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自飄零水自流-王安憶《天香》讀後感


花自飄零水自流-王安憶《天香》讀後感

1.

《天香》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刊發於《收穫》雜誌2011年第1期和第2期,全文刊登《天香》三卷:《造園》,《繡畫》,《設幔》。這部32萬字的新長篇小說涉及明清文化題材,文字清雅細膩,場景片段彷彿《紅樓夢》,但是從立意到人物又完全不同。很多人說,它描繪了明清時代的一幅清明上河圖景,同時試圖從歷史源頭來梳理上海這個城市的文化來源。

但是王安憶個人一直否認自己是書寫歷史的小說家,除了謙遜之外,應該也是女作家的寫作本能——關注一個故事遠比關注一段歷史來得有興味,敘述一個故事裡的人又遠比敘述一個奇情的故事本身來得動人。著眼處都是人間煙火,以及人間煙火氤氳出的或者朦朧或者激揚的情緒。捕捉到一點點,梳理成書。也許因此和歷史大事件靠了邊,比如王安憶更早的作品《長恨歌》,上海小囡王琦瑤的一生,從亭亭玉立的弄堂之花,到上海小姐,到李主任寄養在愛麗絲公寓的外室,以及解放後和小開的露水情緣,哪一章哪一節沒有歷史的巨手在底下攪動風雲,然而人物的成長始終跟隨的只是面前的方寸之地,以及心裡兜來轉去的那一些些愛恨情仇。所以,歷史的歸歷史,命運的依舊歸命運。

花自飄零水自流-王安憶《天香》讀後感


2.

不知道作者在寫《天香》的時候是否有意規避了許多人物該有的強烈的情緒,又或者是這個故事中高閣大戶的背景使然,申家幾代女性個個都是綾羅堆成的女觀音,粉面含春,不怒自威,又常懷悲憫。

先從小綢講起。本來和申家公子柯海是一段門當戶對的佳緣,十幾歲沒有吃過苦的大家庭小女兒的情愫,撒嬌和撒潑都來得讓人萬分愛憐,不忍釋手。原以為就著兩人的小情愛和紅樓夢的格局洋洋灑灑寫上大半本書——畢竟前面有那麼多的奼紫嫣紅,春風得意,恨不得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場景:比如挖空了心思的造園子,不光造園子,還要選好楠木蓋高樓。蓋好了楠木高樓,還要請人來賞玩。夏日傍晚的蓮燈會,冬日裡滿世界找常開不敗的蘭草,更不用說全家人還要學著市井人家的模樣開各種雜貨小賣鋪,過一過小商小販的癮。總之是說不完的鮮花著錦,烈火烹油。

誰知,人的變幻和環境的變幻一樣快,或者想保持這樣一種天真無邪根本就是世人的痴想。柯海在家和小綢過了兩三年蜜裡調油的好日子,終歸還是敵不住外面廣闊世界的誘惑,乘船遠遊去了。作為世家子弟,又不迫切的需要功名來光宗耀祖或者賺取衣食,本是世界上最輕鬆的營生,只要不作惡不犯渾,基本上就是裡子面子都光鮮的一生。

那麼,娶妾算不算呢?當然不算。那是那個時候極為普通甚至風雅的一件事。比如柯海的父親到了中年偶遇一個村姑十分合眼緣,只可惜已經是人家的小妾了,他就心心念唸的也娶了一個村姑回來。雖然樣樣比不上那一個,但是自己心裡對自己的衷腸十分的滿意和感懷。柯海以儆效尤,在一個姑娘的繡坊門口覺得自己到了桃花源的深深處,連姑娘的臉面都沒有看清就動了念想。世家子旁邊多的是煽風點火的人,他糊里糊塗的就答應了娶回來做妾室。

但是他顯然小瞧了小綢,或者他從來也沒有懂過她——反正就是辦家家酒的風光快活的一生,多一兩個人加入又有什麼不同?父輩現成的例子不是擺在眼前麼?可小綢先是將自己和女兒鎖在房裡做璇璣圖,“

徘徊宛轉,自為語言,非我佳人,莫之能解。”效仿前秦時候才女蘇慧挽留丈夫竇將軍的一片心,可是她自己到最後也知道自己是錯付了,借用柯海兄弟鎮海的話說,就是“柯海並不是情薄,只是稟賦不如小綢厚重,所以不能相稱,兩人都苦。不止是兩人,還有第三個,楠木樓上的那人,也苦。像自己和媳婦,恬淡地相處,細水長流,或可長久也說不定。”於是,自己將璇璣圖燒燬,看都沒有拿給柯海看上一眼。

