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分析到交易系統之一:趨勢

《聊聊技術分析》和《開始聊聊交易》系列一樣會寫一個個部分和專題,只是把其中關於技術分析的內容更加的細化。還是從整體到細節的模式,所以開始會講趨勢,後面會講量價關係,再後面會講趨勢的衡量,最後會講策略的構成。其內容的覆蓋範圍,相當於《開始聊聊交易》裡面對技術分析的部分,只是這個部分會比《開始聊聊交易》更深一個層次,基本上不會再有書本上能夠看到的內容,如果說《開始聊聊交易》聊聊交易系列是告訴你要怎麼看書,哪些內容最好不要遺漏,那麼這個類的文章就是告訴你如果你自己要做交易實戰,最好從書中讀出哪些內容,然後再進行自己的延伸,並從這個角度開始慢慢深入。

另外,這個部分我不會再做比較細緻的分類,因為並不想開創一個新的專題,正如我說,我個人不是特別接受知乎目前的環境,所以來知乎的次數也少了,關注也少了。這個系列只是對我公眾號(公眾號是:kslljy654,別再單獨私信問我了,謝謝!)上一些內容的一個整合,以方便以一個整體的角度呈現一些零碎的東西,僅此而已。既然是公眾號上搬過來的可能有些嘴碎的東西,大家諒解。

所以有漏洞的地方,不比過度解讀,如果要爭論,那麼我承認你對,因為我只是個交易員,分析上的對錯本身我是不那麼關注的。如果你關注的是分析,而非實戰,我們也不會有什麼共同語言。

------------------------------

前言:

在做技術分析的時候,一旦人陷入迷茫的時候,往往會認為是技術分析的細節出現問題,其實分析到頭,更多的還是基礎的問題。因為在一定的基礎上,我認為很多問題是不會被問出來的,比如很多人在講細節的時候,希望聽到更多的MACD或者其他指標的細節用法。但是,這個市場上講類似MACD細節的還少嗎?缺我講的這幾句嗎?明顯不是這樣。我想,問這個問題的人更多的是希望在自己已有的基礎上,得到一些指標的奇淫技巧,從而大幅度的提高判斷的整體性或者類似勝率的研判指標。如果抱有這個目的,我覺得下面的內容可以繞開了,因為一方面,認知能力所能夠達到的狀態,直接取決於你對市場和分析方法基礎內容的理解深度,另一方面,也就是整體因為參考某種指標形成策略所處的整體邏輯。這兩方面,都不是能夠通過細節解決的問題。而企圖通過細節解決這些問題,大多抱有一種基礎不足的情況下尋找某種捷徑一飛沖天的幻想,其實很難,真是這樣,我覺得鑽進去不萬劫不復就不錯了。試想一個對技術分析其他結構理解全面和達到一定深度如果都無法做到,那麼,在一方面即便無限精進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這篇文章,我想圍繞趨勢去做一些探討。畢竟,技術分析的目的就是對趨勢進行預測,而通過的途徑是研究市場行為,而市場行為的核心又是量價關係。

---------------------

趨勢:第一講,歷史線:從道氏到艾略特

---------------------

趨勢在技術分析的結構裡面是宏觀的,同時又是基礎的。所以,如果一個交易者,對趨勢這個概念理解不深刻,很難在交易中的其他環節當中保持相當的邏輯性,就像蓋一座樓,地基打不好,也就不能指望後期能夠蓋到多好。

在約翰墨菲的《期貨市場技術分析》這本書裡面,從比較宏觀的角度講到技術分析理論的,一個是道氏理論,一個是艾略特波浪理論,兩者是承前啟後關係。這兩個理論是在市場上迄今為止運用最廣泛的理論,同時,也是爭議最多的理論。特別是在做期貨的交易員裡面,會覺得這些理論會有很多的不適應性。

但是作為我而言,我會覺得這樣的不適應性是很正常的。為什麼呢?我覺得有兩點,第一,是研究基礎問題,第二,是研究標的問題,第三,是傳承方法問題。

首先,道氏和艾略特兩者之間是有所傳承關係的。

道氏,是道瓊斯指數的創始人,是道氏理論的奠基人。1852年出生,1902年去世。由於一些陰差陽錯的關係,其有過大概6年的交易經驗,並且其後創立了公司,發明了道瓊斯指數,並且開始歸納總結道氏理論的內容。道氏對於道氏理論的貢獻,僅僅在於討論股市投機方法之上,而這種討論是有侷限性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方面,到他去世,只有5年的數據可供研究;第二方面,道氏本人只做討論,並沒有對這些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第三方面,後人對道氏理論的歸納可謂精闢,但就本意而言,是值得商榷的。但是第三方面,歸納是重要的,至於其他的,每一個人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我們知道這個過程就可以。

道氏理論,是他去世之後,包括華爾街日報編輯在內的一干人等進行了很多的歸納和總結,包括現在還有人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擴展和解讀,使得這些理論有了很多的側重點和分支。而我們本源所知道的,是道氏理論是技術分析的鼻祖,那麼道氏核心的基礎觀點,我們應該試圖去理解並且接受。

