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孫權、曹操三者,誰更具有管理智慧?

菩提非樹LW


大家好,學問之道,一以貫之,我是大話國學。很高興和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的心得體會。

劉備、孫權、曹操三者,誰更具有管理智慧?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又暗藏玄機。因為這三者代表了三類人:開創者——劉備;守成者——孫權;奠基者——曹操。三人代表不同的類別,想要將他們進行比較就要對他們的才能逐一分析。

分析類別1——開創者劉備

劉備作為蜀漢政權的開創者,他是在荊棘叢中走過來的人物。從劉皇叔到蜀漢皇帝,劉備不知道流了多了淚,淌了多少汗。猥自枉屈,三顧草廬拜訪賢能,廣施恩德,收納志慮忠純之士,將這些人緊緊地團結在一起,讓眾人不懈於朝堂之上,忘身於戰場之中。他能將眾多匡扶漢室的有志之士凝聚起來,而且從《出師表》中,還可以看出他能識人善用: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從這裡可以看出,劉備的組織能力與管理能力都是創業中的佼佼者。

分析類別2——守成者孫權

孫權,是個典型的官二代,他的江東天下是從父親和哥哥手中接過來的,但是他卻是守成之人。內事不明問張昭,外事不明尋周瑜,孫權聽從前人的教導。在他進行決策之時,尤其是在關乎江東命運之事上,他耐心而又仔細聽從謀臣武將的建議,認真周密地思考得失利弊,大膽小心地進行決議,從而維持住了江東政權的穩定。

所以,從這點上看,孫權為守成之人。但是身在亂世,作為守成之人的孫權,恐難以又大的作為。故而相對於一窮二白的劉皇叔,他有所不如。

但在眾多皇帝的心目中,孫權是個理想的接班人。

分析類別3——奠基者曹操

曹操作為曹魏政權的奠基人,在三國領導人中可謂是首屈一指。從他剛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的那一剎就看到了這個人不一般。設置五色棒,橫掃達官顯貴,認法不認人。結盟諸侯共同勤王,眾人逡巡而不敢進,他敢出兵攻之。挾天子以令不臣,獲得中央話語權,接受代理漢朝的政事,不僅在內周旋於文武百官之中,對外還要應對於諸侯割據之事。聽起來都讓人都疼,可他卻做得頭頭是道——平袁紹,滅袁術,徵烏桓,一統北方。

可見其人於興邦有大利,對社稷有大用,只是可惜身為漢丞相,死封魏武帝,儘管是管理小能手,但是卻不知在地下以何臉面去見老劉一家。

綜上所述,劉備是開疆立國之人,孫權是守土安家之人,所以孫權不如劉備。而對比劉備與曹操,曹操能識得天下人才唯君與吾爾——青梅煮酒論英雄——識得劉皇叔這條老龍。可見,在管理方面,曹操是勝劉備一籌。

但是,身為漢臣,死為武帝,這使得曹操又比不上劉皇叔了。


大話國學


要說管理智慧我覺得應該是孫權,東吳人才輩出,周瑜之後有魯肅,呂蒙之後有陸遜,孫權很少像曹操劉備一樣自己親自帶兵,這就是管理智慧。


YCsoft


曹操,三國之中,我最欣賞的一代梟雄,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文韜哥


東漢末年,經過30年的混亂之後,最終於公元220年形成了三國!在這一段時間,有三個主角,即:曹操、劉備、孫權,三個各自建立了國家!

曹操,劉備,孫權都是三國裡的英雄,都是建立管理一方的國主。魏國雖然不是在曹操手裡稱帝建國的,但是是曹操打下的天下。劉備是白手起家,歷經多年風風雨雨建立蜀漢政權。孫權雖是從哥哥手裡接過的江東,但東吳是在他手裡強大起來的。

曹操、劉備、孫權都是目標準確,理想遠大的大老闆,大企業家。三位老闆都是知人善用,且很會用馭人之術。

三人裡面,曹操應該是最厲害,最好的管理者。曹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給自己的手下很大的信任。鬼才郭嘉在曹操手下工作時,有人舉報郭嘉不遵守禮法,應該懲治。曹操卻不以為然,認為郭嘉是有大智慧的人,不必在乎這些細節。依然相信並重用郭嘉,還打算把身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郭嘉。

曹操在管理上很有辦法,例如加強中央集權,抑制地方豪強。用人唯才是舉,不論出身,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曹操起用王修、司馬芝、楊沛、呂虔、滿寵、賈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強。

而且,曹操用人不看重虛譽,他選用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曹操還提倡廉潔,起用崔琰、毛玠掌管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

曹操手下的名將於禁、樂進,是在行陣間被曹操提拔的,張遼,徐晃都是降將。曹操能夠根據將領特點,用其所長。例如,許褚、典韋壯武有力,忠誠奉法,曹操就讓他們戰則為軍鋒,息則統親兵;臧霸有恩信於東土,曹操將青、徐二州託付於他,從而得以專心對付袁紹,不必以東方為念;降將文聘本是劉表帳下大將,在江漢一帶頗有威恩,曹操任其為江夏太守,委以邊事,使御孫權。

曹操治軍嚴整,法令嚴明,賞罰分明。在一次行軍途中,曹操傳令不得使戰馬踐踏麥地,如有違犯,一律斬首。士兵皆下馬步行,惟恐踏壞麥苗。可曹操的戰馬因受驚嚇踏了麥田。他即拔劍割下自己一撮頭髮,以示處罰,足見執法認真。

能有個曹操這樣的知人善用,賞罰分明,又有個人魅力的領導,手下員工必然死心塌地追隨。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40715592155148739"} --}

