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改革,公職人員待遇“洗牌”,醫生待遇變好了還是變壞了

正在進行中的事業單位改革,其實也是對公職人員待遇的一次“洗牌”。在事業單位改革過程中,有一些事業單位人員,能夠繼續維持現有的事業編制身份,比如,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教師,不管怎麼改,工資都由國家財政全撥款保障。也有一部分事業單位人員,會直接從事業員工變身為合同制員工,失去了事業身份的“庇佑”,今後有可能面臨下崗的風險。但是,同時也還有一些職業,雖然說,在改革過程中,取消了事業身份,卻有可能因此使得他們從事業員工中超脫出來,獲取更多的工資收益。

事業單位改革,公職人員待遇“洗牌”,醫生待遇變好了還是變壞了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探討的這種職業,就是公立醫院醫生。公立醫院醫生,同樣是此輪事業單位改革中的一類重點人群。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公立醫院的醫生,在完成事業單位改革之後,將全部取消事業編制,變成合同制員工。合同制員工,對公立醫院醫生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公立醫院醫生,從此不再是鐵飯碗了。如果一名醫生技術不過關,或者是醫德醫風不過關,醫院對你的處理,就不僅僅是批評教育了,而是不和你續約,讓你在合約到期之後,失去飯碗。

可是,對於那些專業技術過硬的公立醫院醫生而言,事業單位改革,把他們“既有”的事業編制取消之後,反而可能會使他們從事業身份中“解放”出來。很多人都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在事業單位改革完成之後,醫生可能更容易兼職了。因為他們已經不屬於是事業人員了,這就使得他們的職業待遇,有可能因為事業單位改革而大大提升。尤其是那些在醫院屬於是“一把刀”的醫生,在就業市場的受歡迎程度可能更高。

即便我們不考慮醫生兼職這個問題,當醫生的身份變成合同制員工之後,這就意味著,醫生的收益應該會和他們的能力掛鉤。手術成功率高、專業能力強的醫生,在和公立醫院進行工資談判的時候,底氣就更足,要價也就更高。醫院想要爭取有名望、有能力的醫生,就需要付出更高的代價,這對於能力強的醫生來說,這樣的事業單位改革,絕對是好事。

事業單位改革,公職人員待遇“洗牌”,醫生待遇變好了還是變壞了

過去,在很多地方,醫生的待遇和公務員,可能處於伯仲之間。但是,在事業單位改革之後,醫生的綜合收入超過公務員,完全是有可能的。對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