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的後人姓什麼?有什麼歷史淵源?

芯疼比快樂真實


比干(gan第四聲),沫邑(今河南衛輝)人,是商紂王帝辛的叔叔。是商朝兩代重臣,商紂王連年征戰,使國力削弱嚴重,比干主張修生養息,紂王不聽。



後來周文王造反,紂王帶領朝歌和東夷各族俘虜去征討周。比干死諫要求固守朝歌,紂王不聽,以慢軍之罪處死比干。紂王與周武王對峙在牧野(河南新鄉北),結果紂王所帶俘虜大部倒戈,紂王大敗,在摘星樓自焚身亡。這次戰役史稱“牧野大戰”!


比干因諫而死,為國守忠,其氣節被周王稱楊。故而大力宣揚比干的為國精神,追封為國神。

比干的夫人為′媯氏有孕,害怕有禍上身,逃出朝歌,於長林(今衛輝市獅豹頭鄉龍臥村)石室之中生下男孩,取名“泉”。

周武王伐紂,天下大定後,找到了了比干的後人,得知遺孤生於長林,便賜姓“林”,改名為“堅”,封地博陵(今河北安平縣)。

比干成為“林”姓始祖,後來由於歷史原因,林姓很多遷往南方的江蘇,浙江,廣東,福建等地,也逐漸遷到了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被稱為“南林”。目前,已經舉行了多次紀念比干以及林氏的省親大會。比干廟位於河南省新鄉市的衛輝。


路遙lgy


比干,是商朝宗室大臣,為子姓,是文丁之子,帝乙之弟,商紂王之叔。他曾是其兄帝乙的託孤重臣而輔佐於商紂王。比干為人剛正不阿、對商朝忠心耿耿。同時他敢於直諫和為民請命,然而商紂王卻荒淫無度、殘暴濫殺,從而忠心耿耿的比干被殺。


比干雖死,但是他的忠義之心卻深受周室的敬佩,後來他被追封國神。並且後世對他也非常推崇,比如到後來的唐朝唐太宗時期,還為他封諡號為“忠烈”。宋仁宗為其後人姓氏家譜題詩。元朝時為他立碑塑像,清朝時為他修復比干廟等等,可見後世對他的推崇、敬佩之心。

對於比干,頗為熟悉的就是《封神演義》中的形象,他因被妲己所恨,結果被殘忍的商紂王處以挖心之刑,但武王伐紂成功後,姜子牙封神,比干被封為文曲星。對於文學作品《封神演義》中的情節,這裡就不多做解釋。

宋朝時期的宋仁宗曾為比干後人姓氏家族題詩,比干為子姓,那比干的後人姓什麼呢?


比干忠心直諫被殺後,後來武王滅商成功,因為比干忠義的高尚氣節,所以深受周室的推崇敬佩。而在當初比干遇害時,他的夫人已經有了身孕,其夫人為了能保住比干的孩子,於是就逃到長林避難,後來在長林生下一子名為堅。

周武王滅商後,因比干的高尚氣節,所以比干被追封為國神,同時當週武王知道比干還有後人在時候,就派人四處尋找。後來周武王知道比干之子是在長林出生,於是就以林為姓,賜他姓林,故而比干之子就是林堅。同時林堅還被封為博陵郡公。

故而,比干的後人也就說是姓林,比干之子林堅為林姓始祖,而比干則為林氏太始祖。


林姓是一個多流源姓氏之一,比如源自子姓、姬姓、少數民族改姓等,當然林姓的得姓始祖則為林堅。比干原為子姓,所以林姓中源自子姓的則就是比干之後。林姓在中華書局刊印的《辭海》合訂本中記載的是:

“林,姓也,史謂殷比干避難長林之山,因以林為氏。”

中孚鑑


比干是商紂王帝辛的叔叔、商王文丁庶出的兒子、帝辛之父帝乙同父異母的親弟弟。眾所周知,商王朝的國姓是子姓。因此,比干其實是姓子的。之所以叫比干是因為他的封地在比這個地方,故而以封地比為氏,即人們常說的某姓某氏,比干是子姓比氏。秦以前的中國男子稱氏而不稱姓,所以比干雖然不叫子幹,但他的的確確是姓子的。



所謂姓氏,姓是主幹、氏是分支,不論分出多少個氏,他們的姓永遠是相同的。著名的楚懷王熊槐和屈原,雖然一個是熊氏、一個是屈氏,但他們都姓羋。因此,比干的後代必須是子姓!這一點沒有疑問。最大的問題不是姓,而是氏。



比干既是商紂王帝辛的叔叔,又是帝辛的父親帝乙留給帝辛的託孤輔臣,倚老賣老在所難免。在一些政治問題上,比干與帝辛發生了嚴重分歧,比干時不時仗著是叔叔、又是託孤輔臣,與帝辛硬頂、嚴重掣肘了帝辛的王權。最終,帝辛對自己這位叔叔痛下殺手,除掉了比干。換言之,比干之死是因為叔侄之間的權力鬥爭,而不是什麼商紂王帝辛聽信婦人之言濫殺無辜。在帝辛誅殺比干時,比干有孕在身的媯姓夫人(從年齡來看,很可能是妾;從媯姓來看,不排除繼妻可能;但原配正室的可能性不大)逃出了都城並在長林這個地方生下了比干的遺腹子,取名泉。



周武王滅商之後,為了抹黑商紂王帝辛以強調自身滅商的“合法”性,周武王開始不遺餘力吹捧比干,開始了“造神運動”,將比干塑造成了“神”一般的存在並封比干為幹壟,視為國神。與此同時,周武王又命人四處尋找比干的後代。功夫不負有心人,比干的遺腹子泉最終被找到。後來泉以出生地長林的林為氏,改名堅,被周武王封在博陵。戰國後期至秦王朝建立,隨著分封制的逐步瓦解、郡縣制的大面積推行,姓氏分家的基礎已經失去,姓氏趨於統一,而林堅也成為了後來林姓一支的始祖。



也就是說,比干的後代中至少有一個姓是可以確認的,那就是林姓。如今的林姓中有一部分就是比干的後代。但是,由於先秦古人姓氏分離,部分小宗秦漢時期索性以氏為姓。因此,比干的後代中或許還有其他姓,說不定您就是比干的後代也不一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