首先,就是市場行為問題,認為操作的問題,道氏認為,短期趨勢可以人為操作,次級趨勢可以人為操作,但是主要趨勢不會被人為操作。這一點對於今天理解很多預判或者分析性質的東西仍然有著非常決定性的作用。

其次,市場指數能夠反應每一條市場信息。這一點不用多說,很多書上也講得很多,我當時在講這個問題的時候舉到過一個例子,一波行情,一根針上了,或者一根針下了,很多自詡技術分析者第一個反應:什麼消息?這是技術分析嗎?假使市場信息已經反映到這個行情裡面了,技術分析者應該第一時間反應怎麼辦才對,因為這個觀點已經表明,你獲得了技術分析所需要的所有信息,那麼你想知道的消息到底是什麼額外信息?

再次,技術分析是客觀化的分析工具。也就是說技術分析在客觀實用它的時候,是分析的最理想狀態,一旦加入了主觀化的內容,往往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至於道氏理論的很多具體內容,是後人根據其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的評論整理的,這些內容,比較零散,需要進行總結,總體上能夠反應道氏的觀點,當然,各人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讀。但是無論如何,道氏理論值得肯定的地方時其提供了一種研究市場的方法,在那個信息嚴重不對稱的年代,這是具備開創性的。

艾略特,1871年出生,1948年死亡。按照其年齡,其應該和道氏在理論研究上是同一時代的人,但事實上不是,因為艾略特其實前半生或者說大半生都和技術分析沒有什麼關係,其開始研究技術分析,是在其60歲病退以後。而這個時間已經是1931年。道氏理論經過了道氏的探討和後人的總結之後,已經有了很多成熟的論斷。艾略特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自己的研究。其實在那個年代,很多人也根據道氏理論有過研究,只是艾略特的研究具備開創性,且由於種種原因,其後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力。

艾略特所研究的核心問題,在於市場的行為,並且在其有生之年,對這種研究做了昇華,到了人類的行為以及宇宙行為的高度。

艾略特在潛心研究了三年之後,於1934年開始接觸柯林斯,後者於1935年將其介紹給了當時的技術分析師羅伯特雷亞。1937年,柯林斯出版了艾略特波浪理論的第一步專著《波浪理論》,其後,艾略特又在一些雜誌上對自己的理論進行了一些推論和推廣。1940年,艾略特為波浪理論引入了關於斐波拉契數列的一些應用。1946年,其完成了自己波浪理論的集大成作《自然法則——宇宙的奧秘》。在艾略特去世之後,其後人對艾略特波浪又做過很多的完善和探討,其中比較有名的是1978年出版的《艾略特波浪理論》一書。

艾略特波浪對於道氏理論的延伸體現在三個重要的方面,形態的細化,比例的細化和更強的時間概念。形態即波浪的形態和構造,這是艾略特波浪裡面比較核心的內容,比例一方面強調了各浪之間的聯繫,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來確定回撤點和價格目標。而在時間上,即便是艾略特撥浪的理論家們對其重要性也還是有分歧的。

按照事件脈絡梳理,從道氏理論到艾略特撥浪的發展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目前,很多理論研究認為,艾略特波浪理論很可能是最兼包並蓄的技術方法了。一方面其建立在道氏理論和最傳統的圖表分析法之上的;另一方面絕大多數價格形態都可以用艾略特波浪結構加以解釋。


---------------------

趨勢:第二講,合理的推測與質疑

---------------------

對於大多數交易者而言,對道氏理論的應用並不是充分的,甚至也用不好艾略特波浪理論,從而對這兩種方法進行懷疑。我支持大家的懷疑,因為我也懷疑,在實際運用層面的懷疑。

首先,說說兩者的共同點:

無論是道氏還是艾略特,其理論上的研究都是基於股票指數為基礎的,而股票市場和其他的市場有著一些本質的區別,所以以此為基礎的研究能否推而廣之這的確會成為一個疑點。這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股票指數的很對研究理論推廣到個股而言是不適用的,而我們交易的往往是個股而不是股票指數。對於個股而言,長期趨勢是否容易被把控在金融市場發展了一百年之後事實上說不清楚,且個股的波動規律可能比起指數而言更加的不同。

第二,如期貨市場,對於大宗商品而言存在著定價權的問題,所以,一些大型的現貨商會和普通投資者處於一個信息非常不對稱的狀態,這種狀態取得的優勢或者反映在市場上的信息,很難被解讀。同時,其也和股票指數的投資特性差別巨大,導致了走勢的差異。

我想,這個差異,是很多人都認同的。

其次,市場在發展,但是,無論是道氏理論和艾略特波浪的延伸和發展似乎止步不前,這不符合社會學一般規律。如果你學過經濟學,大概都會介紹經濟學的一個發展史,幾十年前可能還認為有效的經濟模型會在後期被更貼切的模型所取代,甚至還分化出很多的流派。事實上交易涉及到的也是社會學的東西,所以理論是需要被髮展的。