被他娶回來的閔姑娘也是苦主,一來她沒有機心爭寵,二來柯海此時又開始惋惜和小綢的一段情故意將她冷落。本來處在家族蒸蒸日上萬物升騰裡的三個人,硬生生將日子過出了幾分酸楚。更不用說沒多久,前些時候還暗自慶幸自己生性恬淡的鎮海,媳婦不幸早逝。鎮海心灰意冷的出家修行,更是讓這個大家庭多了幾分榮華富貴都掩蓋不住的悲慼。


花自飄零水自流-王安憶《天香》讀後感

3.

有了這樣一個故事打底,後來的故事怎麼讀,讀者都有一種小心翼翼,怕那些花好月好下藏不住的悲情動不動就從哪裡冒出來在眼前打個滾,讓人眼睜睜的看它帶走點什麼而無可奈何。好在世家子弟不缺玩意兒,這邊廂小綢和閔姑娘以針繡泯了恩仇,並且帶領園子裡一眾姑娘媳婦開始了“天香園繡”,那邊廂柯海開始大肆造墨。上好的材料,曲折的運輸,絕佳的書香雅趣,可是一向視墨如寶,連出嫁都帶著幾箱輕易不肯拿出的寶墨的小綢硬是沒有再動半點心——人和人的情意就是這樣,可以一往情深不知所以,也可以一句話一件事就打消得無影無蹤。這邊的造墨無論從工藝還是人情都沒有達到效果,可是那邊的“天香園繡”卻因為精湛的繡工和詩書的底子而流出了閨閣。

到了第二代鎮海的兒媳希昭這裡就又是新生又是轉機。首先申家擇媳跳出了他們世家的框框,雖然小綢心裡不斷打鼓,但是一方面各個世家都開始式微,老的世界開始動搖,新的世界正在建立。雖然閨閣之中感覺不到變化,但是一代新人的想法總歸還是不同。就是這一點不同讓天香園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希昭天賦異稟,大膽摒棄了繡品只做閨閣之物的傳統,開始著眼於閨閣之外,開始繡畫,讓“天香園繡”更加大氣而堂皇的讓人當藝術品買去珍藏,而無需避諱被人揹後議論說申家沒落到需要女眷靠女紅換錢。

這本書裡的男性都叫人失望,彷彿蜜水裡泡大的男孩子就是少了幾分剛正之氣。柯海剛剛和小綢蜜裡調油,一出去就對外面的繡娘動心;鎮海一看賢妻已逝,撒手不顧兩個黃齒小兒,自己遁入空門。希昭的丈夫阿潛倒是一個情種,還沒結婚時聽說到她,就暗暗心裡決定。即使後來有家世模樣更好的女孩子,也沒有移情。但是,對人移情還有一個埋怨的理由,對事移情卻是讓人感覺吃了一個啞巴虧,訴都無法訴。

阿潛偶然在朋友處聽到一次弋陽腔之後,彷彿漂浮以久的魂魄和心魔找到了歸處,再加上大家子弟從未吃過苦,連情愛的苦都沒有吃過,這下終於找到一個可以吃苦的理由。他不告而別,就在宴席上跟著弋陽腔班子瀟灑闖蕩江湖而去。再找回來已經是好幾年。而這幾年中,希昭代表的“天香園繡”掙得多少名頭,完全晃得他睜不開眼。尤其是希昭的一幅繡品換得了一副可遇而不可求的上好棺木給老夫人安葬的時候,大家才真正知道家裡的這一幫女流實際上早不讓鬚眉。

阿潛從此就被遮擋再沒有發過聲。本來是肩並肩的伴侶,結果變成其光芒之下,一個專為“天香園繡”四處宣傳的掮客。讀者不是希昭,無法揣摩她後來的心境。只能從後來她的冷淡和淡定中窺測到一點點。這本書看似清明上河圖,實際上和《紅樓夢》一樣,專為世間女子做傳,而世間女子苦命的居多。希昭這一篇翻過,到了她的侄女蕙蘭。

花自飄零水自流-王安憶《天香》讀後感


4.

