢就是打垮西邊少數民族之後,主要戰略方向就在東方,而當時制定了遠交近攻的戰略方針,很好的分化了山東六國,使其每次合縱都以失敗告終,而在東方,前期主要壓力在於三晉和楚,當時要取得對三晉的戰略優勢,就得先解決楚國,把楚國的勢力壓縮到東邊,使其不能輕易的和三晉聯合在一起,要對楚國取得優勢,就得拿下巴蜀,對楚國形成了西、南包圍之勢。解決楚國之後騰出手來解決韓國,長平一戰,幾乎傾全國之力拿下上黨地區,從此對東方諸國特別是趙國取得了戰略優勢,後面的不過是時間問題。後期,楚漢爭霸,劉邦的戰略就是還定三秦,東向以爭天下。不過項羽打仗實在太牛逼,在那個時代無一是其對手,劉邦是屢戰屢敗,最後僵持在滎陽一帶。好在項羽政治不行,也就是戰略還是差劉邦一截,樹敵太多,被劉邦逐一拉攏,此時劉邦的戰略主要是主力粘住項羽,韓信北上突圍,京布、彭越遊記於項羽後方,項羽手下無人,不得不親自出馬解決後方,可以曹無咎不聽節度,被劉邦突破了正面。光武帝時期亦然,先打下河北和河東,先向南最後向西。戰略的選擇不一而足,也不可完全照搬,每次都有其特點。

再說說基本盤,基本盤主要就是經濟和人才。孫子曰日費千金。沒錢很難打仗,錢來源於兩個方面,自己的和敵人的,孫子還約了,要取用於敵。當然,經濟上主要還是來源於自己,要有穩固的大後方。上面說到的秦一方面是商鞅變法提高了秦國的生產力,另一方面打下巴蜀之後貢獻了很大的稅賦和人力,劉邦一直有穩固的關中,項羽後方一直不穩,光武帝有穩固的河北和河東,特別是河東糧草不斷。那麼在人上,更不用說了,秦國後期人才大多都是他國過來的,劉邦有三傑,光武帝有南陽一眾豪族,朱元璋有一眾濠泗兄弟,老人家更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老人家說得好,政策定好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

在人才問題上,作為領導者,對下屬是什麼樣的尿性一定要心中有點b數,有的可用於心腹,有的可用於爪牙,有的只能是合作關係。心腹的選擇是要慎之又慎,要能夠控制得了,很多時候,心腹的反噬比敵人還要致命。當然,要能夠控制下面人,沒點手段是不行的,任何手段,不外乎賞和罰,但是在運用上卻很微妙,用不好,適得其反。除此之外,能夠讓人能偶團結在老大周圍,捐妻子,冒鋒刃,不過是為了有肉吃,沒肉吃,空談理想是不行的,也就是說要實事求是。更重要的還是要具備點英雄氣概,何謂?劉四爺,劉裕,高歡,重八等,都是出身寒賤,但天生有那一股子英雄氣概,讓人傾心相隨。

以上可以看出,戰略選擇和基本盤的重要性。特別在戰略上,可以好好看看《論持久戰》。

在形式分析上,很多君王並不一定擅長,所以形勢分析不一定是自己做的,但是決心必須是自己下的。在判斷和下決心方面,不能由別人代勞,別人的選擇不一定對自己最有利,形成依賴之後還有被取代的危險,也不能猶豫不選擇,寧願結果錯了都不能給人優柔寡斷的印象,那樣便會拖延時機,最壞的影響是失去威信。當然,在決斷上,個人性格起到很大的作用。劉邦在彭城被項羽打爆後,坐在車上一路往西逃,車上除了滕公,還有兩個小孩,惠帝和魯元公主,兩個人可是他的親生骨肉,逃命要車快,劉邦就毫不猶豫三番將兩個親骨肉踹下車,還好每次都被夏侯嬰撿了回來,這樣的決斷力,才是最恐怖的。

能夠正確做決斷的基礎,當然是掌握信息,所以建立直控的信息系統就很重要。孫子言”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這裡不展開講。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有什麼用呢?其實用處還是很大的。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這給我們的啟示至少有三點:

1.人生要有戰略方向。人之所以庸庸無為一生,就是沒有想清楚自己此生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兜兜轉轉幾十年,不過社畜一枚,回眸一望,全是空虛。因此,應該儘早建立自己的人生努力方向,並且持續不斷的往這個方面努力。當然,戰略方向不是具體的戰術,在實際過程中,還會遇到各種問題,就需要機動靈活的去處理。特別是不能出現顛覆性的失誤,比如賭博、犯罪、吸毒等。

