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幼兒教育的重點是認知和情感還是學知識?

cathy155336924


我個人認為幼兒教育的重點無疑是前者,是認知和情感的教育,而絕對不是學知識!

這就好像一個人都不具備行走的能力你卻讓快速奔跑是一個道理!

作為一個人早期的認知和情感教育對孩子的整個性格的形成都有著重要的聯繫!是構成其一生性情及品格基礎的重要決定時期。

人類要掌握的知識它就擺在那,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它能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起的是一個外力的作用,而人則是社會會發展的內驅力。內因決定著外因,一個人的好性情遠遠超過知識對他的作用。

舉個通俗的例子,就拿最近很熱的話題 吳謝宇殺母逃匿之事來說,一個有著聰明才智的高級知識分子,一個本應擁有美好前途的有為青年卻因為性格的缺陷而走了一條永遠回不了頭的黑道 ,這不僅是他本人的悲哀!他父母的悲哀!也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cloud雲淡風清


這個問題提的好專業哦,對於很多父母來說是個不錯的重新思考的機會哦!

首先先給父母們普及下其中的概念:

1、幼兒教育一般指對3-6歲各年齡段兒童實施的保育和教育工作。

2、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的幼教是以幼兒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以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為核心的教育。

3、目前國內幼教主要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來執行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目標和提出相對應的教育建議。

4、從執行層面來看,幼教需重點關注幼兒的個性差異,尊重幼兒身心發育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促進個性化發展。

5、從物理基礎來看,幼兒時期的大腦發育可以滿足以上的目標和要求。

6、從心理層面來看,幼兒時期也更加需要為將來的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各項心理基礎。

7、從教育內容來看,幼兒時期需要從人的各個方面進行啟智,是一個綜合性非常強的系統教育。認知、情感、意志、品質、個性、社會化、生理、心理、能力、技能等等方面都有涵蓋。而知識從廣義來講,有學問、有道理常識,有辨別是非的能力見識等,而不止是書本上的數字和文字,所以從廣義來講,無論認知、情感、知識都會在幼兒教育中涉及。

8、從教育內容的橫向維度來看,從幼兒園到大學會越來越窄,但是同時又伴隨越來越深的特點,所以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無論缺了任何一塊都是非常嚴重的。


現在提出的禁止幼兒教育小學化,是根據幼兒的身心發育規律和學習特點考慮的,比如寫字和算術,這只是知識學習的一些基礎技能,因為生理和大腦在幼兒時期還未發育到能學這個的階段,所以不能提早,但並不代表就不閱讀不接觸數的概念和意義。

由此可見,我們在解釋和分析很多教育理論時,需要正確地、客觀地、儘可能廣義地、長遠地來解讀對於教育本身是非常有意義的。

願您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幸福一生!



旮旯裡的神仙洞


你認為幼兒教育的重點是認知和情感,還是學習知識?

幼兒期一般指兒童從3歲到6歲或7歲這一時期(林崇德《發展心理學》)。這通常是兒童進入幼兒園的時期,所以叫做幼兒期。又因為這是兒童正式進入學校以前的時期,所以又稱學前期。這一時期幼兒的教育直接影響學齡期的教育結果,是人生髮展非常關鍵的時期。

幼兒認知的發展是兒童發展的中心任務。從信息加工的觀點看,認知的發展就是人的信息加工系統不斷改進的過程。幼兒認知發展的主要特點是具體形象性和不隨意性占主導地位,抽象邏輯思維和隨意性初步發展。幼兒大腦結構和內抑制機能的發展、言語和實踐活動的發展在幼兒認知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教育的任務在於積極引導幼兒認知從具體形象性向抽象邏輯性過渡,從不隨意性向隨意性過渡,從而為幼兒進入學校從事正規學習做好準備。

情緒體驗在3歲兒童中還不明顯,自我情緒體驗發生的轉折年齡在4歲,5到6歲兒童大多數已表現有自我情緒體驗。幼兒自我情緒體驗由與生理需要相聯繫的情緒體驗(愉快、憤怒)向社會性情感體驗(委屈、自尊、羞愧感)不斷深化、發展,同時又表現出易受暗示性。在幼兒自我情緒體驗中最值得重視的是自尊。研究發現,民生型的教養方式有助於兒童形成高自尊。相反,對兒童越溺愛,教育方式越不一致,則越容易使兒童形成低自尊。自尊心是學齡期發展的關鍵。