第三,這是兩個比較基礎的根基理論,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理論的的確確涉及到了技術分析很多的根基問題,另一個方面,就是這兩個理論出現的時間很早,那個時候數據的獲取沒有這麼多的實效性和便利性,所以,研究的時間週期級別很大。而隨著市場和科技的發展,我們能夠獲得更多更加精密和及時的數據,導致了數據精度大幅加大,研究的週期不斷縮小。那麼,在原來時間單位較大情況下合理的理論,會不會因為這個原因導致適用性出現問題?雖然不好下一個是或者不是的結論,但是影響是肯定的。比如一個短線交易員,以一分鐘為週期做交易,那麼,他會認為這些理論就有充分的不適用性,甚至會認為這些理論是騙人的。

我想,以上三個方面,都成為了市場上詬病道氏理論和艾略特波浪理論的一些主要觀點。

好,不說整體,我們把目光放在脈絡的梳理上:

如果放到細節上,能夠被質疑甚至詬病的細節會更加多。

比如道氏理論,在定義趨勢的時候,是一波波呈一定規律變化的峰和谷。但是在確認方向的時候,這種滯後性是比較大的。雖然在道氏理論成型後的接近大半個世紀的研究中,很多人把這種變換的定義放到了各種實際的交易圖形中證明道氏理論的有效性,但是不可否認的一種對於交易實踐的不實用性,比如一個在網絡上非常流行的對於道氏理論在道瓊斯工業指數的出入點上,時間跨越了幾十年,卻只有幾十個買賣信號,這要求交易員以年為週期進行交易,那麼其實踐意義在哪裡?而道氏理論對於實戰的應用其實是很多時候都被人懷疑的。這也導致了市場上目前基本沒有人直接用道氏理論分析趨勢了。

波浪理論,在以其側重的核心點上,對道氏理論有了很多的細化。但是,在運用的過程當中,也會碰到很多問題。比如,對於波浪理論而言,其分析結論具有多樣性,這就使得主觀性必然很強。我們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問題:往往,市場上分析師運用波浪理論的比較多,但是交易員比較少。很簡單,當事情過去之後,回過頭來觀測已經走過的圖形,用波浪理論是可以很完美的將其劃分出來,但是在形態形成的過程當中,對其進行波浪的劃分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實時的行情中,我們總會被這樣困擾:一個浪是否已經完成而開始了另一個浪呢?比如如下圖舉一個例子:


從技術分析到交易系統之一:趨勢


如上圖是一個144浪嵌套34浪嵌套8浪基本模型的範例。在實時行情當中,數清楚這8浪可能都困難,數清楚34浪基本可以封神,數清楚144浪的基本只有市場自己了,但是這些可以在行情走出來之後被輕鬆的數出來。

當然,造成這樣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在考慮價格形態因素的過程當中,事實上容易對成交量進行忽視,這會對很多行為有所誤解,比如假突破。

另外,艾略特波浪發展到後來,部分理論家對其有了極端完善的傾向,反而增加了其不實用性。因為作為技術分析而言,任何一個理論的應用,應該遵從社會學的發展規律,要承認這些規律有適用的時候,以及不適用的時候,否則,對於理論基礎不深刻的人,容易讓其誤入歧途。

比較典型的是5浪失敗的定義。這個在經典的艾略特波浪理論裡面是有定義的,但是往往卻得不到應用,因為另外的數浪方法可能讓其具備合理性:


從技術分析到交易系統之一:趨勢

比如其距離的失敗5浪(即5浪沒有第三浪高的情況),在某些情況下,完全可以用如紅色箭頭所標明的數浪方法代替從而使其合理。這完全可以體現成數浪的主觀性的固有問題,沒有必要對其重新定義;或者以形成不了主流趨勢的小三浪代替這樣的行情,亦完全能夠解釋。

這樣的一些細分,還表現在對推動浪的各種形態和調整浪的各種形態中。其實,作為一個交易者而言,我們所需要做的並不是要讓每一種不符合理論預期的東西都將其合理化,而是如果某種情況出現怎麼做,怎麼辦。否則,很多研究容易偏離其本質核心,而偏離了本質核心,可能就甚至不是我們理解的玄學了,而是神學。

所以,對於某些不那麼單純的調整或者能夠打破理論的一些東西,我認為需要的不是包容性,而是合理性。

這一講就講到這裡,最後做一個總結:

第一、道氏理論和艾略特波浪理論在現在的應用上,甚至以前的應用上,的確有不足或不好用的地方,這一點在公眾號的討論中很多人也問過我這些問題,我覺得這些問題不是說要給一個解釋,而是承認,如果不好用,那就是不好用。

第二、很多人也因此就說自己棄用道氏理論和艾略特波浪理論,我會認為這是另一種極端,不要因為不好用就棄用,因為畢竟道氏理論和艾略特波浪理論的很多核心思想,是但凡你做技術分析就繞不開的。所以,這一講能夠得到大家在應用中的認同感我就認為是一件好事情了,畢竟經過了這樣一種狀態,再立就簡單了。

