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國經濟面臨多重衝擊


3月18日,新冠疫情最嚴重的湖北省新增病例為零。同一天,鐵路部門安排專列,搭載湖北恩施540餘名農民工赴浙江紹興返工。這些漸次出現的好消息,宛如三月的和暖春光,顯示中國正從疫情的巨大沖擊下逐步走出來,生產生活秩序在加快恢復。在歐美疫情正在爆發的背景下,中國現在的形勢彌足珍貴。

下一步中國面臨的任務是,在鞏固疫情防控的同時推動經濟社會恢復發展,儘快讓產業發展、城市運行、社會生活迴歸常態。正如安邦諮詢(ANBOUND)此前所提示,在抗擊病毒疫情的同時,中國還要防止經濟失速、產業停轉、收入減少、消費萎縮引發“經濟疫情”。

不過,讓經濟完全恢復到正常狀態並不容易,因為當前國內和國際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此前疫情在中國爆發時,中國經濟基本凍結,而世界經濟基本在正常運轉。現在中國基本控制住疫情後開始復工復產,但世界經濟卻因疫情蔓延而逐步停轉。在高度全球化的世界裡,中國經濟的“正常運行”並不由中國一家說了算。

與疫情防控不同,經濟恢復有它自己的規律,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鍊、需求鏈、信用鏈……諸多因素缺一不可,如果全球經濟體系的系統恢復,中國經濟很難憑一己之力就回歸正常。在金融市場上,刺激政策可以立竿見影地體現出效果;但在實體經濟領域,復甦則需要更加複雜的要素和環境,需要更多的休養生息。

分析此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安邦諮詢的研究人員認為,按照疫情發展及影響波及的時間軸,中國經濟可能會經歷與疫情防控並不完全同步的四輪衝擊:

第一輪衝擊是國內爆發疫情後引發的國內凍結和國際隔離。疫情在武漢爆發後,蔓延至湖北全省和全國其他地區,隨著武漢“封城”、各地採取隔離措施,國內經濟活動幾近凍結,多個行業出現停滯,消費活動顯著萎縮。作為“世界工廠”的重要樞紐,中國製造業受到很大打擊。部分國家對中國發出旅行禁令,部分外資加大撤離,希望在中國以外重構供應鏈。這一階段的經濟衝擊主要集中在國內,主要是內部原因導致的經濟受損。

第二輪衝擊是歐美疫情蔓延導致海外供應鏈中斷,外部供應鏈環境(如生產和物流)已經無法正常運行,這將會對中國企業的復工復產帶來打擊。華南美國商會(AMCHAM SOUTH CHINA)稱,雖然中國的工廠已逐漸復工,但由於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流行造成的供應鏈中斷,其中很大一部分企業預計未來幾個月將面臨零部件和原材料短缺。華南美國商會在3月9日至14日期間調查了237家中外企業,它們的業務均被中斷,其中三分之一的企業面臨零部件短缺。在中國製造業領域,有不少原材料、生產設備及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一旦海外供應鏈中斷導致難以進口,中國難以在短期內自行生產替代。

第三輪衝擊是海外疫情持續造成外部需求減少。隨著疫情在海外蔓延,歐洲多個國家開始關閉工廠,實行不同程度的“封城”甚至“封國”。美國多個州開始實行緊急狀態,停止了大量的文化、體育、消費、博彩、影視及其他娛樂活動。對於以消費為主要經濟驅動力的歐美髮達國家來說,一旦疫情抑制消費的時間持續過長(如特朗普所預期的持續至7、8月份),將對歐美經濟產生很大的殺傷力。外部需求的減少會導致中國訂單大幅減少,最終衝擊中國企業和中國經濟。

第四輪衝擊是疫情長期化對經濟的遠期影響。安邦諮詢及一些專業人士曾經預期,新冠病毒的傳播可能是一個的“長尾”事件——其後續影響將會持續很久,這種病毒有可能會與人類長期共處,出現常態化。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其對各國經濟將會有長期影響。這一因素疊加逆全球化趨勢下的貿易戰等事件,將使得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受損,長遠發展會受到影響。

由於內外負面因素的雙重影響,中國經濟面臨的短期壓力很大,經濟下滑的幅度很可能超過此前的預期。彭博三位經濟學家日前表示,中國今年前兩個月的經濟數據與他們之前預測的相差較多。根據彭博NOWCAST預測模型,他們認為中國第一季度GDP增速將出現20%的同比下降。考慮到3月中國復工復產情況,預期第一季度中國GDP增長同比下降11%,二季度增速為3.7%,三季度將恢復到6%,年底時增速將超過6%。這使得中國全年經濟增速為1.4%,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水平。這意味著,安邦此前擔心的經濟下滑可能性越來越大。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目前中國終於控制住疫情,為下一步恢復經濟搬掉了一座大山,推動中國加快企業復工復產。不過,推動經濟迴歸之路並不平坦,海外疫情的蔓延和加劇,給全球和中國經濟蒙上陰影,未來中國經濟恢復還將面臨多輪衝擊的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