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最大金主”浮出水面,房價上漲前兆?央行祭大招,劃出底線


樓市“最大金主”浮出水面,房價上漲前兆?央行祭大招,劃出底線

買房最關注什麼?相信大多數人會毫不猶豫回答,房子的增值問題是自己最關心的。在房價居高不下的時代,這一點幾乎是所有購房者的共識,不過,價格的升降是由市場決定,購房者無法左右。對於個人而言,買房過程中存在的太多不確定性,這一點更應該關注,首當其衝的,就是房屋質量。眾所周知,從上世紀60年代、80年代兩次“嬰兒潮”開始,不斷釋放的人口紅利,使60後、70後、80後三代人成為買房的中堅力量,而住房預售的落地,極大地推進了房地產的發展,不僅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而且加快建設、增加住房供應,從而解決我國住房總量不足,商品房供不應求的局面。但隨著時間推移,巨大的弊端也顯現出來,質量差、爛尾的現象層出不窮。

要知道,買房一直是老百姓心中的人生大事,為了買房,不少人預支了家庭往後幾十年的收入,甚至掏空了幾代人的積蓄,到目前為止,全國房屋的預售比例達到90%以上,在買賣過程中,購房者看不到房子“長啥樣”,全憑房企一張圖,就把錢一次性交給開發商,至於房子質量、交付時間都還是未知數,而房企繼續拿著巨量資金“快週轉”,市場的博弈就這樣交織著。但是到了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波打破了“平衡”,針對房地產市場的困難,各地拯救聲音此起彼伏,從供給端到需求端採取了積極行動。在所有人都期待著樓市政策繼續放鬆時,一夜之間,樓市“最大金主”浮出水面,市場遭“空前一擊”,房價上漲前兆?

樓市“最大金主”浮出水面,房價上漲前兆?央行祭大招,劃出底線

風波當前,賣地超5000億,賣房15分鐘成交破1億,樓市“不差錢”?

在樓市銷售慘淡的映襯下,土地市場的表現卻異常醒目。據中原地產統計,1-2月份50大城市合計賣地5180億,同比上漲4.1%。從前10位成交城市中,一線城市上海、北京增速分別為112%、14%,增速明顯加快;二線城市溫州、南京增幅較大。而拿地金額方面,香港置地聯合體以318億元位列第一,綠城中國以268億位列第二。房說君認為,一直以來,房企都有一套固有的模式,不斷的拿地,賣房,房價漲得快,房企擴張的速度就來得越兇。大家都知道,只要是商品,都逃不過供應和需求的價格規律,房子當然也一樣,一來大量的中小城市人口長期湧入大城市,無人接盤或將成為很多城市的寫照,尤其是前幾年由棚改推到的虛位,也會現出原形。

再者,今年僅2個月時間就有200家房企破產,這不僅是地產加速整合、兼併的過程,更說明了一個事實,城市分化。比如,近日深圳年後首個豪宅項目現場開賣,推出70套240㎡-398㎡的精裝公寓,總價在2000萬元起步,僅15分鐘成交金額就突破1億元大關。土豪們對房子的熱情,絲毫沒有隨著風波影響,帶著口罩都要排隊買房。一句話總結,不同城市不同房子,人們的態度可謂是“愛恨交織”,實力雄厚能力強的房企,自然更青睞一二線城市,同樣的,深圳也絕不是整個市場的風向標,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城市分化在加劇。

樓市“最大金主”浮出水面,房價上漲前兆?央行祭大招,劃出底線

一邊是“香餑餑”一邊是“燙手山芋”,樓市連放3大招,是上漲“前兆”?

據克而瑞監測的27個重點城市,2月新增供應面積85萬平方米,環比大幅下降92%,同比亦降85%。成交也是持續下行,2月整體成交240萬平方米,環比降幅高達83%,同比下跌77%。市場現狀擺在眼前,即便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滯後性,也不能否定現階段行業的悲觀情緒。雖然地方極力出臺政策提振房市,但和以往相比“尺度”似乎更大了,比如駐馬店的17條措施,涉及了貸款額度、首付比例和購房補貼三項“刺激”措施。當然了,這麼高調的操作勢必會引起高層注意,不到一週時間,省政府約談、下架,硬生生把救市上升到“政治”高度。

在房說君看來,眼下樓市的現狀確實比較著急,如果過度刺激,反而更不利於市場穩定,在大家還在思考怎麼救樓市時,海南卻反其道而行。7日晚間,海南出臺房市新規,包含本地居民家庭限購兩套住房、推出“安居型商品住房”、改革商品住房預售制度,自文件印發之日起,新出讓土地建的房子,實行現房銷售制度三大類。這意味著,海南是風波以來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反向升級調控的省份。一直以來,海南對本地人購房相對比較寬鬆,在本地購房套數不受限制,只是從第三套開始不能貸款,這次的樓市新政,算是堵住了投機取巧的“漏洞”。至於安居型住房,毫無疑問,將跟商品房形成競爭關係。

樓市“最大金主”浮出水面,房價上漲前兆?央行祭大招,劃出底線

房說君認為,最有意義的,還是現房銷售,一方面取消預售制,等於斷了市場快週轉的利器,不僅開發商的建設成本加大,而且加速了行業洗牌,小開發商撬動資金的能力有限,基本上沒有了加速發展的機會。另一方面,即便監管再完美都好,“貨不對板”的現象還是經常發生,至於“質量門”、“塑膠湖”、“空氣房”也絕非孤例,而是正在發生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實,毫不誇張的說,取消預售相當於“割肉”房企,拯救千萬個家庭的幸福。

回過頭來看,海南“自貿港”納入國家戰略,必然會帶來人口增量,如果推行現房,在供需關係的影響下,房價可能會上漲。客觀上看,這種擔心不無道理,但事實上,這樣做反而不是壞事,土地資源集中在好的開發商手中,快週轉、高槓杆的可能性降低,房價上漲的因素就會少一個,還會抑制高庫存和無腦拿地的做法。

樓市“最大金主”浮出水面,房價上漲前兆?央行祭大招,劃出底線

房說君有話說,其實兩件事聯繫起來,很多人會有樓市“最大金主”浮出水面的錯覺,巧合的是,在風波之下,依然有開發商和買房人不差錢,而海南又在救市聲音中殺出來,這難道不是上漲的“前兆”?實際上, 2月至今,各地的一系列行動高層都看在眼裡,前有經濟參考報、經濟日報兩家央媒為樓市發聲:必須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後有央行祭出大招,聯合財政部、銀保監會召開會議,聯合聲明要保持房地產金融的連續性、一致性和穩定性,並劃出底線,無論市場面臨何種困難,都必須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和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工具。不僅如此,現階段房地產又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不安,因此無論政策走向如何,房地產終究還是牽涉到上下游數十個行業,高層這麼做,無非是證明了市場所處的現實,房價已然沒有再度上漲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