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孫權勸學》裡面,孫權說過“好讀書,不求甚解”,讀書不求甚解有用嗎?

問軍一杯酒


“不求甚解”意思是隻領會大意不在字句上過分追究,現在多形容用心不專。那麼讀書不求甚解有用嗎?其實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在實際讀書中,我們會經常遇到不求甚解和刨根問底的矛盾,關鍵在於如何把握。下面討論一下讀書不求甚解的好處和壞處。

讀書不求甚解的好處:

1. 知識如海洋,學海無涯,而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難以做到在方方面面求其甚解,刨根問底。不求甚解講求知其大意,領會其精髓,在拓寬知識面上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每個領域,每門學問,都是有非常深刻的理論,除非你是某個領域的專家,致力於研究某個目標,否則你很難刨根問底,對每個機理都瞭解透徹。

在你廣泛閱讀,拓寬知識面等時候,不求甚解發揮其應有作用。

2. 讀書時很多時候不需要全面深究,很多細枝末節並非關鍵,你首先是要把握住重點,如果重點都把握不住,核心點抓不住,那些細節有何作用?正如汽車,如果發動機有問題,你還在在意車上某個按鈕形狀嗎?

這其實是一種讀書方法問題,在很多時候,只需要掌握其要義即可,很多知識不需要花過多精力鑽研,因為它對你不一定有用,你對它有一定了解就足夠你侃侃而談,以及知其原理,不會產生那麼多為什麼(比如汽車怎麼會跑)。

3. 有限的時間可以瞭解更多的原理和方法,在用到的時候再去深究。比如你做科研,你得了解大量的方法、每種方法的特點和適用的場景,在後面遇到問題時,能產生靈感,想到以前看到的某種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然後再回過頭去深究。如果你沒有原始積累,沒有對一些方法有一定的瞭解,很難提高效率,有效解決問題。

4. 有的知識受限於閱歷、腦力,很多時候你會有這種感覺:當時怎麼也理解不了,後面恍然大悟。讀書也是一樣,有些不懂的可以先保留,隨著閱歷的增加,後面經常會頓悟。不必花過多精力。

讀書不求甚解的壞處:

1. 人立足於社會,必須有所專長,你做什麼,擅長什麼很重要,即核心競爭力,讀書也一樣,必須也要有核心點。你是即將要考試的學生,那讀書就是要立足要考試的科目,注意細節,掌握原理,否則很難做到舉一反三;你是研究某個領域的專家,那你就要鑽研這個領域的原理,瞭解行業動態,研究缺陷,找到改進點和研究點。此時已經不能不求甚解,而需要弄得透徹。這點對人的主要精力是個考驗,因為你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總之,讀書時,有時候不求甚解,但有時候又不可淺嘗輒止,還是需要隨機應變,針對不同情況、用途、目的,採取相應的策略,合理把握相應的“度”。


順子0917


第一,呂蒙果然發奮讀書,手不釋卷。

在孫權的刺激之下,呂蒙發現自己只要不讀書,就永遠沒有出頭之日。現在大好的機會擺在他面前,他沒理由不把握好,所以呂蒙果斷開始了自己的讀書生涯。人一旦努力起來,誰都會感到害怕。這文盲呂蒙同志此刻居然手不釋卷,每天讀書讀到深夜,實在是讓人有些害怕,認為他是不是瘋掉了。

第二,呂蒙得到孫權和周郎賞識,成為軍中重要將領。

呂蒙讀書的事情立刻得到了宣傳,就連當時東吳軍隊領袖周瑜知道了以後,都甚是欣慰,主動前來探望,發現他果然在讀書,所以就將這件事告訴了孫權。孫權大喜過望,立刻前來軍營中查探,跟呂蒙聊了一會兒以後,發現呂蒙的才學大有長進。他跟周郎合計了一下,呂蒙便成為了軍中的重要將領,緊追魯肅之後,成為東吳第三任大都督。

第三,讀書不求甚解,真的沒什麼大用處。

那麼有人文讀書不求甚解有沒有用呢?其實我要反問,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為了學到書中的知識。如果只是囫圇吞棗地略過的話,根本就不可能學到知識。所以讀書必須要靜下心來慢慢品鑑,還要做好筆記,只有長此以往,才能真正學到東西。我想呂蒙在讀書的時候,一定是做了不少筆記,或者說他讀的書數量不多,卻能細細咀嚼。所以他進步的非常快,孫權看到了都說出了千古名句,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江湖小曉生


呂蒙不喜讀書,權善解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