---------------------

趨勢:第三講,道氏和艾略特的禮物

---------------------

其實說到底,道氏理論和艾略特波浪理論的爭論,都集中在其應用上,但是作為這些爭論而言,我會覺得特別無聊。因為其實隨著技術分析的發展和進步,早就有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更為適用的產物。和這些產物相比,很多人會覺得一些老的理論是那麼的不合時宜,從而挑這個毛病挑那個毛病,甚至去跳過這些老的理論而想一步登天。而有過一些實戰之後,卻處處碰壁,其實有的時候不是因為別的,而是腳沒有著地,技術分析的基礎沒有打紮實,而讓自己運用的東西成了空中樓閣,甚至有些人都沒有明白過來這些理論到底是幹什麼的,也不知道為什麼用它。您覺得這樣能夠做好交易嗎?顯然很難。

所以,對於道氏理論和艾略特波浪理論,我們不應該目光只是短淺到在其應用上挑刺,而是將基本的一些核心觀點搞清楚,畢竟這些理論在技術分析中有很基礎的地位,很多後期的理論發展,也都有這些理論的影子,你不搞清楚這些,那麼對後面的理論理解不深刻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那麼,這些理論到底留給了我們一些什麼樣的禮物呢?我們先從道氏理論開始說吧。

首先,道氏理論提供了技術分析第一架設的雛形,說明平均價格包容消化一切。從這一點上,可以說其後所有發展的技術分析方法都沒有跳到這個假設外面。因為都是通過數據,圖表對趨勢進行研究,而這樣的研究方式,就是站在對價格的包容及消化功能基礎上的。所以,純粹的技術分析者是一定要恪守這一點的,因為這一點對於技術分析者來講非常的了不起,就像我說的,深刻理解了這一點,你就不再會當價格出現那種一根針似的猛漲猛跌的時候再去問自己“什麼消息”,而是默認這樣的消息已經反映在了價格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中,從而找規律,找實戰,找解決方法,進行更多更純粹的分析操作。這是但凡你用技術分析方法,就繞不開的一點。

其次,就是對趨勢的定義。其實很多人在討論趨勢的時候,內心裡面都有過這樣一個疑問,這樣的趨勢定義是否合理?這個問題我也想過。道氏理論以波峰和波谷的相對位置定義趨勢,後來我想的一個問題是:如果我不這麼定義趨勢,那麼趨勢應該怎麼被定義?我想不出來更好的方法。後來我想通了一件事兒,其實對於道氏理論趨勢定義的詬病,是在於其不好應用上面,但是不代表這個定義有問題,這個定義完全能夠其他策略盈利點的基礎理論,因為其他的進階技術能夠解決這個不靈活的問題。從這一點上來看,就能夠彰顯出如此定義趨勢的合理性了,拋開道氏理論對其的應用和界定不談的話。

再次,道氏理論對趨勢的定義事實上是基於市場行為的。比如在描述主要趨勢的時候,其分為的三個階段中,其基於的三個階段的研判事實上就是通過市場行為的描述。對次級趨勢和短期趨勢的描述也是在市場行為中尋找合理的解釋。只是,道氏理論對於時間關係的描述並不是非常的明確。不僅如此,道氏理論演提到了成交量的印證問題。

那麼,什麼是市場行為?市場行為比較成熟的定義,就是市場的實際交易行為,主要包括價格、成交量、價和量的變化幅度以及完成這些變化所經歷的時間。相比之下,道氏理論對市場行為的描述在起初階段是過於模糊的,但卻是出於一個本源階段,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所以,道氏理論的貢獻事實上是在於這些基礎的核心的東西,這些東西的理解深度,往往能夠決定對技術分析理解的深度。這就意味著理解道氏理論是學習技術分析必不可少的一環。這並不意味著你要把道氏理論著眼於應用上,這也是我經常說很多人不會看書不會學習的原因,因為想不通這一點。

艾略特波浪理論其實也擺在這樣一個位置,雖然艾略特波浪理論比道氏理論的應用性和實用性要強很多,但是我認為其對利用技術分析做交易最本質的貢獻還是在理論基礎上的。因為其實市場上有很多以艾略特撥浪為基礎的理論推廣,同時,理解這些理論推廣對艾略特波浪的理解也會有好處。

首先,我認為艾略特撥浪最值得肯定的地方是其引入了一些社會學的基礎現象。比如艾略特波浪理論的基本出發點裡面就提到了人類社會永遠進步向前、人類群體的行為是可以預測的,這個和很多經濟學理論研究的出發點是不謀而合的。在前面公眾號更新的內容當中,我曾經強調過交易其實應該貼合社會學,並且列舉了社會學和理學的很多不同,從而對規律以及不符合規律的情況所應有的包容度也做過闡述,所以從分析的角度上而言,我認為艾略特波浪,或者說艾略特本人研究的理論角度是非常紮實的。甚至今日,很多技術分析的理論研究者和交易員都很難過這一關。

