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雲十六州丟失始末

五代十國時期,後唐明宗的養子李從珂任鳳翔節度使、女婿石敬瑭任河東節度使,均擁重兵,但勢同水火。

幽雲十六州丟失始末

934年,李從珂以 “清君側”為由攻入洛陽,殺死明宗在位的幼子後稱帝。

李從珂打仗勇猛,但是治國無能。官吏蒐括民財百姓怨聲載道,任用庸才為相,國事日益敗壞。

幽雲十六州丟失始末

936年,李從珂把石敬瑭調任天平軍,石敬瑭不服從調遣。李從珂派了幾萬人馬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晉陽城。

石敬瑭抵擋不了,晉陽十分危急。有個進士出身的謀士桑維翰表示:“今主上以反逆見待,此非首謝可免,但力為自全之計。契丹主素與明宗約為兄弟,今部落近在雲、應,公誠能推心屈節事之,萬一有急,朝呼夕至,何患無成?”

於是石敬瑭命令桑維翰寫信向契丹求援,信中的內容就是事成後割讓幽雲十六州,石敬瑭稱“兒皇帝”,用侍奉父親的禮節來對契丹主耶律德光。

後來盧龍節度使趙德鈞也賄賂契丹主耶律德光,石敬瑭聽說後害怕事情有變,於是又派桑維翰直接前往契丹面見耶律德光,表示“將竭以中國之財以奉大國”。

史傳桑維翰曾“跪於帳前,自旦至暮,涕泣爭之”,耶律德光被桑維翰“感動”,於是決意幫助石敬瑭。

幽雲十六州丟失始末

客觀地說,契丹族一直想把疆土擴展到黃河岸邊,但漢後唐統治時期比較穩定,軍隊戰鬥力也很強,單純的宣戰和正式決戰很難取得成功。現在石敬瑭主動求救,耶律德光見條件豐厚,所以答應出兵 。

幽雲十六州丟失始末

耶律德光率軍輕鬆就解了圍,幫助石敬瑭於太原建國。937年晉軍與契丹軍大舉南下, 攻入洛陽,李從珂自焚而死,後唐滅亡。

938年,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石敬瑭對耶律德光稱兒,每年還要輸帛三十萬匹。

幽雲十六州丟失始末

燕雲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境域為險要之地,易守難攻,自古以來這些地方便是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中原的必經之路,也是中原王朝北部邊境天然的防禦陣地。

割讓燕雲十六州,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展到長城沿線,中原的後續北宋軍民感受北部外來威脅持續了二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