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風暴」之下,對沖基金髮展或受波及

監管風暴之下,對債務的打擊對國內新興的對沖基金業造成了一定衝擊。債券市場熊市促使銀行撤回先前存放於外部債券管理公司的資金,切斷了後者的一個主要資金來源。5年前,對沖基金在中國幾乎不存在(至少不正式存在),儘管少數幾位明星基金經理在監管灰色地帶操作。

“監管風暴”之下,對沖基金發展或受波及

對沖基金業在2015年股市泡沫期間蓬勃發展,截至當年底,對沖基金的數量從上一年的不足4000只增至逾1.5萬隻。受到伴隨股市飆漲的更大“薪酬包”的誘惑,國有共同基金公司和投資銀行的經驗豐富的資產經理們紛紛跳槽。

2015年夏股市泡沫的破裂對股票對沖基金造成了打擊,但隨後出現的債券市場漲勢幫助對沖基金業挺過了2016年。

但去年債券市場遭遇了重創,央行提高利率,而監管機構發起“監管風暴”,阻止了銀行利用槓桿來提振債券投資的回報率。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AMAC)的數據顯示,在截至今年1月底的12個月裡,包括私人股本、風險基金和對沖基金在內的“私募基金”行業的從業人數減少了近4萬人。

“監管風暴”之下,對沖基金發展或受波及

“去年,該行業開始出現兩極分化。超級明星管理公司拼命擴張,但多數機構在籌資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總部位於上海的對沖基金金元百利(SGBAMC)某合夥人表示,“金融監管變得越來越嚴。過去與銀行和信託公司合作的私募基金正在尋找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監管風暴”之下,對沖基金發展或受波及

僅在1月份,由於完全失聯,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就撤銷了21傢俬募基金機構的註冊,而在截至2017年底的3年裡,此類事件只發生過68起。債券是支持理財產品(銀行對家庭和企業客戶營銷的短期投資,是對傳統定期存款的更高收益替代品)的首選資產。

缺乏資產管理專長的中小型銀行,經常將資產管理外包給外部管理機構。銀行所謂的委託投資成為對沖基金資金流入的重要來源。“更嚴格的監管打擊了委託投資,加上債券市場疲軟。多數銀行決定到期提取投資,或許這將是一個長期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