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终结与英雄主义


哲学的终结与英雄主义


读到海德格尔的一段话,让人深省,于是摘录如下:


何为“本真的向死存在”?就是“先行到死,看清楚了丧失在常人之中的日常存在,不再沉陷于操劳和操持,而是立足于自己的生存筹划种种生存的可能性,面对由畏敞开的威胁而确知它自己,因负重而激起热情,解脱了常人的幻想而更加实际,在向死存在中获得自由”。


我是这样解读的:


首先是直面生死,正视虚无,明白存在的意义就是存在本身,活着的价值就是好好活着,不再纠结于意义和价值中那些形而上的命题,所谓丧失在常人之中的日常存在,就是已经被人们的生活所掩盖了的那些意义本身,人们一直在追问存在的意义追问我们为什么而活,以为有一个终极的答案在等着我们发现,却忽略了存在本身。想清楚这些以后,立足于自己的生活,依照自己的性格、禀赋、能力、资源、学识等等,找到自己最适合的道路,因为恐惧虚无死亡和无意义的人生,才明确什么样的人生是自己的,因为生活本身的艰难,意义兑现的艰难,在对抗之中维持生命的热力,不再幻想有更好的人生,不再逃避现实去寻求更空乏的意义,而是踏踏实实地过好眼前的生活,在这个过程当中,获得生命的真正自由。


如果要类比的话,罗曼•罗兰那句更加有名的话,背后的道理似乎是一致的,就是“真正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就是在认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而后发觉哲学说得直白了还真的就是一碗鸡汤,道理看上去再简单不过,但是要真正实践,却是要付出极大代价的,因此英雄终归还是稀少的。


今天读到维特根斯坦的时候,脑袋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就是哲学已经终结了,不是因为维特根斯坦说他已经解决了一切哲学的问题,这种终结是对个人而言。哲学从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开始就说,我们从来不要为了哲学而哲学,因为哲学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然后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到神学兴起,到文艺复兴,理性主义,怀疑主义、启蒙运动,到知识论,到逻辑学,到心理学,到语言分析哲学,绕了一大圈,哲学变成了一门学科,而这门学科已经越来越不能指导生活了,从康德开始,他变得越来越复杂,被加入了各种定义,已经无法被普通人所理解,这道门槛,普通的读者已经很难跨过去了。康德的一把大刀砍下来,解决了事物的表象和物自体的问题,让知识的归知识,让信仰的归信仰,这句话也可以有另外一种理解,也可以说是让哲学研究的归哲学研究,让哲理生活的归哲理生活。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普通人一旦开始了谨慎而哲理的生活,哲学在他这里便终结了。


哲学的终结与英雄主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