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憶:好的作品是熬出來的心靈的味道

王安憶:好的作品是熬出來的心靈的味道

少讀王安憶的書,只知道她有本很出名的書《長恨歌》,就連這本很出名的書,也沒有看,實在有愧。對於她有一個出名的老媽—茹志娟,所以對她有些偏見。以為她是以裙帶出名,沒有功底。偏見害人不淺,我是體會到了這個道理。

王安憶:好的作品是熬出來的心靈的味道

某天到圖書館去借書,不經意發現,有一本王安憶的書《窗外與窗裡》。不起眼的封面,一看還是一本散文集。對於散文,有強烈閱讀的慾望。拿起翻看了幾頁,內容還不錯,就順帶借了出來。現在很少看小說,對小說有排斥,不知道緣故的排斥。有時間更願意讀一些散文,隨筆之類的文字。我發現一個問題,一段時間對歷史性的散文情有獨鍾。去年讀到一本《正在消失的文化》,一本歷史性的隨筆。想象著作者那種走走停停,邊走邊寫的狀態,心裡就有很多的嚮往和期待。雖然內容有點讓人觸目驚心,原來每一天那些古老的文化,都在漸漸消失。而現代人毫不知道珍惜,實在有些遺憾。筆者能夠把這些即將消失的文化,寫出來也算做了一件好事,至少以後還有人能從紙上看到這些。

花了幾天,終於慢慢地把這本《窗外與窗裡》看完。合上書,對王安憶有了更多的瞭解。原來以為她可能能把小說寫好,不一定能寫好散文。但是《窗外與窗裡》,改變了原來的想法。質樸的文字,真摯的情感,不脫離帶水,不矯揉造作,很乾淨,很乾練。裡面寫了很多的文人,像魯迅,蕭軍,史鐵生等。聽她講這些人的事情,又外有一番滋味。寫旅行,寫舊事,都很有滋味。一本散文集,就這樣不經意間,感動著讀者,就想在煮茶一樣,慢慢煮,細細品。其實好的文字,不一定要多麼華麗,文句要多麼迂迴曲折。平淡中有真情,老老實實寫字,踏踏實實做人。或許還是有道理的。這本書還是值得讀,讀後也有很多的收穫。見過太多文字的堆砌,在矯揉造作的呻吟。還在自我陶醉,但是別人好像還是很有市場的。所以說市場是不是評價一本書的標準,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寫得好,不一定賣得好。賣得好,不一定就是好作品。只能說在一定時期一定階段上,賣的好的寫得爛的作品,迎合了一份人的審美價值和心理需求。

在作文上,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喜歡平淡的娓娓道來,不留痕跡。有種人寫作,就像一個旁觀者,事不關己的敘述著別人或真實或虛假的事情,但這不是情感的冷漠,而是把激情冷處理。就像王安憶這本書,在文字上不出彩,卻能在字裡行間見到久違的真情。現在喜歡一種文字,就像櫻花凋落後散落一地的狀態。散落的姿態,美的氣質,躍然紙上。多好的一種狀態,作者漫不經心,讀者隨心所欲。只要情感的交融,即使對觸摸到的文字,沒有真切感,也會心領神會。

我想好一個好的作家,就像古龍筆下的小李飛刀,手起刀落,乾淨利落,靜若處子,動若狡兔。談笑間,飛刀已出手傷人。喜歡看小李飛刀臉上淡淡的笑容,就像喜歡讀那些看似平淡如水實則百味雜糅的作品一樣。高手過招,勝在從容淡定。

作為上海的一個女作家,住上海,寫上海。在文壇,上海有五王一陸之稱。全是女性作家,她們用女性的視角,用細膩的筆觸來寫,其實也很好。很多時候,更願意讀女性作家的寫的東西,也不知道什麼原因。總認為她們寫的東西,有生活的味道,染上生活味的作品,更加讓人覺得溫暖。

王安憶:好的作品是熬出來的心靈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