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告訴你市場的進化趨勢

1、國家管理者關心或更理解政治 經濟和資本市場。但這次的問題是醫學傳染病問題。是否西方的國家領導人確實沒有真的理解醫學問題的嚴重性而導致錯誤的判斷。就跟某些國家一開始的時候政治也是虛選擇先掩蓋的一樣。

2、西方的民主制度調集集中力量存在天然的缺陷,在戰時的緊急問題上 國家愛機器快速整體轉身的制度基礎上就有挑戰。民眾此時是容易被很多媒體信息所引導、而沒有集中管理權力行政權力加快扭動、危難之際民眾堅持自己的以前通常做法(不戴口罩 認為是自由)此時對社會未必是正面作用。

3、如果上述判斷邏輯是正確的 西方的疫情應該還沒有到高點,鍾老也確認說中國要加強外部輸入了,而且說原來四月份認為平息而改為了六月份。這說明西方的事滯後中國兩個月 也正在朝著爆發控制減緩的週期前進。這是很可悲的預測 但是又是符合邏輯人的

4、美國依然是世界經濟火車頭。這次疫情如果繼續擴大的影響很大。民眾財富 30%買股票、50%買保險基金 其中一半用來買股票。總體是近一半民眾財富在股市。所以特朗普一定要維持股票繁榮和民眾支持。但股票已經下跌35% 看來還會下降疫情控制不住的話 大致要在0%以上的下跌幅度。意味民眾財富縮水一半以上,會大幅度壓縮民眾消費力(而民眾消費對美國gdp貢獻70%)意味著gdp增速要下降30%以上。更可怕的是美國民眾的槓桿程度最近不知道多少據說是70%。股票財富跌去那麼多 這不就意味著民眾財富破產了嗎。中國居民槓槓是50%。主要財富在房子 股市比例超不過20%。所以故事下跌30%不會破產 但房子下跌會要命。所以凍結房屋價格。

5、中美經濟沒有脫鉤,所以中國經濟一定會受波及。外需的肯定會影響(比如小米海外收入大,立訊精密需要蘋果的訂單大),依賴海外供應鏈的也會受到影響,受旅行停擺(攜程 酒店 飛機 航空 中國國旅 景點)。這裡沒有分析國內需求的影響。

6、欣慰的是全球產業鏈的轉移可能會影響小。西方大爆發疫情 會讓東南亞疫情難以控制(民主制度基礎和醫療水平不足),原本去那裡的產業鏈都要三思。無論短期還是長期供應鏈穩定 都需要在中國。所以堅定的看好中國製造業。這是中長期趨勢。

8、中國成為避險確實有這個傾向。但避險必須選擇剛需,養豬農牧。醫療 特別是設備 後續會加大醫療基建投入,其他暫時還沒有看到。總體上還是輕倉是最好策略 如果假設西方疫情大爆發還沒到來的話。

9、很有意思的觀點 流動性釋放很大,老百姓都炒股 比喻最大的在線遊戲 在線辦公。這可能會加速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類似東方財富這類的。但畢竟與指數正相關 還是控制倉位。

10、當然大跌後一定是遍地黃金 但需要的是那時候你有投資的本金和早識別黃金的能力。所以要在下跌中保護好本金,多看多思考哪些是那些具有持續生命力持續解決社會需求的偉大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