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的家鄉在古代叫什麼名字嗎?有什麼歷史故事?

三更青岑


我的家鄉是河北省灤南縣。

這裡在商朝以前是“北荒”之地,商朝初年,封同姓血親為君,建立屬國“孤竹國”,西周建國,將這裡封給召公,以“薊“即今北京為都,建立“燕國”,約在公元前300年,燕國大破據有這裡的東胡,設置遼西郡,從此這裡正式納入中原王朝的統治。秦朝這裡仍屬遼西郡,漢初曾將這裡封給戰將搖毋餘,建立海陽侯國,後廢除,設海陽縣,仍屬遼西郡,東漢、西晉、三國曹魏時縣的建制屢興屢廢,南北朝時先後設置海陽等縣,隋唐先後在盧龍設置北平郡、平州,縣地屬其下的盧龍縣。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在今灤南縣的馬成鎮設置馬成縣。唐末“藩鎮割據“時,這裡為盧龍(幽州、范陽)節度使所據,遼天贊二年(923),遼國佔據這裡,在今灤州市設置灤州,轄馬城縣,縣地屬馬城縣。金天會二年(1124),金國奪取縣地,仍設馬城縣。元至元五年(1268),撤馬城縣併入灤州、樂亭縣,縣地屬永平路灤州。明代,灤州屬京師省永平府,縣地屬灤州,清代,縣地屬直隸省永平府灤州。民國建立,縣地屬直隸省津海道灤縣。1946年,中國共產黨在灤縣南部建立灤南縣,1954年7月,灤南縣撤銷,縣地併入灤縣,1963年1月,恢復灤南縣建置至今。

灤南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評劇的發源地,灤州皮影、樂亭大鼓曾在這裡登上高峰;灤南縣地處廣袤的冀東平原,南臨渤海,是歷史上享有盛名的大米、海米、花生米“三米“之鄉。

我愛我的家鄉——河北省灤南縣,我為有這麼美麗富饒的家鄉驕傲!

歡迎四海賓朋有時間到我的家鄉來!


文石齋主


豐沛之地,這個成語就是富足繁華的代指。

水,是文明之源,豐沛之地,大平原上,河湖密佈,古代人民很容易也就創造大量財富。

養出了劉邦那幫子不事生產的人。

中華文明除了陝西那塊之外,也就是豐沛了。請看古人釋義:

三千年來,沒有換過名字,豐國變成了豐縣而已,沛國變成了沛縣而已。

先有徐州後有軒,唯有豐縣不記年。

軒轅帝萬國咸寧,創設九州,徐州此前已在,豐縣也在。

春秋宋王偃以豐為都所,也就是豐是宋國都城,厲害吧!

秦始皇統一六國,豐始為縣至今。

后豐出第一平民皇帝劉邦,天下知之。

張良食邑地,傳十世,到天師張道陵。

上面這些都無所謂。

葭明通認為豐縣最厲害的時期是抗日時期。

大平原抗日不容易,幸而豐縣人民不怯場,儘管武器不如人,科技不如人。

然而,勇敢赴死的人真不少。

李貞乾,地主之家,上層知識分子,毀家紆國難,一家二十六口抗日而犧牲,豐縣人民立碑紀念之。

豐縣人,江蘇人,有齊魯壯士之風,冒犯不得!


葭明通半瓶歷史


臨卭鎮。史稱西來第一鎮。四川四大名鎮之一。我出生四十天後離開邛崍縣。按慣例應該是我的家鄉。


良人執戟2


河北趙州,古稱平棘(現為趙縣)

因趙州橋而有名,還有柏林禪寺,永通橋,石塔等古建築。

當地著名小吃有驢肉、燒餅、雪梨。

此外,大文豪蘇東坡的籍貫是河北趙州欒城(現為石家莊欒城區)。蘇軾世祖蘇味道是河北趙州欒城人,在武則天時期當過宰相,後被貶為眉州刺史,即當今的四川省眉山市。蘇味道的兒子蘇份後來定居眉州,“三蘇”就是他的後人,因此蘇氏三父子在撰文落款時,常自稱為趙郡蘇氏。


凌雲流水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自武則天久視元年(公元700年)開始始置縣,千年以來,雖幾度廢立但從未易名。

要說叫什麼名字

《哈兒司令》這部電視劇看過沒?他的原型就是我們這兒。好像我們這出名的就他了。

沒看過就算了,小地方也沒什麼寫的,也沒什麼人看。看過的就:


歷史小知


杞國


農村阿威


我家鄉湖北省荊州市城區。

(一)

東漢末期,這個城市正是關羽所坐鎮的“江陵”。

從東晉時期開始,這個城市一直是荊州州城兼江陵縣城,所以,同時擁有兩個名字——荊州城、江陵。

此後,荊州城名稱以及地點一直“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持續了一千六百多年,一直延續至今。

這座城市的另一個名字——江陵城,1994年才發生了變化。這年,江陵縣面積大縮水,僅把原江陵縣的南半部稱為江陵,荊州城(原江陵城)不再屬於新的“江陵”的地盤。新江陵的中心從荊州城搬遷到數十里之外(距離荊州城以南數十里)的郝穴鎮。從此,江陵城被迫與荊州城分離了。

(二)

關於荊州城(古江陵城)及其附近,由於荊州城(江陵城)是歷史名城,故事可多了。

——關羽守江陵,大意失江陵,令人為之扼腕。

——東晉桓玄之亂,幾乎攪得天翻地覆。

——梁朝末期,梁元帝蕭繹在此稱帝,失敗時瘋狂焚書十四萬卷!

