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何謂教育,成功的教育應該以什麼為目標?

丹鳳朝陽3566


這個問題我特別想回答,所以接到邀請,我暫時放下手頭的工作,馬上開始寫了,因為我一直想把我從有了孩子以後,心裡到底以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子分享給很多人。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看著他,心裡想的就是,兒子,你慢點長,長大了,你就飛走了。

我一直被有了這個小東西的興奮籠罩著,好像一直都是,我心裡唯一的目標就是想讓他快樂。

我想讓孩子快樂,應該和所有家長的願望都是一致的。

但是前幾年很流行的快樂成長,我覺得大多數人歪曲了快樂成長的本意,快樂成長並不代表,什麼都沒底線的溺愛縱容,讓孩子快樂成長,你在他快樂的同時,要讓他健康成長,這個健康不僅包含身體健康,也包含心智健全。所以,我們在愛孩子的同時,要成長他的各方面的能力,其實小時候好多的能力,我們都可以在和孩子很快樂的玩的過程中完成。

其實我很寵我兒子,剛剛,我看他一直在他房間學習,我還悄聲的給他端進去一杯水,其實,是你給他倒一杯水,還是他給你倒一杯水,這個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會覺得你給他倒水理所應當,還是孩子只是從我這個行為當中知道,我只是覺得他在學習怕他忘了喝水的一個老媽正常行為。重要的是,他心裡是不是關心別人,前些天,我這個從小特別不喜歡去超市的兒子,老搶著幫我去超市買東西,一開始沒在意,也沒明白是什麼意思,後來我問他,他才說,我抵抗力強,現在疫情期間,不讓你去。我們相互做這些的時候,很平淡,我們家沒有那種感動的場面。

所以,歪曲了快樂成長的本意以後,無底線的溺愛孩子,甚至不讓他學習,想怎麼玩怎麼玩,我說過一句很難聽的話,我說,這是在培養一個不懂事的廢物,我一直不明白,這樣做的家長,你想過沒有,一個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會的孩子長大了,他怎麼快樂?

其實沒有一個孩子想成為廢物,其實快樂就是發自內心的成就感,所以我們給他快樂,就要給他能力,讓孩子體會,他是個有用的人,他能幹這個,能幹那個,那種自豪感,他是多麼的快樂,還記得我兒子第一次幫我掃地,那種覺得自己特別有用的小表情,還記得我兒子第一次自己坐火車回姥姥家,不讓我送站,不讓我下樓,回來也堅持不讓我接,自己拎著大包小包帶回來的姥姥牌的每次必帶品,滿滿的充斥著我自己獨立完成一件大事的成就感。那種感受多快樂啊,我們怎麼忍心剝奪他去享受那種快樂呢?我們不能總是用,我不放心你,我關心你的名義,總把他當廢物,我們要從小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培養他的能力,讓他有思考能力,認知能力,理解能力,你就不會擔心了。

現在回想起來,印象最深的他最快樂的事情,還是一些他自己獨立完成一件在當時看來有點難度的工作,比如,參加高中第一軍訓,因為要離家十來天吧,讓準備的行李特別多,被褥臉盆衣服,他自己拎著兩個大的編織袋去的,特別象農民工,特別沉,自己樂的前仰後合的下樓了。

17年上的大學,報到也是為數不多的自己一個人去報到的大學新生之一,不過東西我是給他快遞過去的,自己就拉了一個拉桿箱揹著一把吉他上的火車。

至今,我的關注點,還是在他快不快樂上,我的兒子,很踏實很努力,他還在他的房間學習,我必須馬上去給他準備午餐了。下圖是高考完,出了考場我們娘倆合影。



功成方悅


當今社會教育必須教孩子們要有愛國心沒有愛國心一切白教成級再怎麼好她不愛國長大後也會到國外為別人服務的當的中國這種事多的很富人的孩子都往國外路那個有愛國心只有老百姓的孩子在愛國了


用戶4241631314900


“所謂教育,就是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後剩下的東西”,愛因斯坦如是說。

無獨有偶,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金納也秉承同樣信條,他在《新科學家》雜誌專門撰文論述:“當所學的東西都忘掉之後,剩下的就是教育。”