其次,艾略特波浪的每一個波浪成立的基礎,或者說反應上,是以大眾心態為基礎的。認為這種心態是在收到外界各種因素、現象刺激再加上個人不同的理解而出現的。這種心態的變化有一定的規律,類似卻不盡相同。在具體的浪型上,其浪型也對應了參與者及其心態的理論基礎。比如第一浪,成立在市場少量參與者所造成的微弱波動上,並認為浪1結束後交易者將在浪2賣出;同時,會認為浪2的過程中投資者的心理基礎不穩,所以往往兇惡,但不會創新低;同時,浪3的發生初期伴隨著質疑環境,但隨著突破高點亦有空頭心理崩潰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建立持倉著信心,會有突然增加的持倉興趣,並引起市場的廣泛共識,但隨著走勢的加大,心理影響也越來越大,到最後會有興趣減弱的明顯過程;浪4的形成來源於浪3心態的延續,而交易行為上體現為利潤兌現,但這種回撤較浪2而言沒有太多的恐慌基礎所以比浪2有序,同時,也因為這種回撤在大的持倉興趣不被改變的情況下會讓更多人的人看到入場的機會,這也就成為了浪5的形成基礎;艾略特波浪理論中,通過這些心態變化的假設,亦可以推斷出一些相對位置關係。即便後面的ABC浪,也有這樣的成立基礎。

其實這樣的分析方法對技術分析是有絕對的借鑑意義的,因為其實不光是波浪理論,市場的量價關係變化的本質其實也可以以這種形式體現,所以很多人說量價關係在很多書裡講得很少,我是不同意的,你不懂怎麼看書而已。以此同時,這也能解決很多技術分析者對於波浪理論的應用問題,因為很多交易者執著於數浪,卻根本沒有考慮這些浪型應該成立所對應的這些理論基礎是否紮實,只是單純的數浪。

再次,艾略特波浪理論把一個大週期的運動氛圍了時間長短不同的各種小週期,這是週期分化很經典的例子。不但如此,其還認為小週期可以分為更小的週期。這些週期的分化也對應的有浪型裡面每一浪成立的交易行為原理,也能夠通過市場情緒反映出來,這個核心也能夠通過量價關係進行表示。因此,艾略特波浪也展示了一個從理論研發到量價關係分析這一從基礎到精深的過程,對於策略的研發者而言,這基本上也可以理解成一個標準流程了,所以,我一致認為艾略特波浪的研發過程是具備教科書意義的,只是很多人一直在醉心於自己的研發,甚至願意鑽牛角尖而不願尋找方法,我不知道為什麼不願意去看先賢留下的如此經典的示範過程。

所以,我認為艾略特波浪無論你認為其實用性如何,其對策略研發這一塊,以及技術分析思路這一塊對於大多數交易者而言應該是有重大意義的,這是波浪理論一個非常突出的貢獻。

同時,艾略特撥浪除了形態之外,還比較注重於對比率和時間的意義的實現。雖然對時間意義的實現是有爭議的,但的確會有突出的貢獻。至於這一塊,可以在大多數書籍上面讀到,所以就不展開講了。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斐波那契數列進而對黃金分割的引入,事實上對後期的技術分析亦有非常深入的影響,甚至開創了時間結合空間技術分析的一種新的模式。

然而,我並不喜歡艾略特波浪理論後期的延伸發展,因為總能感覺到其在試圖將每一種變化,合理的或者不合理的都要找一個說法,這是沒有必要的,且對於很多實踐經驗不豐富的投資者而言是容易產生誤解的。

最後,做一個總結。

第一、道氏理論和艾略特波浪理論,無論你對其應用的看法如何,但是作為技術分析而言,裡面能夠體現的核心思想是繞不開的。

第二、道氏理論的基本假設,仍然是當前絕大多數技術分析手段的絕對的理論基礎,搞不懂道氏理論,就很難對後期技術分析的實踐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

第三、艾略特波浪理論事實上是一個很經典的研究範例,其發現過程和理論的構建過程,完全可以作為策略研發的經典參考。

第四、這些基礎理論,構建了一個從最本源的現象,到市場行為的解釋,到部分解決方法的一整個基礎系統,且兩者之間有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這些東西,其實都是饋贈給技術分析者的禮物,只是很多交易者對於塔尖上看似發光的東西心中無限嚮往,而對這些基礎的東西視而不見。公眾號裡面甚至也有反覆勸之而不聽的交易者。哎,累了,以後不勸了,第一、每個人見解不同,不必強求,第二、你交易好不好,於我何干,是不是。

---------------------

趨勢:第四講,你該如何面對趨勢的定義

---------------------

在社會上有一類人,總說這個不好或者那個不好,一副很高深的樣子,然後對這事兒問他怎麼好的時候,屁都放不出來一個。我相信,大多數人都討厭這樣的人,但是在某個時候,或者某個階段,我們卻會偶爾成為這樣的人,比如我們在做技術分析的時候,繞不開趨勢的概念,你覺得道氏對趨勢的定義不好,天天唾棄天天噴,那麼,你能不能自己感悟出一種更加貼合的定義?可能也是屁都放不出一個。

