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恨綿綿,王安憶《長恨歌》的兩位女性

談到女性形象的描寫,讀者的固定思維都會出現"男性",即女性形象的描寫通常會與男性形象捆綁在一起,很少說會出現一個獨立的女性個體去完成一個故事,但是當男性作家去敘述兩性關係時,與女性作家的敘述角度也會出現巨大差異。關於女性與男性的捆綁,在王安憶的代表作《長恨歌》中,這一差異性更為明顯。兩性關係是一個實在的命題,《長恨歌》裡的王琦瑤與蔣麗莉便是以強烈的自我選擇性去闡述了這一命題。

此恨綿綿,王安憶《長恨歌》的兩位女性

王安憶筆下的王琦瑤,有著典型的上海女人風情。她是閃耀的,有著絕對的美豔與聰慧,能在那一段苦痛的日子裡活得從容不迫。她的故事,若是挑剔一下,按傳統觀念來講就是缺一個能依靠終生的男人,否則就是完美的了。她有學識,是專屬於女人的學識——她懂得如何表達,懂得如何穿衣打扮,懂得如何展現與保持自己的女性魅力。

王琦瑤的風情不僅是在她的皮相,而是一種內放的風情,讓人千般百般都拒絕不了,尤其在兩性關係中,這明顯體現出其主體性。在感情的選擇上,王琦瑤的一生經過了六個男人:程先生、李主任、阿二、康明遜、薩沙和老克臘。關於這六個男人的描寫,在王琦瑤表現的對比下,他們是稍弱的,性格中或怯懦逃避、或平凡中庸、或墮落自私。就算是兩性關係似乎稍占上風的李主任,在我看來他的影像始終是模糊的。王琦瑤與這六人全都有愛,只是程度不同、性質不同,雖然有些感情經歷看起來是荒誕的、是脆弱的,但都是王琦瑤自我選擇下的結果。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王琦瑤的感情關係裡,父母是缺席的,親人是缺席的,永遠不缺席的只有王琦瑤的內心,只有王琦瑤的自我選擇。

此恨綿綿,王安憶《長恨歌》的兩位女性

王琦瑤對於女兒薇薇也是如此。在某種意義上講,薇薇就是王琦瑤選擇並負責的"產物"。王琦瑤關心薇薇,但從來不會刻意地去管制,這在於王琦瑤掌握了自我主體性。所以在她的觀念裡,她也同樣賦予薇薇一個主體性。

其實王琦瑤是看通透的了,也反映在她的日常的瑣碎言語以及結尾處的那一幕長燈:有那麼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王琦瑤眼中最後的景象是從客體的角度觀看自己,不再僅僅是人生走馬燈的場面,而更像是抽離了個體本身對自己的一種觀看,將死者與鮮活的鴿群所形成的對比是極具衝擊性的"對面盆裡的夾竹桃開花,花草的又一季枯榮拉開了帷幕。"文章以人起筆,又以草木作為結局,我們所看見的是生命的延續,又一季的花草能夠拉開帷幕,這意味著一個全新的開始,對於王琦瑤的選擇,我們作為讀者、或是說徹底的旁觀者,是不必一定要持否定態度的,每個人對於自己的人生都有所探討和出離,王琦瑤自己的人生對她而言已經做好了足夠的預設與準備,女性為自己承擔選擇的責任也是一種精神和個體的自由。

此恨綿綿,王安憶《長恨歌》的兩位女性

王安憶描寫的蔣麗莉,雖也是上海女人,卻截然不同於王琦瑤的性格,唯一相同的,就是固執,那份"我選擇我負責"的固執。在她的家庭裡,她的母親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姨太太,父親也是很久才會回家一次,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裡,蔣麗莉的被愛得太少。在文章前部分的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到蔣麗莉是自卑的,是不善於與人交往的,可是蔣麗莉卻從來不說屈服於誰。學生時期她喜歡與王琦瑤交朋友,於是她是掏了一整顆心給了王琦瑤,雖然這其中不排除有一點點"虛榮心"的成分,但可以看到的是,她對於友情的選擇,是負責到底的。

此恨綿綿,王安憶《長恨歌》的兩位女性

雖然被愛得少,但蔣麗莉卻是強烈地去愛別人。在兩性關係中,她一生只愛程先生一個人,甚至因為程先生喜歡王琦瑤,她忍著心痛都去幫助、去照顧王琦瑤。在大多數讀者看來,她是"痴",是"蠢",對於她的態度是不屑,是同情。但在我看來,也會有不少讀者會因為她的真而喜歡她。蔣麗莉的選擇還在於她對於革命的熱忱,對於黨的熱忱。她選擇了黨,也一直在為入黨而努力。投身了革命以後,蔣麗莉性格變了,變得外向,變得鋼了,不再是那個只會寫風花雪月的小女生了。但其實在她骨子裡,還是當年那個蔣麗莉,還是那個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到底的蔣麗莉。

此恨綿綿,王安憶《長恨歌》的兩位女性

蔣麗莉選擇嫁給了平淡的丈夫,選擇生下了三個她自己"嫌棄"的"一股臭腳丫子味"的兒子,對於這段感情,只能說她幸運在,丈夫和婆婆待她很好,儘管她沒有獲得她想要的愛情,但把她的經歷(除去癌症)放在現代社會,這樣平平淡淡和和睦睦的家庭,是很多人都想要追求的。毋庸置疑的是,這段感情也是她自主選擇的結果。然而往更深層次看,她嫁給了一個她不愛的男人,只是身體上的妥協,精神上依然沒有妥協。她精神上選擇的是程先生,就算是精神上的負擔,她也同樣是為自己的感情所負責。"現代價值學理論十分重視生命感受對於個體生命的價值,不僅關注生命的美感體驗, 它還關注生命過程的自由。"忽略掉"愛而不得"的成分,可以說蔣麗莉的一輩子都是自由的,是具有主體性的。

此恨綿綿,王安憶《長恨歌》的兩位女性

即便王琦瑤和蔣麗莉兩人最終的命運都不是世俗意義上的"完滿",但在另一個角度下,她們對於人生的選擇確實做到了選擇與負責。也許這就是女性視角下對女性的見解,即使在糾葛複雜的兩性關係裡,女性也能做到最終為自己的人生選擇負責。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方面,做選擇總是難的,因為後果難測,怕會後悔。但是如果能做到"我選擇我負責",人生倒是沒有什麼遺憾可言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