——清末,武昌起義爆發後,八旗駐防軍在荊州拒不投降,與民軍交戰許多天。荊州之戰,是武昌起義之後在湖北境內其他城鎮發生的時間最長的作戰。

……


曉帆輕舟


我的家鄉在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2000多年的歷史了。 洞口是蔡鍔將軍故里,中國雪峰 蜜橘之鄉,中國綠色名縣,全國雙擁模範縣, 革命老區縣,中國 宗祠文化之都。名勝古蹟有回龍洲、文昌塔、洞口塘、半江泉水,溫泉群、桐山瀑布、山門松坡街及挪溪國家森林公園等。



我的家鄉是在洞口,漢武帝元朔五年稱都梁侯國

我的家鄉在洞口,寶鼎元年(266年)改都梁縣為武岡縣,屬昭陵郡;

我的家鄉在洞口,隋開皇十年(590年)都梁縣併入邵陽縣,洞口為邵陽縣轄地;

▽羅溪國家森林公園

我的家鄉在洞口,唐武德四年(621年)更武攸縣為武岡縣,復置建興縣,洞口屬建興縣;

我的家鄉在洞口,北宋崇寧五年(1106年)武岡設軍,領武岡、綏寧、臨岡三縣,洞口屬武岡縣;

我的家鄉在洞口,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武岡路為武岡府,領武岡、新寧、綏寧(後屬靖州)三縣,洞口屬武岡縣;



我的家鄉在洞口, 民國2年(1913年)改武岡州為武岡縣,直屬湖南省政府管轄,洞口屬武岡縣地;

我的家鄉在洞口,1952年2月16日設立洞口縣,同年4月1日正式成立洞口縣,屬邵陽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



▽風雨橋

我的家鄉在洞口,蔡鍔將軍故里



我的家鄉在洞口,袁也烈少將,前山東軍區副司令員故里

我的家鄉在洞口,抗日戰爭最後一場雪峰山戰役就在洞口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洞口,那裡有勤勞的人民,美麗的風景,如果有幸在洞口遇見你,歡迎上我家做客。


歷史中簡堂言史君


我的家鄉是山東臨淄。

一,臨淄歷史悠久,曾經是春秋戰國時代歷經800年的齊國古都。

臨淄最早叫營丘。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公元前1045年,封太公姜尚於齊地,建立周代齊國,都治營丘(今臨淄)。公元前859年,齊獻公即位後,加固擴建了營丘城。因為擴建後的營丘城東城牆瀕臨淄水,沿河而建,所以齊獻公就順理成章將營丘城改名為臨淄。

二,臨淄文化底蘊深厚,曾經是先秦時期的中國文化中心。

(1) 臨淄曾經在中國先秦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姜太公曾在這裡治國;齊桓公在這裡稱霸;齊威王在這裡稱雄,其中發生的歷史重大事件太多太多,當然故事也就數不勝數,如:姜太公治齊的系列故事,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的系列故事,二桃殺三士、晏子使楚、桂陵之戰、馬陵之戰等等等等。

(2) 臨淄曾經是先秦最繁榮的工商城市。商聖范蠡“三至千金,兩次散金”的故事就發生在齊國;子貢在臨淄經商,成為了巨賈,才有資本讓孔子在諸侯面前“分庭抗禮”。還有宰相管仲如何吸引外商的故事至今讓人津津樂道。

(3) 臨淄是先秦時期稷下學宮的所在地,諸子百家雲集,百家爭鳴在這裡達到了高潮,“致天下之奇士,綜百家之偉說”。因此,《諸子百家》多出於齊。這塊文化沃土,成就了臨淄是名副其實的“成語典故之都”“寓言故事之都”,如:一鳴驚人、老馬識途、濫竽充數、畫蛇添足、管鮑之交、孔子聞韶、門庭若市等1300多個的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

稷下學宮


本昌談歷史


四川省巴中市:巴中歷史悠久,建置久遠。東漢和帝永元三年(91年)始置漢昌縣,北朝北魏宣武帝延昌三年(514年)首置巴州。南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置難江縣。西魏大統中(535-551年)置諾水縣。唐天寶元年(742年)更諾水縣為通江縣。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更難江縣為南江縣。之後,縣、郡、州幾經更替,數次分合,清乾隆元年(1736年),四川設五道,巴中屬川北道保寧府,不轄縣,通江、南江縣和巴州獨立並存。民國2年(1913年)改巴州為巴中縣。1932年12月-1935年4月,紅四方面軍在境內設有1省、2道、2市、8縣蘇維埃政府。民國35年(1946年)11月,巴中縣屬地分設平昌設治局。民國37年(1948年),平昌設治局升縣,正式分治,境內的巴中、通江、南江、平昌四縣同屬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區。1950年後歸屬達縣專區(地區)。1993年7月,巴中地區成立,巴中縣改稱巴中市。巴中地區轄巴中市(縣級)、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2000年6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巴中地區,成立地級巴中市,轄三縣一區(縣級巴中市改為巴州區),2013年巴州區原恩陽鎮,在國務院批准下設立恩陽區,此時巴中市轄三縣兩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