蕙蘭本來是綺羅叢中最嬌養的女孩子,她名字的來由就是因為她出生在她祖父滿城去尋找貴重的冬日蘭花的那一年。這樣的女孩子後來在一次偶然中被無甚根基的新進的秀才家看中,居然一說即合。只能說緣分天定以外,申家的衰敗也可見一斑。但是大家雖有疑心,但是從來沒有這麼放在面上過:申家連給蕙蘭的嫁妝都湊不出來——當然,不是那個湊不出來,而是湊不出以前那樣的排場來。總算是有好心人解圍,因為嫁妝拖了又拖的婚禮才得以舉行。

可惜的是,蕙蘭的丈夫張陛不是個有福氣的人,兩人的心緒還在調和中,眼看著這對小夫妻可以修成一對不理大家繁俗的俗世小兒女,張陛就撒手人世,留下孤兒寡母十分的悽慘。小戶人家的窘迫在失去頂樑柱後暴露無遺,開門七件事,事事都需要銀錢,大哥轉身投奔媳婦家去入贅,大媳婦還攛掇著新寡的小媳婦蕙蘭改嫁——完全沒有壞心,相反是務實的好意,但是被蕙蘭一口回絕。

她潛心鑽研繡術,另闢蹊徑的為寺廟開始用髮絲繡佛像,並且本著一顆悲憫之心,將清雅脫俗高入雲端的“天香園繡”技藝傳給了兩個貧苦的女孩子,只為她們能夠不為自身所困,能夠靠這一技之長在世間尋得一個安身之所。

結尾時的篇章“遍地蓮花”讓人讀起來眼眶發熱,雲端的錦繡留在雲端自是人間一段縹緲傳奇,可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難道一曲終了人不好花不紅的時候,這一門技藝和這寄託了多少閨閣思緒的本領就此停滯失傳?人經歷亂世沉浮時總能找到自己安身的夾縫,技藝也是,“希昭想起天香園裡的繡閣,早已成殘壁斷垣,荒草叢生,不想原來是移到坊間雜院,紆尊降貴,去盡麗華,但那一顆錦心猶在。院裡地上花影團團,希昭走了進去。”舊時王謝堂前燕,直到飛入尋常百姓家,才就此開枝散葉生生不息。

花自飄零水自流-王安憶《天香》讀後感


5.

本書讀完,有一種讓人覺得目眩神迷的惆悵。好多好看好玩的場景歷歷在目, 但是彷彿是一頭被拉著的不斷捲動的滾軸畫卷,過去了就過去了,多片刻也不停留,心還在物已非。

天將黑未黑之時,賓客已入座,吃著西瓜,就見水面綠幢幢的荷葉間,慢慢駛進一艘小船,船上人舉一支火捻,朝荷花芯子裡一點,亮起一朵荷花。火捻子左右前後點著花芯,左右前後的荷花一朵一朵亮起來,花瓣透明,映出花蕊絲絲,香霧瀰漫而起。天黑下來,遠處的花也亮了,原來,是有十來艘小船,四面八方駛過來,火捻子四面八方點過來,不一時,一池子的燭光,何止千點萬點,萬萬點都有。天上的星星也出來了,不曉得天是水的倒影,還是水是天的倒影。座上客斂聲屏息,生怕稍一動靜,驚醒一個夢。

而且真的是夢,夢裡人猶不知,不懂得營營役役,不知道如何讓好日子細水長流。讀者只能看著他們想著各種方法呼喇喇的造出各種新鮮的玩意來花錢,只為了那一時的歡欣和沉溺。成人的灑脫加上孩童的心思,讓人不忍苛責。

書中對於各種玩意都有涉獵和講究,從建房,到識木,到採石,到造墨,等等等等,傳奇野史鬼神出動神乎其神,都是風雅誘人的談資。關於刺繡的描寫自然是最多,從如何養蠶到如何闢絲都十分細緻。

只一色靛藍,卻有無數層深淺,交替過渡;莖葉或長或短,或舒或卷,或剪或連,上下應和,左右勾連,迂迴轉折,像是有無窮盡的繁衍生息,鋪陳足有七尺寬,丈二長。又看花繃上方竹架,垂掛千絲萬縷,不像是從線裡闢開,而是蟬翼、竹衣、花瓣覆的一層膜,遠山上的煙波。分開看,千差萬別;合起來,分明是一色藍;迎著光,透明無色;影地裡,一重霧,漸次濃上來,又漸次散下去……