做交易的人,最開始的時候會有一段時間的迷茫期,認為自己是新手什麼都不懂,這個方法試試那個方法試試,像無頭的蒼蠅。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會想到潛心下來學習一些東西,比如看一些技術分析的書籍。這便成為了一個交易員比較關鍵的階段,考驗的是一個人學習能力,也就是理清線索搞清層次學到東西並且能用的能力。

其實我在招聘交易員的時候在外名聲是很不好的,老是說我刁難人家,說我喜歡問一些比較刁難人的問題,比如:什麼是技術分析。一些做過三到五年的人有的時候都答不上來,想著這麼簡單的問題還需要回答?而我卻又真的會因為答不出來這個問題而刷下去這個人,因為在我看來,答不出來這個問題,你就搞不清楚技術分析是幹什麼的,你就不配做一個專業交易員。這個問題的回答,我不管你說多少詞,只要主心是圍繞趨勢的,我就算你對。因為研究趨勢問題,是技術分析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連這個都不知道,你每天在分析什麼呢?

而在傳統的經典技術分析架構中,對趨勢的定義說法還是比較統一的,而其他的內容,雖然可能在技術分析中所處的結構和位置不同,但是所研究的,都是如何表達趨勢,而不是如何去定義趨勢。趨勢的定義,在經典的研究之中都是被默認的。

無論你認不認同現在主流的技術分析體系,或者你新發明一種分析方法,你也要去定義趨勢,所以趨勢的定義是核心問題。

但是在趨勢的定義之前,你要解決的前置問題是你如何看待市場,因為只有你能夠正確的看待市場,對趨勢的定義才是有效的。這就是前面所講的那些你繞不開的東西。

比如,你如果要做圖表分析,那麼,技術分析的假設你就繞不開:比如第一假設,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圖表反映市場行為,如果你不認為市場行為能進行分析,且有包容消化的作用,那麼你為什麼要用圖表分析?至少你應該相信市場行為包容和消化了部分內容。另外,你不相信歷史會重演你就不用進行這類分析了,因為這類分析的數據來源就是歷史。

另一個,就是對趨勢的定義,這和技術分析的第二假設是分不開的,也就是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好吧,假設你認為價格不是以趨勢方式演變的,也成,你既然要研究,要分析,你總要研究點兒什麼吧。所以,技術分析的第二假設還有一層意思,你認為價格以什麼方式演變,你就去研究什麼!

為什麼講這個?一方面,告訴你技術分析三大假設其實就是給了你一個研究模式,一個缺一不可的嚴謹的研究框架,且這個框架看似簡單,卻精密無比。你不用技術分析,可以,但是你要進行分析,你就用這個框架,這是一種模式。就像你要研究平面和立體幾何,你首先得承認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一樣,然後你可以有很多研究分支,但是這條公理你要遵守。

另一方面,你確定的研究對象是趨勢,或者你可以不將其定義為趨勢,換個名詞,或者就叫XX吧。你首先要做的是價格以XX的方式演變,然後你把XX定義清楚,然後所有的研究都圍繞對XX的展現,XX的表達。

理解這一些,正是前兩講的原因,你可以質疑道氏理論,也可以質疑艾略特波浪理論,甚至你可以質疑一切理論。但是,道氏理論和艾略特波浪理論基於技術分析裡面根深蒂固的思想是你繞不開的,你即便想繞開技術分析的很多定義,也會陷入同樣的思想境地,所以,基本理論你必須參考。

接下來,你有兩種選擇,一種,按照技術分析對趨勢的定義研究策略,去做對趨勢裡面整體,或者某種特定特徵的表達;另一種,你自己定義一個研究目標,以此研究目標的定義和性質,制定策略,並進行策略表達。

第二種情況下,你可以同不同的表達方式定義趨勢,那麼趨勢並不是一系列具備相對關係的波峰和波谷,並且有其他的描述;或者,你定義一個新的研究目標,並開始描述清楚這個目標,就像描述兩點之間之間最短一樣,並以此為基礎,構建整個理論體系。

如果你沒有辦法做這樣的理論上的開山者,那麼我至少建議老老實實的回到技術分析的本源上來,那麼比較核心的一個概念,就是對趨勢的定義,即便你覺得這個定義再不好,誰叫你自己整不出一個更好的呢?

