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這麼說你懂了吧!

首先請大家理解一個前提,不要把單獨的商品房看做一個個體,而要將整個市場的房子看做一系列信貸資產標的。也可以說單獨的房子就是一條條小小的現金流而非資金池。

那麼,正常情況下國內房地產開發的資金運轉過程大致如下:

房價?這麼說你懂了吧!

如果將資金看做以地產商為中心運轉,藍色箭頭為資金流出,橘色為流入。

銀行購房人實際是單獨的借貸關係(住房抵押),畫圖時為了方便理解我也標出來了。

如果按國外評級的方法,將商品房看做有價證券。銷售情況良好的情況下,資金流正常。可以獲得較高的評級(比如一線城市或各城市繁華地段的房子)。

但如若出現滯銷,這些房子就變成了燙手的山芋,在開發商手中的價值便會降低。從而難以及時兌付銀行等機構發放的的貸款或自己發行的債券。致使評級可能根據實際情況出現不同程度的降低(去庫存之前三四線城市或偏遠地區的新建商品房)。

但有辦法,政府通過貨幣化棚戶區改造,將貨幣投放到市場,百姓在以現有住房交換到現金後用於購買新房。此刻,房子的金融屬性得到最大化表現。於是水漲船高,房價上升的同時去庫存政策得到有力貫徹實施。

同時,因為價格的上漲預期,原本滯銷的房子,資產評級被極大提高,於是出現排隊搶購等現象,形成正反饋。

而這個評級,是誰賦予的呢?

至此,如本文題目所說,房地產市場完成了一樁極其宏大的交易:將市場上參差不齊的商品房堆砌在一起,做成一個混合型CDO,然後賣給廣大購房者。結合國內沒有個人破產的情況,漂亮地化解了一系列金融風險。

綜上所述,今天國內的房子(尤其是去庫存任務重的城市)和當年美國CDO產品的共同之處:

價格高位鎖定,不能降價賣。降價就改變了市場預期,買漲不買跌。

政府,銀行(和開發商)聯手通過輿論保護價格。

不同之處在於:待資金湧入後,地方政府採取了凍結交易的手段,鎖定了價格

不知道各位發現沒有,現如今各地的政策有一個共同點:前期用極其寬鬆的政策招引人才,可以理解為變相打開限購,價格會有一個快速拉昇。過一段時間政策主動或被動收緊,進入的資金被鎖死,開始嚴厲調控。用和朋友交流時的一句話來描述,就是“來了就給你捂裡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