但是最動人的還是那一片女兒心思。尤其是從小養尊處優的蕙蘭重新拿起繡針不是為了玩樂,而是為了家用的時候,讓人覺得既明媚又辛酸。“一拈上針,做姑娘的歲月就好像回來了,耳朵邊是燕子的呢喃和人聲嘁喳,是在繡閣裡呢!池子裡的荷花幾乎映在窗欞,知了在柳條上盪鞦韆。身前身後則是織錦和彩繡,細細密密,層層疊疊,絲絲縷縷,婆婆娑娑。那歲月好比珠簾,揭開一重,又有一重;揭開一重,又有一重,丁零作響,就是看不到頭,分明是鏡中月,水中花。再又一重放下,閉上一重;一重放下,閉上一重,眼前一陣繚亂,好一時方才風平浪靜,眼前又是一張繡繃。針下是一朵長瓣子花,吐著蕊,都有花香撲面而來。

我個人覺得寫得最最奪人心魄的是弋陽腔的描寫。“阿潛出神中,第二曲又歇了,水面上下竄著千萬針似的小東西,也歇了,水平如鏡。那樂音本是轉瞬即逝,無影無痕,卻在曠夜淼水之間得了魅,變成有形。月亮更豐潤了,盈盈欲滴,似乎池子都是它注滿的。板子憑空打了兩響,阿潛渾身一激靈,那板子越來越急驟,弦管聲起來。雖只三人,卻好像遍地皆是,滿池的蓮花都開了,真是華麗啊!阿潛幾乎落下淚來,三曲奏畢,月兒方才偏西,軒內人復又隱入暗處,魚兒回家,蓮花謝了,星星升上天穹,高而且遠。”

輾轉上下,眾人幫腔,翻雲覆雨,鼓與板一路盤旋,宛如流水繞礁,山風過林。水榭裡一片靜,人人瞠目結舌,魂魄全飛。哲言道:大音希聲,此地卻是大音大聲,無限喧譁,是匯天地人的嘈嘈一併,如同江河匯大海。眾聲越響,非但不能掩蔽那一具高腔,反而將其託得越高,周遊迴盪,無拘無束,如同野唱。許多字音吐豆子一般吐出,並不能辨清字義,只聽那音律節奏,鏗鏗鏘鏘,像煞大喜,又像煞大悲,再像悲喜交加,遍地湧起,不是你我他的,是你我他全並作一起。正悵惘失所,高腔陡然剎住,眾聲收起,再然後,三擊鼓,一曲罷了。

想那阿潛本是世家子,多少好聽好玩的東西沒見識過,偏偏被這個攝取了魂魄,彷彿也是一段孽緣。只是這段孽緣,他的大伯母小綢冷眼總結的再正確不過:“看著阿潛孩子樣的臉,小綢忽就看見了柯海年少時候的樣子,她這才看出,申家人都是一種人,無邪、無憂、無慮,因此而無賴。

花自飄零水自流-王安憶《天香》讀後感


他們來到人世間就是為了好好的遊樂一場,沒有闖禍沒有造孽已經是給祖宗爭光,要談對人對物多少深情都談不上。今天喜歡了多多接近一下,明天有了新鮮玩意,趕緊再去開開眼。沒有生存的壓力,讓這幫天香園的男子更加的多情也更加的薄情。這樣的人物形象總像是隔著一層雲霧看畫,隱隱約約,因為七情全部都不在面上,面上只有聲色犬馬。而作者總還特意把他們拉到更廣闊的世界裡去尋找美和美的意義,不拘於某人,某物,或者某處。信馬游韁,處處都可如畫,時時都能唱和。

這樣明顯的紈絝雖然沒有具體而龐大的傷害本質,但是很自然的讓“天香園”的幾個出眾的女人拔了頭籌顯出風骨。因為時代的限制,她們一輩子被幽禁在自己的一方天地裡,出又出不去,身邊的人又熱絡不起來,寄情於針繡不得不說是一條體面而高雅的出路。剛開始也許只是為了消磨時日,可是後來大廈將傾的時候,不光是蕙蘭的小家,連申家這樣的大家也要將女眷的女紅算計到收入中的時候,這閨閣中的幽思閒情為她們增加了難言的志氣和光彩。

6.

