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中國傳統古村落系列

  傳統村落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生產生活智慧、文化藝術結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維繫著中華文明的根,寄託著中華各族兒女的鄉愁。保護傳統村落,就是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春天的黃土高原,滿山的桃花“爭開不待葉”,盛開在枝頭,遠遠望去,樹樹有不同、枝枝皆各異,紛飛爛漫,構成了充滿生機的春日盛景。2020年3月,我們驅車赴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臨鎮鎮石村位於汾川河中游,鎮區以西303省道沿線1.3公里處,延壺公路穿境而過,總流域面積8.45平方公里,全村以蘋果產業為主導,現有蘋果面積1500畝,2017年人均純收入13600元。全村共有4個村民小組,有203戶、839口人,90%以上的村民為高中文化程度,是汾川河流域小有名氣的“秀才村”。現成為陝西省2017年171個古村落之一。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臨鎮是陝北民歌《蘭花花》的發源地。當地村民說,蘭花花原名姬延玲,小名葉子,1919年出生於臨鎮街一個農民家庭。16歲時,她已出脫得端正水靈,像雨後馬蘭花一樣惹人喜愛,人們給她送了個綽號“蘭花花”。紅軍中有個戰士與蘭花花一見鍾情,發誓要相伴終身。因過黃河東征,紅軍戰士只得和蘭花花告別。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石村是方圓有名的秀才村,耕讀傳家,以文興村,傳統的文化薰陶造就了一代代勤勞、善良、樸實的村民。從唐代起,這裡曾出過9名狀元,9名探花,8名榜眼,49名進士,有的官至尚書、刺史、巡撫。上世紀70年代以來,全村考取碩士、學士及大中專生380名。村民喜好書法,有省書法協會會員8名,上千篇作品發表於省市報刊。村上辦有文學雜誌《蘭花花》,50多名作者在省市報刊發表作品近3000篇。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古村落以傳統石窯為主要建築風格,元末至清初窯院五處,片石插砌,造型別致。這裡還保存有清朝道光義和碑、光緒石碑、牛氏宗族世系家譜、瓦器製作工藝、三五九旅營部舊址等文化遺產。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會員佳作 | 記憶與鄉愁——省,市級傳統村落石村

2020年3月吳延晉拍攝於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臨鎮鎮石村

  吳延晉,男,中共黨員,1959年7月出生,1979年5月在延安大學參加工作,2008年從事攝影教學工作,2013年開始攝影實踐活動。在短短的幾年中,在國家、省、市各種攝影大賽中獲得30多項大獎,參與了多本畫冊拍攝,三秦都市報,華商報等報刊都以整版內容介紹作品。

  2017年度被延安旅行攝影協會評為最佳攝影師。

  2018年被陝西省旅遊攝影協會評為年度優秀會員,《蒸蒸日上》等三幅作品獲中國米脂第二屆窯洞古城國際攝影周展覽優秀參展作品。《音符》獲中國第五屆蔬菜大賽佳作獎。

  現為中國數碼攝影家協會會員,陝西藝術攝影協會理事,陝西省攝影家協會教育攝影分會會員,陝西省旅遊攝影協會會員,延安市攝影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旅遊攝影協會延安市分會副會長,延安旅行攝影協會副會長,延安大學攝影協會副主席。曾多次給延安市直機關,各攝影協會,俱樂部舉辦攝影知識講座。並積極參與協會組織的各種採風活動。熱愛陝北,拍攝家鄉是我的宗旨。


供稿:吳延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