仔細揣摩這兩句話,發現不無道理,我們在學校受到了十幾年的教育,好多知識性的東西后來全忘記了,比如高等數學、英語單詞、物理等等(學術性、專業性的人例外)。剩下的是什麼呢?邏輯和理性,記憶力、一些常識性的認識、師生情懷、攻克難題而生的專注度和意志力以及學習態度與方法等。接下來的社會生活中,我們就是運用這些“去思考,去迎接並戰勝困難,去開創我們的事業,去追求我們的美好生活”。


看來,教育就是要發展我們的品質、培養一些能力。著名美學家朱光潛說:教育就在順應人類求知、想好、愛美的天性。換言之,就是知、情、意三方面的協同發展,落實在教育中就是智育、德育、美育。

教育以培養人、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目標。理想的教育是讓兒童天性中所有的潛蓄力量都得儘量發揮。要求兒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長中取得主動地位,在教師引導下,怡情養性,發展思維,強健體魄,增強主動性和創造力,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方法。


教育社會學認為,教育就是發展孩子的社會性,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教育經濟學認為,教育培養各級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滿足社會生產和經濟發展需求。大教育觀則突破學校教育的窠臼,認為教育無所不在,學校、家庭、社會、生活、環境和自我等對個體造成影響的都是教育,而且是一個終身的過程。

社會在發展,對教育的認識和定義也在不斷變化,各位條友,您的觀點是什麼呢?歡迎留言探討~~


致思遠達


教育

“教育”一詞來源於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拉丁語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詞的來源,意思是 “引出”。社會根據受教育程度選拔人才。教育通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教育泛指傳播和學習人類文明成果,即各種知識、技能和社會生活經驗等,以促進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產生於人類社會初始階段。狹義的教育專指學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教師直接向學生教授一系列課程,包括閱讀、寫作、數學、科學、職業技能等。教育過程開始於一個人的出生並持續終身,對人產生持久而深刻的變化。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養的人的質量和規格的總要求,即解決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什麼樣的人的問題。按照《教育法》的規定,我國現階段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也提出:“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教育目的。


藤籌勁草


教育的本質是樹德樹人,首先是品德教育,通過了解和直觀,大部分孩子的德育教育有缺失,比如在家幫家長幹家務,沒有幾個做得到;再者樹人這方面就是讓學生長知識,大家看看社會上有多少有償輔導機構,這裡就不贅述了。這樣的教育搞得普通家庭身心疲憊,對學生的前途一片渺茫!


羽佳100


教育是讓孩子學會成長,做一個幸福的人。現在的教育過分重視分數,這對很多有專項特長而不善於學習的孩子們來說是不公平的。每個學生都沒有選擇,必須讀那麼多書,這樣壓制了孩子們各自不同的天賦,也使得他們年少時的幸福感降低。我認為可以讓孩子們有一部分必學的科目,這些科目難度降低,只要及格就行,另外,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來重點學,發展他們的興趣和特長,將來長大更好的為祖國做貢獻。


清風如水波


教育的本質就是要培養能獨立思考,擁有健全的人格,體格和性格,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慾望,又具有較強複製和創新行動力的,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都能有正向能量貢獻的人才。

人盡其才,讓每個受教育的人都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最起碼有能力愛自己,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在此基礎上,再成長為有餘力愛別人,為社會甚至為人類創造更多價值的大成者,而不僅僅將學習知識和技能作為教育的終極目標。


快樂凡凡


教育是有意識的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目標的社會活動。教育活動是有意識的以人為直接對象的社會活動,它不同於其他以物質產品或精神產品的生產為直接對象的社會生產活動。教育與其他有意識的以人為直接對象的活動還有區別,教育是以對人的身心發展產生影響為直接目標的。這樣就把教育活動和以保護人的身心健康、抵禦疾病對人的身心危害的醫療活動,以及以滿足人的各種需要為目標的社會服務活動區別開來了。


姚哥私享紀


教育即影響,內在的是引導孩子成為自己的輕柔過程,外在就是培養現代公民。教育不是灌輸,教育是激勵,是喚醒,是點燃。所謂成功的教育就是孩子成為能夠理性思考、適應社會發展需求、能夠奉獻社會的他自己。


嘉陵江的春天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