但是總還是覺得有一點點因為審美需求而刻意為之的矯情。小綢是個難得的剛烈性子,而且收放自如。自從柯海娶妾後,真正言必出行必果,一輩子再不和他說話親近,實實在在用自己的一生給他一個錯失所愛的教訓。而且後來長了一輩之後,還險些做了蠻橫不講理的魚眼珠,差點拆散希昭和阿潛的天定姻緣。但是作者彷彿不在意這樣的一代新人換舊人,新人的時代一到,舊人的確都紛紛暗淡很多。

希昭甫一出場的時候是多麼天真淘氣又可愛的小姑娘啊,讀者是用希昭祖父的眼睛一天一天看著她長大的,都知道這個小小姑娘以後必定不凡會有大作為。可是大家又只猜對了一半。她用繡畫將“天香園繡”發揚光大之後,她的故事也偃旗息鼓。阿潛的失而復返彷彿對她的人生已經再無影響——失去的慘痛都已經在她的一筆一筆針繡裡補償。到她這裡,“天香園繡”的價值已然凸顯,在岌岌而危的大家庭轟然倒塌之前,就是以她為首的繡品努力維持著大家的體面。

蕙蘭更不必說。她夫君的早逝十分的讓人憐惜,她後來守寡的凜然更讓這憐惜多了一層。她的決定自然是符合她大家閨秀高潔的身份的,帶著“強於汙淖陷渠溝”的決絕;二來也是作者極力保持的唯美。彷彿“天香園繡”即使這樣落魄到市井之間,但是骨子裡一定有一些不肯屈服不肯媚俗的風骨——作為彼時的女子,大概不肯嫁人就是一條比較直接和容易被辨識的保持風骨的路。就連蕙蘭收下的兩個貧苦人家的女兒,也信誓旦旦說以後絕不嫁人。“不嫁人”成了繡品和技藝純潔精深的保證。估計大部分讀者都會覺得此處有些人工雕鑿的不染風月的痕跡,幾個別具才華的女子被推上了蓮花寶座,變成人間的菩薩,容不得一絲褻瀆和浸染,專讓世人看到她的才華熠熠生輝。

花自飄零水自流-王安憶《天香》讀後感


7.

或者通觀全書,作者一直希望弘揚的是一種大愛,這種愛是愛一方的風土,愛一處的花鳥蟲魚,愛一方的人間絕色,而不是細緻而微到某一個人。這樣的設定不太符合大部分小說的構架或者讀者的期許,但是作者功夫極深鑽研極深,各種風物人情寫得繪聲繪色,所以讀者即使這樣的沒有抓撓還是不忍釋卷。

而且作者分明帶著洞悉人世一切悲喜的憐憫和無奈娓娓道來,比如明明佳偶天成卻後來恩情斷絕咫尺天涯的柯海小綢,比如眼看有望其樂融融可是就是被迷了心神的棄希昭而去的阿潛,更不用說後來蕙蘭的悲情。即使這“天香園繡”也帶著幾分命運的冷面冷心的翻雲覆雨手。

小綢明明記恨柯海娶了閔姑娘為妾,可是後來不得不和閔姑娘一起為鎮海的媳婦繡屍身的包裹,這樣的陰差陽錯咬噬人心又是這樣的不偏不倚珠聯璧合;小綢明明自己有女兒,鎮海媳婦也有女兒,但是這“天香園繡”偏偏是在小綢當初心裡有些微詞的外姓人希昭手裡打開局面;後來更是離奇,一直懵懵懂懂的希昭的侄女蕙蘭,在貧苦家庭裡勤勤懇懇當著小媳婦,為了補貼家用而不得不為寺廟繡佛,而終於到此時,此技藝的任督二脈突然打通:天生萬物,技藝也是萬物之一種,生來就是造福於人,與其鎖在高閣,不如廣為流傳讓更多人受益。從此不光得到繡品的人有福,以刺繡為業的人也因此而立於天地之間。

作者在這裡是代天地書寫,人世間的種種煩惱,至大也不過百年,從時間的滄海看來,仍然不過是滄海一粟。而且此時翻湧的煩惱和彼時翻湧的煩惱並沒有什麼不同,所以還不如放大眼量,欣賞這博大風物菁華。讓我歌一曲,請君側耳聽。此歌不再講述人間的長愛長恨,而是吟詠著繁華過後,花朵都會飄零,唯有至善至美永存,不如流連記取。

花自飄零水自流-王安憶《天香》讀後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