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行業第4次“暴雷潮”之下 投資者需提高風險意識!

導讀:風聲鶴唳——這個成語堪稱眼下網貸行業的真實寫照。面對網貸平臺頻頻爆雷問題,一方面,要嚴厲打擊涉嫌詐騙、非法集資平臺;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維穩工作,把風險防範工作前置。

網貸行業第4次“暴雷潮”之下 投資者需提高風險意識!

網貸行業現狀

6月份以來,網貸平臺頻頻爆雷,不僅密度大、金額多、涉眾廣,而且影響逐步蔓延到整個網貸行業。第一網貸大數據系統顯示,6月份以來的40天,P2P網貸已經爆雷(問題平臺)133家,涉及資金數千億元。

上週末(7月14日),累計成交額266億元、借貸餘額29億元的“投之家”網貸平臺涉嫌集資詐騙被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立案偵查,這一消息引發網貸圈一片唏噓。這是因為被視為網貸業權威第三方機構的網貸之家,與“投之家”有著難以撇清的關係,真相究竟如何尚待公安機關的進一步調查。

第一網貸大數據系統顯示,有記錄以來的已累計爆雷3593家平臺。與此同時,截至2018年6月份底基本正常經營P2P網貸平臺為2163家。網貸行業發展10多年來,經歷過三次“爆雷潮”(2013年/2014年/2015和2016年),2016年的那一輪網貸平臺跑路潮,因當時的那句“P2P已死,有事請燒紙”,至今讓人記憶猶新。

而今年6月份以來,爆雷平臺“重災區”從上海到深圳,再到杭州,比以往來得更猛烈,令人有些猝不及防。數據顯示,6月份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為80家,其中問題平臺63家(提現困難60家、跑路3家)。7月份開始的一週時間,杭州警方已經對10餘家杭州的網貸平臺進行了立案。其中,不乏“牛板金”和“人人愛家”等上百億元規模的大平臺。

集中暴雷原因

網貸問題平臺集中爆發的原因,除了網貸行業自身的問題,也與當前經濟環境密不可分。可以大致歸結為實體經濟不景氣、對互聯網金融乃至傳統金融的嚴監管、去剛兌、降槓桿、資管新政落地等幾方面。

其中,有一個關鍵問題不容忽視,那就是網貸備案。按2017年12月8日下發的《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應在2018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轄內P2P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

一些平臺為搭上備案的“背書”,按照備案要求做了“灰色”的操作。然而,由於備案的延遲,有的平臺眼看備案無望,只好選擇“一跑了之”。7月9日,央行宣佈將網貸整頓的期限推後1年至2年,這意味著更加嚴格的監管是大勢所趨,P2P行業的洗牌還會進一步加速。

目前網貸行業的現狀應引起警惕和重視,問題平臺的暴露與蔓延已經波及合規守信的一些頭部平臺,投資人信心動搖並在加速撤離資金。可以說,網貸平臺和投資人進入“脆弱期

”,更有渾水摸魚者趁機攪局,在貼吧、維權群等鼓動借款人逾期、向公安機關報警、敲詐網貸平臺。

未來發展

在行業恐慌情緒蔓延的當下,“用1到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化解存量風險,消除風險隱患,同時初步建立適應互聯網金融特點的監管制度體系”——這是央行釋放的最核心信息。

當前迫切的工作就是

一方面,要嚴厲打擊涉嫌詐騙、非法集資平臺;

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維穩工作,把風險防範工作前置。

7月14日,深圳互金協會發布了《關於積極穩妥應對當前P2P行業流動性風險及做好相關工作的通知》。該通知指出,在出現相關風險事件、負面輿情後,P2P網貸機構應在第一時間予以正面回應,避免公眾因不實信息誤導引發恐慌情緒和擠兌等次生風險。擬主動清盤轉型或退出的P2P網貸機構,應建立退出工作領導小組;在相關部門指導下執行公開發布退出公告及清退計劃等措施;定期向市、區金融辦報送平臺業務數據、退出計劃執行情況和資金清退進度,確保退出方案落實到位;應設立糾紛調解小組,設置投資人集中接待點並開通熱線,及時安撫投資人情緒,維護平臺內部員工權益,妥善應對各類不穩定因素,遏制和化解各類問題和矛盾。

前海銀管家作為一家始終堅持合法合規運營的網貸信息撮合平臺,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將一如既往做好信息撮合服務,積極的為建設安全、穩健的互聯網金融環境貢獻力量!

(文|俞悅;來源|證券日報;原標題:網貸進入“脆弱期” 風險防範需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