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只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後來廉頗和藺相如到底如何?

說起“負荊請罪”這個成語想必都不會陌生,可能大家還是通過小學課本瞭解到這個成語的大致意思。無非也就是藺相如、廉頗這兩位趙國大將,從產生怨恨到將相和演繹一段千古佳話。可是在正史中確實是有負荊請罪,然而廉頗和藺相如這兩人的結局可謂是唏噓不已。那麼“負荊請罪”這個成語背後還有怎樣的含義?是否像大家認為那般和和美美?

世人只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後來廉頗和藺相如到底如何?

廉頗和藺相如是趙國的良臣,對當時的趙國來說,這兩位大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趙惠文王的兒子趙孝成王,對廉頗和藺相如有所芥蒂。長平之戰秦國攻打趙國的時候,當時在位的趙王,因為一直看不到戰局的發展,就派自己身邊的趙括去接替廉頗職位,這也就間接的導致了當時40萬的趙國大軍被擊敗。長平之戰之後,趙國的發展就退後了很多,軍隊因此也是一蹶不振,還好有其他國家出兵相救,這才避免了趙國被秦國滅掉。藺相如在之後也是鬱鬱寡歡,十分悲痛,最後鬱鬱而終而去世,這就是典型的憤恨而死。

世人只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後來廉頗和藺相如到底如何?

趙孝成王去世後,他的兒子趙悼襄王又不信任廉頗了,他一上臺之後,就急忙要撤掉廉頗的兵權。他派樂乘去替換在外領兵的廉頗,這激怒了廉頗,他打跑了樂乘,但廉頗此舉也意味著他背叛了趙王,廉頗被迫逃到了魏國。之後趙悼襄王還想重新重用廉頗,便派使者去了魏國,使者受了奸臣郭開的指示,回國後卻在趙悼襄王面前說了廉頗的壞話,這讓趙悼襄王打消了召回廉頗的念頭。最終廉頗被楚王接到了楚國

世人只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後來廉頗和藺相如到底如何?

晚年時期廉頗輾轉於楚國魏國,雖然這兩個國家的王君,對廉頗有著無比的尊敬。但是誰又放心將整個國家的軍權交給一個“外來戶”呢?所以廉頗自從長平之戰後就像閒雲野鶴一般到處遊蕩,得不到重用這對於一位征戰沙場多年的老將也是難以容忍的結局。公元前243年廉頗病死於安徽壽春,壽春離廉頗家鄉河北定州可是有不近的距離,廉頗也能稱得上是“客死他鄉”了。

世人只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後來廉頗和藺相如到底如何?

廉頗,藺相如這兩位絕世名將其下場也是頗為讓人惋惜。藺相如出身低微但是面對國仇家恨時,能做到不畏強權兩次當面頂撞秦昭襄王,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老將廉頗與藺相如這兩人典型的不打不相識,從誤會到結下友誼,也是古往今來不可多得的文臣良將。只可惜造化弄人如果趙王聽從藺相如和廉頗的建議,或許趙國也就不會那麼快滅亡了。燕趙大地古往今來盡出英雄,“文死諫,武死戰”,或許也是對廉頗和藺相如最好的概括。

世人只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後來廉頗和藺相如到底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