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終結與英雄主義


哲學的終結與英雄主義


讀到海德格爾的一段話,讓人深省,於是摘錄如下:


何為“本真的向死存在”?就是“先行到死,看清楚了喪失在常人之中的日常存在,不再沉陷於操勞和操持,而是立足於自己的生存籌劃種種生存的可能性,面對由畏敞開的威脅而確知它自己,因負重而激起熱情,解脫了常人的幻想而更加實際,在向死存在中獲得自由”。


我是這樣解讀的:


首先是直面生死,正視虛無,明白存在的意義就是存在本身,活著的價值就是好好活著,不再糾結於意義和價值中那些形而上的命題,所謂喪失在常人之中的日常存在,就是已經被人們的生活所掩蓋了的那些意義本身,人們一直在追問存在的意義追問我們為什麼而活,以為有一個終極的答案在等著我們發現,卻忽略了存在本身。想清楚這些以後,立足於自己的生活,依照自己的性格、稟賦、能力、資源、學識等等,找到自己最適合的道路,因為恐懼虛無死亡和無意義的人生,才明確什麼樣的人生是自己的,因為生活本身的艱難,意義兌現的艱難,在對抗之中維持生命的熱力,不再幻想有更好的人生,不再逃避現實去尋求更空乏的意義,而是踏踏實實地過好眼前的生活,在這個過程當中,獲得生命的真正自由。


如果要類比的話,羅曼•羅蘭那句更加有名的話,背後的道理似乎是一致的,就是“真正的英雄主義只有一種,就是在認清生活的本質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而後發覺哲學說得直白了還真的就是一碗雞湯,道理看上去再簡單不過,但是要真正實踐,卻是要付出極大代價的,因此英雄終歸還是稀少的。


今天讀到維特根斯坦的時候,腦袋裡突然冒出一個想法,就是哲學已經終結了,不是因為維特根斯坦說他已經解決了一切哲學的問題,這種終結是對個人而言。哲學從古希臘第一個哲學家泰勒斯開始就說,我們從來不要為了哲學而哲學,因為哲學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學,然後從亞里士多德開始,到神學興起,到文藝復興,理性主義,懷疑主義、啟蒙運動,到知識論,到邏輯學,到心理學,到語言分析哲學,繞了一大圈,哲學變成了一門學科,而這門學科已經越來越不能指導生活了,從康德開始,他變得越來越複雜,被加入了各種定義,已經無法被普通人所理解,這道門檻,普通的讀者已經很難跨過去了。康德的一把大刀砍下來,解決了事物的表象和物自體的問題,讓知識的歸知識,讓信仰的歸信仰,這句話也可以有另外一種理解,也可以說是讓哲學研究的歸哲學研究,讓哲理生活的歸哲理生活。從這種意義上來講,普通人一旦開始了謹慎而哲理的生活,哲學在他這裡便終結了。


哲學的終結與英雄主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