那麼,你所做的所有分析,無論是獨立的,系列的,或者交易系統的構建,行情的分析,一切和量價時空有關的,都是基於研究這個定義,更貼切的描述這個定義,並將其轉化為實踐,即描述對了怎麼辦,描述錯了怎麼辦,並最終形成一個綜合且健全的策略操作系統。

---------------------

趨勢:第五講,從趨勢的定義派生出的贏利點的漫談(1)

---------------------

講這一節之前,我們先回到趨勢的定義:只要相繼的上衝價格波峰和波谷都對應的高過前一個波峰和波谷,那麼市場就處在上升趨勢之中。換言之,上升趨勢必須體現在一次次上升的峰和谷上。相反,下降趨勢必須體現在一次次下降的峰和谷上。

定義有兩個核心點:明顯的峰和谷,呈現明顯的方向性。

後期,對於技術分析的完善過程中,人們還定義了水平趨勢:由兩個依次橫向延伸的波峰和波谷構成。

那麼,根據道氏理論,如下圖所示:當時間軸繼續向前,且價格越過C點和D點之後的B1點的時候,就代表著一波上升趨勢成立了。且在越過第二張圖的S點之後一波上漲趨勢成立了。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怎麼樣使策略盈利呢?因為這個小的系列只講趨勢相關的,涉及不到策略,所以,我們先拋開策略不談,看看抓住趨勢的哪些部分,能夠讓我們的策略盈利吧。


從技術分析到交易系統之一:趨勢


我畫圖不怎麼樣,且就把下圖當成一波完整的上升趨勢吧,大家將就看:


從技術分析到交易系統之一:趨勢

如上圖所示,兩段紅虛線之間,是一波定義中的上升趨勢的開始和結束。其中紅的半透明區域代表這個過程裡面上漲的行情,而綠色的半透明區間代表下跌的行情。當然,現實中的價格圖形還會有更多的細節和容易被誤判的地方。

那麼做一個策略,或者說我們對交易有所參考,我們所需要做的,是在這樣一個行情特徵裡面能夠盈利,這就是目的。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就會派生出不同的盈利模式。

第一種,比如超短線,那麼我們可能並不用掌握這麼多的細節特徵,我們所需要做的,是找到裡面大特徵裡面的一些小特徵,並通過這些特徵盈利。但去尋找這些特徵,其實大多數思路也是萬變不離其宗,只是把單位時間更加細化了,且參考會更加寬泛,因為短期內的偶然因素會非常的多。

第二種,如果定義波段操作。那麼,首先需要確認的是我是隻做順向操作,還是也做逆向操作,那麼策略上我們所需要做到的就是在上升拐點儘可能近的點位入場,並在下降拐點儘可能近的點位出場(如果要做逆勢,就是反過來)。這就是一個大概的整體思路。

第三種,如果定義是做大趨勢,那麼我們是要在能夠界定大趨勢能夠開始的時間就進,且在界定結束的時候出場。

當然,還有很多種模式,不一一列舉。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我們的策略對市場的表達,越接近上述的目標,那麼策略的贏利點就越豐厚。

比如,超短線追求的某種對市場規律的表達如果越貼切,那麼,其策略肯定是越好的;波段操作,如果每一次入場和出場都有一套規則能夠界定相應的進場和出場位置,且能夠儘可能接近於頂和底,那麼這個策略就越好;對於趨勢而言,對相應量級的趨勢如果表達得越貼切,那麼就越好。

問題在於,我們究竟如何去表達?很多人會問,趨勢的定義明明就只有這些啊!是的,沒錯,但是你要了解到的一點是:其實講技術分析的,無論是那本書,只要是這個人還相對合格的,除了無限給你說明趨勢的定義之外,其他的告訴你的一切工具,都是做趨勢表達用的。有的工具是讓你抓住趨勢裡面的一個部分,有的甚至只是抓其中的些許規律,有的是讓你抓一個整體,但是,其所作的目的,都是貼近於表達趨勢的,甚至這個裡面還帶有很多的實際操作性,以形成策略。

講到這裡,包括前面講所有的內容,我只是想告訴大家,技術分析的核心定義到底有什麼意義,研究趨勢究竟有什麼意義,趨勢應該擺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既然技術分析以趨勢為研究目的,那麼,趨勢究竟站在一個什麼核心位置!

所以,當回頭看看,很多人前面問的問題我為什麼覺得搭不上腔:有人問20日均線的用法,你準備用20日均線幹什麼?答不上來。答上來的,那你怎麼去定義趨勢,不知道,你確定你早搞技術分析?

再一個例子,很多人上手技術分析是用MACD開始的,我通常就會問:MACD的中文名是什麼,算法是什麼,算法特點是什麼?有人會答:搞清楚這些有什麼用,我只要會用就成了。這裡面還真有偶爾用對的,那麼下一個問題,你用MACD是為了幹什麼?因為MACD是一個附圖指標,所以能夠回答衡量趨勢的更少?那麼你在用MACD幹什麼?作分析?做交易?還是浪費時間!