幼兒在這個時期認知與情感各有不同,都很重要,它是奠定一個人智商與情商的基礎。幼兒期是個性開始形成的時期,同時也是適應社會的開始。個性與社會性是進入學齡期得到健康發展的前提,是人一生成長的基礎。把孩子培養成人格健全的人比單純追求成績好更重要。

學習知識方面,幼兒的學習主要通過遊戲來學習。書本知識的學習主要是學齡期。


104號渡老師曹愛田


我並不認為二者是重點,幼兒階段就應該是玩,在玩中學習點知識。重點在於玩。家裡有孩子的家長應該看看,家長應該學習怎麼教育孩子。

孩子的教育是家長最擔心的大事之一,為了能讓孩子上一個好一點的學校,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家長都費盡心思。

很多家長讓孩子搶跑

不能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對各位家長影響巨大,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就開始讓孩子學習小學的知識,幫孩子報各種興趣班,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謂是操碎了心。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孩子身心發展有自身的規律

  1. 孩子身心發展具有順序性

兒童的身心發展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就要求教育遵循順序性,不能凌節而施。家長過早的讓孩子學習與年齡不相符合的東西,這是違背了順序性,和拔苗助長的道理是一樣的。

2.孩子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

孩子的身心發展不是平衡的,各種素質在各個時期發展的速度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教育要抓住關鍵期,例如兒童3到5歲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3到5歲的時候就得著重發展語言。作為家長應該瞭解在各個階段發展什麼素質。不能盲目的讓孩子學習這樣那樣的。這樣取得的效果並不好。

3.孩子的身心發展具有個別差異性

很多家長在讓孩子學習東西的時候,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去學習某一樣東西,自己也要孩子去學習,就比如讓孩子學習鋼琴,別人家的孩子適合學習鋼琴,自己的孩子未必適合學習鋼琴。孩子與孩子之間是存在個別差異的。作為教育者來說,尊重孩子的差異性應當因材施教。

孩子的身心發展還有階段性和互補性。

作為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否則適得其反。

格賽爾的雙生子爬梯實驗給我們的教育啟示

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被試者是一對出生46周的同卵雙生子A和B。格賽爾先讓A每天進行10分鐘的爬梯實驗,B則不進行此種訓練。6周後,A爬5級梯只需26秒,而B卻需45秒。從第7周開始,格賽爾對B連續進行兩週爬梯訓練,結果B反而超過了A,只要10秒就爬上了5級梯。

這兩個小孩哪個爬樓梯的水平高一些呢?大多數人肯定認為應該是練了8周的A比只練了2周的B好。這個實驗給我們的啟示是: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實際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違背孩子發展的自然規律,不要違背孩子發展的內在“時間表”人為地通過訓練加速孩子的發展。

孩子需要學習,更應該學習的人應該是家長

關注我,讓你更懂教育


教育壇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六歲才開始上學的,我那個時候的孩子沒有什麼幼兒教育,都是到了六七歲的時候才去上學。但是現在的小孩子兩三歲就開始上學接受教育了,可能幼兒教育的存在讓寶寶們很享受體驗上學的感覺,更多的家長都是跟著時代和潮流,對於這麼小的孩子是不是就好了,還要打個問號。


網絡上有很多的寶媽寶爸說過自己的想法:自己是在孩子兩歲多的時候想把他送去幼兒園的,想讓孩子接受幼教,但是孩子太小了,全家人也不放心,全部反對告終。不管寶媽寶爸們是怎麼看待幼教這個問題的,但現在的孩子這麼早接受幼教確實讓很多家長擔憂,但同時又害怕別人的孩子都去了,自己不去會落後別人的孩子。

現在的父母認為,生孩子不僅僅是給他吃飽飯,穿暖衣就可以了,還要為孩子的未來負責。其實幼教就是讓孩子與其他的小孩子進行交流,讓孩子感受到一起交流和玩的樂趣,還有獨立的性格和分享感恩的心,不過這些東西如果父母用心的話,一般孩子都學的會。這個階段最主要的是父母對孩子的陪伴,而不是幼教的問題。


育兒手記365


幼兒園教育教學在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沒有重此輕彼之說,在每一個具體的教學活動目標設計中,也是三個方面都同時要兼顧的。

