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用工的“風口” 已激活?你的員工將不再是“ 你的員工”了

靈活用工的“風口” 已激活?你的員工將不再是“ 你的員工”了

當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遇到挑戰,如果沒有充分的資金和資源保障,以及有效的機制調節,常常會遭遇危機。

靈活用工的“風口” 已激活?你的員工將不再是“ 你的員工”了

在這場疫情中,許多企業曾面臨或者正在面臨不太樂觀的運營狀況。一方面,我們堅信春天必將到來;另一方面,如果能有更靈活的機制和用工方式能幫助到仍處於復工復產階段、且因運營成本問題而縮編的企業,不失為一件好事。

靈活用工的“風口” 已激活?你的員工將不再是“ 你的員工”了

這種嘗試自2月初起便引起了持續而熱烈的關注,比如共享員工。從本質上來說,“共享員工”也是靈活用工的一種表現形式;而靈活用工的本質,是靈活用工企業通過服務平臺實現了某些轉變:

  • 靈活用工企業實現了與自由職業者關係的轉變
  • 靈活用工企業實現了與自由職業者結算方式的轉變


企業與自由職業者的合作關係

在傳統用工模式中,除了我們經常看到的企業與個人締結勞動合同的標準勞動關係,還存在著兼職、外包等多種非標準勞動關係。

若仍舊沿用傳統勞動用工的方式,讓企業在嚴控風險與成本的同時,支持業務快速成長,便成了近乎兩難的艱鉅任務,此時靈活用工的調配價值和成本價值就得到了顯著的體現——你的員工不再是“你的員工”了。

靈活用工的企業與自由職業者的關係不再是傳統用工模式下的標準或非標準勞動關係,而是互聯網模式下的合作關係。同時,關係的轉變也引起了雙方結算方式的轉變。

你可以聯想一下“互聯網打車”模式輔助理解:

  • 乘客要用車,不可能準備一列車隊24小時服務,於是Ta選擇打車平臺叫車;
  • 平臺沒有那麼多資金和精力以常規方式僱傭一大批司機待命,於是它選擇將任務分包出去,實現符合條件的駕駛員皆可接包的“全民司機”模式;
  • 司機可能另有簽訂了勞動合同的工作或者以兼職當駕駛員為工作,此時他們都可以成為司機,賺取收入;
  • 乘客支付資金給平臺,平臺向其開具發票;同時在扣除相關稅收費用後,平臺向司機提供個人勞動、經營所得。

在這個邏輯中,只要把乘客替換為企業,把司機替換為各類自由職業者,就不難理解靈活用工平臺、靈活用工企業、自由職業者之間的合作關係了。


急需減少用工風險和成本的企業

在全日制用工之下,企業與勞動者建立雙重勞動關係存在一定風險。對於用人單位而言,非全日制下的雙重用工甚至多重用工,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吸引和利用人才資源,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用工成本。

但許多企業在短期用工/雙重用工/多重用工中會遇到相似的問題:

短期員工不願意簽訂合同,更在意自己到手的收入;如果以兼職的方式短期用工,企業要為此付出不少管理成本,也面臨無法取得相關票證的困境;大量聘用人員的社保扣繳、個稅繳納、薪資發放等事務性工作和人力成本;在社保繳納的實踐中,由於用人單位只能在其註冊地進行社會保險的登記與繳納,而大部分外地的勞動者並不願意在用人單位註冊地繳納社保。面對一些非核心崗位“人頂事”的實際需求,如果用“人頂崗”的待遇水平去支持,於企業而言是不僅是經濟負擔,也是事務負擔——為靈活用工人員的計薪方式、薪酬標準、薪酬發放週期等頭疼的薪酬管理場景絕不少見。


靈活用工的“風口” 已激活?你的員工將不再是“ 你的員工”了

尤其在疫情的壓力下,這種用工風險和成本的壓力已經接近許多企業的承受臨界值,情況並不樂觀。一方面,要維持用工的穩定、儘量不縮減用工;另一方面,要控緊手中資金,“把錢花在刀刃上”,在這種情境下,靈活用工就是急需減負的企業的“急救藥”。


再就業與不止一份職業的“斜槓”青年

與此同時,對個人來說,靈活用工也是一種有效的就業方式——個人通過人力資源公司/服務平臺對企業進行匹配,以個體商戶的身份獲取生產、經營所得。通過這種方式,勞動者能夠在一個穩定的平臺上獲得相對穩定的收入,也就事實上完成了“靈活就業”,甚至被裁員後的“再就業”。

勞動力市場總是在持續地進行代際變更,勞動者的工作觀念也在發生轉變,追求人生價值和精神滿足逐漸成為主要驅動力。結合90後對枯燥平凡重複工作的厭倦感,靈活用工可以實現新一代勞動者對於自主性的追求,他們對於靈活用工的接受度也為靈活用工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靈活用工的“風口” 已激活?你的員工將不再是“ 你的員工”了

在新一代人才中,不僅流行著“T型人才”,還流行著“斜槓青年”。對於不滿足於單一職業而選擇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以及一部分具備豐富經驗的職場“老人”和“瓶頸期困頓者”, 靈活用工的方式提供了一個方向。成為靈活用工平臺的自由職業者,或許是一個可以兼顧家庭和生活以及未來收入的不錯選擇。


靈活用工服務平臺的選擇

靈活用工寄託著企業和自由職業者共同的需求和期待,意味著企業會對人力資源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企業選擇靈活用工平臺的時候,通常會從資質(包括從業資格、實力、行業經驗等)、是否適合自己企業、服務水平等方面綜合考量。綜合以上因素,人力家靈活用工平臺是不錯的選擇,能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有效幫助企業解除風險、降低成本。

(1)助力企業解除用工風險

靈活用工企業與平臺簽訂服務項目總包協議,與自由職業者不再有直接勞動關係、而是基於平臺的業務合作關係,自由職業者獲得的報酬是生產、經營所得,不是勞動所得和薪資所得。

(2)助力企業解除稅務風險

靈活用工企業將原來與自由職業者直接線下結算、無法提供票證的模式轉變為與平臺結算項目總包服務費,由平臺與自由職業者結算報酬,承擔相關納稅義務。

(3)助力企業降低運營成本

靈活用工企業全部納稅成本包含在支付給平臺的服務費中,間接享受部分地區獨有的稅收優惠政策。


靈活用工的“風口” 已激活?你的員工將不再是“ 你的員工”了

靈活用工的發展前景

從市場規律來看,商業世界需要有利於相互信任、相互投資、共同受益的新僱傭關係框架;從基本面來看,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的不斷規範,也讓企業用工模式更加多元化。

靈活用工的“風口” 已激活?你的員工將不再是“ 你的員工”了

根據《2017-2022年中國勞務派遣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國內靈活用工市場在2017年約 319億元,預計在2012-2025年複合增速約23%。我國第三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也會推動靈活用工崗位的需求增長。可以說,雖然目前我們無法斷言風什麼時候會來,但靈活用工是看得見的“風口”。

危機讓企業遭遇挑戰,但同時也是一種機遇。它讓我們打破了一些原來認為的成功的、持久的經驗和認知,去重新再建立起一套平衡的機制和生態出來。從這方面來講,這才是疫情留給企業經營者最大的啟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