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沒能跑的過一線城市房價

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這兩個東西是不一樣的。美國、日本、歐洲,城市化基本上已經結束,所以房價穩定,租金回報率相對高;中國正處在城市化進程中,房價快速上漲,房價跑到租金前面很正常。

潘石屹沒能跑的過一線城市房價

(圖文無關:上圖為巴登文旅旗下孔明數據服務有限公司辦公所在)

而且更要命的是,現在房價還沒跑完,中國的租金回報率可能還得至少等15~20年。

SOHO中國股價瞬間暴漲

3月10日早間,黑石集團被傳提出以每股6港元的價格私有化SOHO中國,交易價值40億美元,報價較上日收市價2.98元高逾一倍。SOHO中國亦公告宣佈,於3月10日上午11時12分起短暫停止買賣。臨停前,SOHO中國股價報4.1港元,漲幅高達37.58%。(每日經濟新聞)

|DK點評| 這些新聞算是客氣的。還有一些不太客氣的新聞:潘石屹這一次真的跑了。黑石是美國公司,賣給美國公司,不就是跑了的意思嗎?

潘石屹跑沒跑?是不是真的想跑?這不是我們關心的問題,這主要是媒體獲取流量的問題,甚至它是一個民粹問題,我們關心的是這件事情背後折射出來的“潘石屹困境”。

什麼叫“潘石屹困境”?任何一個困境都由兩個鏈條組成,第一個是認知,什麼樣的認知帶來什麼樣的動作。潘石屹前些年說,中國房價太高了,這是一種認知。帶來的動作變形,就是他基本不開發中國房地產了,尤其是住宅。他轉向做寫字樓開發、商用物業開發,而且開發後自持不賣。直接的後果,就是SOHO中國這家當年赫赫有名的企業,在各種房地產企業的排行榜中消失了。

專門做持有型房產的房企,也大有前景,因為物業會不停升值,SOHO中國現在持有了550萬平方米左右的核心地段物業,而且主要是在北京和上海這種超級城市。跟那些買了地、把房子賣掉後什麼都不剩的流量型房企相比,SOHO中國有大量的優質資產的沉澱。所以這一步你可以說他錯了,也可以說他沒錯。

第二個認知是一種抱怨:我手上持有這麼多的核心物業,但是租金回報率太低了。我們來看潘石屹幾個月前的說法。

他說不好意思說,大概就只有2%。抱怨租金太低,又帶來了一個動作變形——傳聞中的,潘石屹把SOHO中國賣給黑石。

我們聊“潘石屹困境”,其實不是去評價潘石屹這個人,我們想說的是,每一個人都有可能遇到“潘石屹困境”,如果不正確對待,化解這種困境,有可能一再踏空,一再動作變形。

剛才我們聊的抱怨,“房價太高”和“租金回報率太低”,租金反映的是經濟的基本面,房價反映的是對城市化前景的透支,透支是個中性詞。

潘石屹沒能跑的過一線城市房價

本文轉自吳曉波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