這些人的做法很荒唐,但是很普遍,究其原因,沒有理清楚技術分析的結構,連研究目的都沒有搞清楚。趨勢這個核心概念都沒有搞清楚,那麼自然而然的在分析的過程當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時候還不是小問題。我常說的技術分析的結構,指的也就是這個。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一個方法的贏利點要如何被確認,就以波段操作為主題思路的交易方法來看吧。那麼我們的目的就是順應趨勢的定義,去抓住一波一波的行情,核心點是在儘可能接近波峰的地方賣出,在儘可能接近波谷的地方買入。當然,也許有人問我能不能正好在波峰波谷買賣,你可以做到當然可以,只是我做不到而已。

那麼無論你用什麼指標或者什麼思路,策略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我們必須先處理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你要考慮你的策略對趨勢的表達,需要在什麼時候介入,什麼時候介出。介入或者介出的點位,大多會在紅和綠的區塊之間偏左或者偏右。但一般如果你參考一個比較固定的邏輯,可能絕大多數單子都會偏左,或者絕大部分單子都會偏右,這便形成了你的進場風格,是一個偏左的風格還是一個偏右的風格。進場的時候,你可以按照參考指標以“猜底”進多或者“猜頂”進空,出場的時候反過來操作;也可以等底走出來開始往上了做多,頂出來開始往下了做空。個人看來,介入和介出的左側和右側是可以獨立的,關鍵在於保持整體邏輯的一致性。而且,這不是一個應該考慮的問題,比如如果你的主策略是用均線或者其他一些趨勢類指標,那麼,對應的交易一定是右側交易才對,因為指標存在滯後性的特徵。主要是有一種情況需要規避,那就是進場點你認為忽左忽右,這是要找原因的,是主觀性太強還是什麼其他原因,這樣的操作會讓贏利點很不固定,通常是因為主觀判斷過多或者邏輯程度不高引起的,對於執行力不強的交易員,這也是需要主動去規避的。

第二點,就是界定問題。比如你的進場或者出場中,是需要做一些界定的,比如回踩,比如突破,比如進場研判或者出場研判的其他條件,或者最根本的邏輯不成立的臨界點。你要知道這個界定的規則是什麼。當然,界定做到合理就可以,因為界定總會有誤判,這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在做單的時候,一般單位時間週期越短的單子,我們更加傾向於給予更加精確的界定,而對於持倉週期可能越長的單子,我們的界定會放得更寬,第一,這樣的單子倉位一般不會特別重,第二,機會難得。對於界定問題,我們可能因此錯過一些機會,也可能因此得到一些機會,僅此而已。所以,在入場的時候我們要明白是有可能因為界定失敗沒有入場從而錯過行情,或者入場後可能因為界定失敗被甩出場然後行情順向走的。出場也同樣面對這個狀況。你要理解這樣的情況,不是界定的不出色,而是因為行情的不確定性導致這樣的事情會時有發生。我們要保證的是制定好界定規則,然後去執行,僅此而已。

明白了以上兩點,那麼對於一個如最開始圖所示的行情來說,對應一種相應的邏輯固定且沒有明顯漏洞的策略,能夠對應的贏利點的正常狀態應該是什麼呢?

首先,要明白的一點是你所存在的未來環境是不可知的,所以,即便趨勢的定義如此簡單明瞭,你不會知道相對的頂和底在哪裡,且行情不會像畫出來那麼好,而是波波折折的,所以,在這樣的交易環境中,你不可能每一次好的點位都入場,有時候會錯過進場機會,有時候會被甩出來,有時候會入場且盈利,這三種情況都是正常的。

其次,在這樣的交易環境之下,所體現出來的被甩出來的單子,就該虧損的單子,錯過的單子,和最終因此盈利的單子都具備一定的大體特徵,這是反應一個交易成熟邏輯的重要標誌。

在有一定特徵的大前提下,交易方法可以通過設置一些止盈止損方式進行有限的優化,前提是不要傷害策略的邏輯,且能夠產生一定的正希望值。所以,邏輯明顯且有贏利點是策略能夠優化的前提,沒有這個前提,很多優化都是假的,會更接近於碰巧對於某種階段的某個數據的過度適合。

最後,在整體成型的狀態下,策略能夠實現贏利點的突出,並且明確不適應的行情的狀態,且保證在這種行情中整體風險可控,且整體產生正期望就行了。


從技術分析到交易系統之一:趨勢


再舉一個例子:對於一個右側交易的波段系統來說,進出場很可能是如下紅色方框中的藍色部分,那麼,行情出來了進,明顯的拐頭之後出,然後抓其中的一段,價差便是這一段的贏利點。但是,可能出現兩種情況,因為策略的滯後性導致一波回調後沒有出掉然後又開始了新的一波行情,使得盈利的擴大。同時,一種相反的情況,如果順向波動不足即回調,導致這一單出場的時候最終虧損的狀況。

其實我們看到,最終,我們的正常盈利,正常虧損,和利潤的擴大都是由於一個原因,只是在不可預料的未來行情中,由於行情的走勢,結合邏輯的策略研判標準,最終產生了不同的結果。在邏輯合理的情況下,我們不可能指望最好的結果能夠一直髮生,當然也不會倒黴到最壞的情況一直髮生,是為把握趨勢,是為交易。

所以最後,按照技術分析方法每個細節都能夠分析清楚,實現非常穩定的盈利,難,行情特徵不是固定的,對應的時間週期也不是固定的,什麼時候有利什麼時候不利也不是固定的,但是這個過程當中,以策略模式形成贏利點是可以的,那麼本源是什麼,是策略對趨勢的表達是否符合當前市場。

最後,本文章只接受鏈接分享,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轉載,包括以前被授權過轉載我文章的個人和機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