幼兒園教育內容是全面性和啟蒙性的。在幼兒園教育的綱領性文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把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幼兒園教育教學與中小學教育教學是不同的,因著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幼兒園是以遊戲為基本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並且是保教並重,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內容來源於生活,學習後又應用於生活,內容比較散,不象中小學的知識具有環環相扣的邏輯性。但這些看起來比較散的內容卻能讓幼兒在獲得認知的同時,還能獲得快樂的情緒體驗,並且提高幼兒交往能力,促進其社會性發展。

綜上所述,幼兒園教育是素質教育,沒有在領域目標上厚此薄彼,而是通過日常的教育教學,促進幼兒的身心全面發展。


我來說教育


幼兒階段的孩子,玩,本身就是一種學習。

孩子在遊戲中所獲得的種種認知,包括對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關係的體驗,以及語言行為模式的建立,這些都是孩子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知識。

以成年人的眼光看,似乎只有那些需要靠記憶背誦書寫的才是知識,這是一個誤區。

有句話說:人都是早產三年的動物。從人的大腦和心智發育的特點來說,這句話有一定道理。三歲起,孩子才真正具備作為一個獨立個體進入迅速吸收外界信息的階段,而在此之前,他們所需要的,是來自父母、家庭的“養育、育化”,而不是任何壓力形式下的“輸入”。所以還有句話說:孩子三歲前的家庭養育相當於孩子的“第二子宮”,孩子身體營養和心理營養的來源靠的是父母溫暖陪伴下的安全感獲得。


童心朵之雲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都有遇到過一些這樣的家長,他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孩子數123,或著背古詩等,特別是有些時候,家長特別喜歡跟孩子說:來,給老師說說紅色用英語怎麼說,給阿姨唱個ABC歌等等。雖然每每看到一些孩子他們很小就能掌握很多的知識,不由得也是會驚歎寶貝真的是太厲害了,但也會有點擔心是孩子真的興趣使然,有天賦呢,還是家長為了讓孩子學習而讓孩子填鴨式背下來的。

孩子在小的時候求知慾是很強的,生活中我們可以教幼兒學知識,只是幼兒學知識一定要以引導孩子的興趣為主,可以的話儘量還要讓知識生動形象起來,達到能跟寶貝之間有互動就更好了。

不過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來講,幼兒階段孩子學習的知識還是相對有限的,這個階段的重點要給孩子的是為了他們的將來的發展做準備的教育,是應該從每個幼兒的實際出發,激發他們各個方面的潛能。除了問題中的認知和情感方面的教育和培養外,還應該包含比較基本的,比如良好的習慣、規則感、語言溝通及協商能力,社交及情緒管理,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基本的生活安全常識等等。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和學習的規律,一定要慢慢來,切忌過度教育,會使孩子長生厭學情緒,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Amanda—小A


幼兒階段的教育目標有三個維度分別是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這三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1.認知目標:即知識的掌握,認知能力的發展。如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名詞掌握,事物的大體規律等等。

2.情感目標:包括興趣、態度、習慣、價值觀念、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等。包括通過各種事物,發展起來的興趣,以生活中的各種習慣,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3.技能目標:技能的獲得、動作協調、動作技能的發展等。如體育運動中的走跑跳躍,為書寫做準備的握筆姿勢等等。

以上所述,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要全面發展。而不是一味的去發展某一方面,忽略了另外兩個方面。



兒童教育學院


我覺得幼兒園的教育教學重點還是在於幼兒的身體健康和他的一些行為習慣的培養。對於他的認知或者情感很有學知識,這幾點都不太好定義和區分。

比如說認知,那就是認識世界的能力,還有很多的知識情感,與人交流的能力,正常的情緒表達。學知識,這是一個最寬泛的定義。僅僅從學知識這三個字上,我們就可以完全定義出我們人的一生,做任何事情都是在學知識,所以說單純的來區分,是非常困難的。

對於孩子來講,我覺得幼兒園階段首先運動量應當達標,讓每個孩子鍛鍊好身體,快快樂樂的成長,運動可以消除人的焦慮,可以改變人的性格,是已經得到證明的。

其次應當加強一些行為習慣的培養,語言交流能力只是一個方面,我們無法左右孩子未來的人生,但是基本的社交能力還是應當有的,雖然說教育部有著一些文件性的指導綱要,但實際上對於大多數學校來講,大多數幼兒園來講,他們基本上都不看這本書,他們有一個具體的教材可以幫助孩子來使用。

學習知識方面儘量的是不要學習小學的知識,雖然看起來小學的知識成系統成系列,但是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講的確不太適合。

總之我覺得在幼兒園階段,只要孩子能吃得好,玩得好,睡得好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