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入川,留在荊州的4個人哪個是總指揮?諸葛亮只能屈居第二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兩人都得到了,但是卻始終沒有能夠再進一步。劉璋,益州太守,進取不足守成有餘的一個人,在面對張魯來襲時,縱然他兵馬多於張魯,可是他還是害怕, 所以請了劉備前來幫助自己,俗話說得好“請神容易送神難”,劉備就是這樣一尊大神。

劉備得到劉璋邀請後,只帶上了黃忠、魏延、龐統等人,而把心腹諸葛亮、關羽、張飛和趙雲留了下來,畢竟益州還沒有譜,是得先保證自己的根據地的安全吶。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消除劉璋的戒心,如果帶著一幫心腹戰將去益州,可能只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但誰也沒有想到,剛剛投靠劉備陣營的龐統被張任幹掉了。

劉備入川,留在荊州的4個人哪個是總指揮?諸葛亮只能屈居第二

龐統身死

這就讓劉備氣憤不已了,然後就把諸葛亮等人喊去了益州幫忙,留下關羽一人鎮守荊州,給後面關羽的敗亡埋下了隱患。那留在荊州的4個人哪個是總指揮呢?不可能雜亂無章吧,很多人都認為是諸葛亮,其實不然,並不是諸葛亮。

我們來看看《三國志》裡是是怎麼介紹的吧,後面有荊州很清晰的劃分圖: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先主收江南諸郡,乃封拜元勳,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

首先是關羽,可以看出,關羽是荊州重鎮襄陽的太守(當然是有名無實的職務,因為襄陽在曹操手裡呢)。關羽屯駐江北,其實就是說的江陵,江陵是荊州的糧草重鎮,是整個荊州防務的核心之地,關羽屯兵江陵,很明顯就是防備曹操的。

劉備入川,留在荊州的4個人哪個是總指揮?諸葛亮只能屈居第二

關羽

《三國志-張飛傳》記載:先主既定江南,以飛為宜都太守、徵虜將軍,封新亭侯,後轉在南郡。

張飛這個很好理解了,駐守南郡,和關羽互為犄角,就算曹操南下,張飛也可以快速的支援關羽,抵擋住曹操還是沒問題的。

劉備入川,留在荊州的4個人哪個是總指揮?諸葛亮只能屈居第二

張飛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諸葛亮的職位就很直接了,零陵、桂陽、長沙三郡都是諸葛亮管,看似管得最多,但實際都不是荊州的核心地方,而且都和東吳挨著的,一方面是想諸葛亮管好後勤,另一方面就是利用他的才幹繼續和東吳進行周旋,做好外交,防止東吳前來進犯。

劉備入川,留在荊州的4個人哪個是總指揮?諸葛亮只能屈居第二

諸葛亮

《雲別傳》記載:從平江南,以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代趙範,先主入益州,雲領留營司馬。

趙雲在這裡被封為了桂陽太守,其實就是一個閒差,純輔助諸葛亮的作用,也相當於諸葛亮的保鏢吧,諸葛亮和東吳打交代,身邊安排個保鏢還是很有必要的,趙雲就是充當一個保安隊隊長的職務,負責各地的安保工作,責任重大啊。

劉備入川,留在荊州的4個人哪個是總指揮?諸葛亮只能屈居第二

趙雲

我們從這張荊州佈局圖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出4個人的分佈位置,關羽和張飛就是在北邊主要防禦曹操的,諸葛亮和趙雲就在南邊籌集糧草和安撫東吳的,四個人的分工很明確,其實劉備這個安排也是有深意的,這樣均衡的分佈,可以少很多的摩擦,以關羽和張飛那高傲的性子,只聽劉備一人的話,那4個人如果放一起,還不鬧翻天了,還有就是為了不讓一個人獨領兵權。

劉備入川,留在荊州的4個人哪個是總指揮?諸葛亮只能屈居第二

荊州分佈圖

那麼這4個人誰是總指揮呢?經過分析相信大家已經一目瞭然了吧?這個人肯定是手握重兵,襄陽太守,督荊州事的關羽,而非大家所知的諸葛亮。

其實如果不是龐統意外身死的話,劉備順利拿下益州,張飛肯定會入川的,至於諸葛亮的話,非常大的概率會留在荊州輔助關羽,因為那時候在益州劉備身邊同時擁有龐統和法正兩個軍事天才,已經足夠了。

劉備親自取西川,對荊州的人員安排來說很恰當,4個人的職位分工明確,諸葛亮和趙雲手中沒多少兵,而關羽和張飛手握重兵,顯而易見的,諸葛亮不可能是總指揮,頂多算個參謀長,在演義中把諸葛亮吹上了天,關羽等人都對諸葛亮言聽計從,是不對的,總指揮肯定是關羽,諸葛亮最多排在張飛之前,關羽之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