2.要有自己的基本盤。在社會上混,總得有那麼一兩點拿得出手的本事。你連一個行業的門道都摸不清,就去做生意,就是給別人送錢。在體制內,連抱大腿找靠山時不時不違背道德的前提下拍拍馬匹都不會或者不願做,那也就是一輩子在底層摸爬,過了年齡線只能落寞。在職場上,不管處於什麼崗位,你總得弄清這個崗位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特別是容易踩的坑。包括在人脈上,要在自己承受範圍內,適當的建立一個圈子,生活或者工作中用得到的人保持適當的聯繫和人情往來,圈子的回報是長遠的和無形的,千萬不要捨不得小錢而遇事的時候無人可求。基本盤,不一而足,需舉一反三。

3.任何事情要掌控在自己手中。這就需要對事務的基本分析和判斷能力,這個能力不難,把《矛盾論》和《實踐論》看上十遍,把《毛選》看上三遍,自然就有體會。對自己,對和自己有關的其他事情,必須主動收集相關信息,並加以分析,從中找到對自己最有利的處理辦法。千萬不能無動於衷或者託付給他人(包括你最親近的人)。可能最難得是信息的收集和掌握,所以上面說的圈子的重要性。比如體制內提職問題,首先要考慮單位裡面人員層次結構,什麼時間點可能空出的位置,空出的位置需要什麼條件,自己能否達到,或者自己的條件到什麼時間點才可能抅到什麼位置,誰具有決定權,我應該在他身上如何用力,我的競爭對手是誰,對他,我要防止什麼,什麼話不能說等等。做生意,行業內基本門道要弄清楚,行業內重要人員來往,時不時吹吹牛逼,收集信息。等等。總的一點,收集信息——分析整理——定下決心——集中火力,沒有攻不下的山頭。

特別是在職場之中,面對複雜的職場鬥爭,你是把自己的前途交給上級和同事呢,還是面對任何問題都自己先分析一番,想辦法蒐集信息分析判斷,直到自己心中有數。比如說,上級交代你和另一個人去完成一件事情,你必須親自參與到整個過程,對每個環節都必須過目掌控,如果偷懶或者過於相信你的搭檔,十有八九就會被坑。比如有一個新職位空出來了,自己的條件也達到了,是不是就覺得自己應該得到那個職位?其實這時要問問為了這個職位我付出了什麼,付出過沒有,對於能夠決定誰在這個職位的上司,我對他了解多少?和他關係如何?他需要什麼樣的人在這個職位上?我在這個職位上對他的好處和用處是什麼?我有沒有捨得花一些錢物等代價在這個職位上?如果什麼都沒做,很有可能是一個和別人睡了一覺的人上去了。自己沒有得到,不能怨別人,別人也是付出代價的。

還有一點,任何生存,都是鬥爭得來的。如果沒有保持高昂的鬥志和進取精神,是很難生存的。當然,根據形勢,有的時候處於戰略守勢,有的時候處於戰略攻勢,守時積蓄力量,攻時謀定後動,所謂廟算而後勝。用孫子的一句話說就是“勝兵先勝而後戰,敗兵先戰而求勝”。

人世間本來就是灰色的,因為介於天堂的白和地獄的黑之間,在這灰色的人世,只能以灰色的規則和態度來處事,人能看到和運用的不過是眼前的一個灰色色度,往上不會是白,往下也不會是黑。


泰山鎮妖魔


《資治通鑑》從周紀開篇,對“名”與“分”的解釋是:“何謂分?君臣是也;何謂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分是君臣有別、也就是階層,名是名位,名分是封建社會秩序的來源。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封建社會已經有了眾多可供分配的財產,因此有了階層,掌握了生產工具的人與沒有掌握生產工具的人成為了兩個階層,統治階層與被統治階層,統治階層認為自己天生就具備某種不凡的能力,是被上天所選中的人,當然,實際上我們都知道國君並不比一個奴隸天生更聰明、更有才華,但是即使是孔子,仍然認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通過種種方式將這種秩序規定下來作為封建社會統治的根基。

隨著社會的發展,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已經拋棄了血統論,因為隨著對於基因的解讀,基因在遺傳中還存在著變異,並不是所有優秀的基因都能遺傳下來。而優秀努力的人並不會被天然禁錮,名分固然重要,努力與堅持才是不可或缺。


周曉林律師


每個人看問題的點不同,關注的方向也不一樣,你可以以其中的小故事去悟大道理,更可以在故事中找到平日裡為人處世的小邏輯。關鍵還是要自己去體悟,去感受。語文考試時的標準答案,不見得是你所認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