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爭霸,項羽失敗的根源在哪裡?

秦末亂世,英雄輩出。在秦朝滅亡之後,項羽和劉邦進行了長達四年的爭霸。最後在垓下之戰中,劉邦大敗項羽,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最終項羽在烏江決戰時自刎而死。

楚漢爭霸,項羽失敗的根源在哪裡?

垓下之戰既是楚漢爭霸的終結點,又是漢王朝強盛的起點,更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折點,它結束了秦末混戰的局面,統一了中國,奠定了漢王朝四百年基業。

經過四年的爭霸,擅長戰術的項羽為何在垓下戰役中失敗?許多人也為項羽感到可惜,如此一個有軍事才能的人,為何會輸給能力比較弱的項羽?原因有這一些。

楚漢爭霸,項羽失敗的根源在哪裡?

其中起關鍵作用的人物就是項羽的叔父項伯。他在很多事情上與項羽作對。

在鴻門宴的事件中,如果不是項伯通風報信,如果不是項伯阻止項莊,用身體擋護著了劉邦,那麼項羽也應該就殺掉劉邦了。

還有就是,九江王英布本來是在項羽和劉邦之間搖擺不定,項羽於是派項伯收編九江的部隊,但項伯到九江之後,卻殺死了英布的妻子,英布只好收兵歸順劉邦。有這樣的叔父,看來項羽的失敗也是必然的。

楚漢爭霸,項羽失敗的根源在哪裡?

除了他叔父的阻礙,項羽的軍隊戰略有誤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原因。項羽好殺繼承戰國傳統,以儘可能減少對方國家青壯年男子數量為戰略目標,打了勝仗就奴役戰俘,覺得奴隸太多沒有辦法處置就屠殺了事。而劉邦採取的卻是"招降納叛"的戰略,依靠收編戰俘、收編其他地方軍的政策,使自己的軍隊成為一支不突出地方特性的"聯軍",得以屢敗屢戰,最終獲得勝利。這也是劉邦大敗項羽的重要原因。

楚漢爭霸,項羽失敗的根源在哪裡?

毛澤等曾總結項羽失敗的原因中提到一點,即楚漢訂立的鴻溝協定,項羽當真了,劉邦卻不以為然。沒錯,劉邦攻打西楚後,項羽的後方陷落,岌岌可危、項羽只好答應劉邦以鴻溝為界的談判。然而,劉邦物卻不是真正的談判,只是設計要回老爹和老婆而已,當項羽答應劉邦後,項羽的末日也就來臨了。

在真實的戰爭中,沒有永遠有效的不敗戰法。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離不開對當下的形勢具體判斷,制定合理的作戰策略。項羽雖然有較強的軍事才能,但是也是因缺乏這一點,導致了戰爭的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