Zh上善若水W


豪無疑問,三個人中曹操是最具智慧的,曹操用人,唯才是舉,大部分用的人是降將,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善於團結他們,對他們的管理獎罰分明,具體的細節就不在這裡細說了。


珍珠黑月季花1


東漢末年,分三國,戰火連天不休;爾虞我詐是三國,說不清對與錯;紛紛擾擾千百年以後,一切又從頭。

這首歌詞中唱出了那個戰火紛飛,群雄逐鹿的年代,從十八路諸侯到三國鼎立,三分天下。

而這最大的贏家就是曹操、劉備、孫權三人了。

能成為最後的贏家不光要靠天時、地利、人和這三要素,我覺得還要擁有智商、情商、逆商這三商。

這三商都高的人,無論是在管理上還是在成就上都要來的更高。

智商和情商在這裡就不多論述了,就題主的問題我們從逆商這個角度切入來看一下三人的管理智慧。

何為“逆商”?就是擺脫逆境的應變能力,面對挫折的心態和心智。

曹操,三人中管理智慧最高的人,也是成就最高的,首先,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知才善任,唯才是用,對自己的部下充分信任。湧現出很多諸如賈詡、程昱、司馬懿等謀士;他還推崇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策略,也湧現出了諸如典韋、夏侯淵、徐晃等武將。

赤壁之戰時,曹操20萬大軍拜的一塌糊塗,不僅統一江南是不可能了,就連自己的性命也差點搭進去,但是當他從華容道逃出去之後,竟然哈哈大笑,他笑劉備太疏忽了,自己撿了條命,他分析,如果劉備堵住華容道,自己早死無葬身之地了,他並未因此氣急敗環一蹶不振。

用現在比較流行的一個詞來說,曹操還是三人之中逆商最高的,也就是當遭遇挫折和失敗時,總是能坦然面對,化險為夷。

那麼反觀劉備,他是白手起家,相比曹操和孫權家底要薄的多,但他以和為貴,知人待士,手下也是猛將如雲,關羽、張飛、趙子龍、諸葛亮、龐統等人都跟隨他出生入死,忠心不二。

但是劉備的逆商就不怎麼樣了,否則也不會在自己稱帝第三年就死掉了,怎麼死的?

在夷陵之戰中,劉備被孫權打敗,退至永安,跟赤壁之戰中曹操相比算是一場小敗,而且孫權還派使者請和,可是面對這麼一個小挫折,劉備一病不起,第二年就病死了。

如此經受不起打擊,試想在以後的治國理政很難有很大的作為。

孫權比曹操和劉備小不少,可以說不是一輩人,他繼承了父親和哥哥的江山,但老話都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孫權是一個很能幹的人,手底下也籠絡這一幫諸如周瑜、呂蒙、黃蓋、徐盛等棟樑之材,他既沒有曹操那麼全面,倒也比劉邦大度,屬中規中矩。也是三位中最長壽的。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三位的話,我覺得曹操管理智慧最高。


品讀歷史者


三個人裡面,曹操無疑是個人才能最為全面的,雄才大略,武力和謀略都很高,果斷冷酷,世稱“梟雄”,同時出道最早,並“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企業規模、資金實力、人才等方面都佔據較大的優勢。

相比之下,劉備本身的能力並不突出,但是他有最突出的優點,就是堅忍不拔,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逆商指數非常之高,同時敢於放權,核心員工團隊能力很強,文臣能運籌帷幄,武將能攻城拔寨,歷經波折,終於也贏得三分天下之一。

而孫權嚴格意義上屬於“富二代”,是從父親和兄長手上接過政權的,不過這個“富二代”不僅沒有揮霍父輩的基業,反而將它繼續壯大,北拒曹操,西擋劉備,牢牢保持著三分之一的天下。與其父親孫堅、兄長孫策只擅武力卻不擅治理不同,孫權性格果斷,善於用人,併兼聽禮賢(四十多歲稱帝后此項工作開始退步),實在是一個管理高手,連曹操也不得不讚嘆“生子當如孫仲謀”。

諸葛亮加入劉備團隊時,劉備只有七八個人十來條槍,還正被曹操趕的東躲西藏,可見他要的並不是高官厚祿、榮華富貴,更多的可能是基於他的價值觀和“職業”理想以及選擇一個信任自己的老闆,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

更多的人選擇曹操,因為他們認為曹操有天子大義所在,是國企,並且企業規模大,效益好,工作穩定,跟著曹操風險更小,前景更好。

曹操的資金顯然要比劉備雄厚得多,而劉備東奔西跑,累如喪家之犬,兩袖清風,他能給出什麼?如果你猜對了,就可以大膽去創業了。是股份!股份比薪水更吸引人。這就是劉備的過人之處。

終劉備之世,只有一個孟達投敵叛變,但孟達也是出於無奈,臨跑之前還寫了一封信給劉備,頗多疚辭,最後又倒戈了。還有一個黃權,不過情況特殊。那是火燒連營之後,黃權歸途被陸遜切斷,他又不願投降東吳,只好去投了魏國。

劉備可謂能得人死力者矣。劉備手下人才不多,缺少中層幹部,但有一點恐怕無人能比,那就是:人盡其才。黃忠的餘熱就是被劉備挖掘出來的。魏延只是牙門將,但劉備一下提拔他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而魏延果然不負所望。還有家喻戶曉的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恨不得一天上二十五個小時的班。在這個公司裡,很少有人偷懶。這是個股份合作制公司,董事長:劉備,最佳CEO。

說說孫權了。孫氏東吳是最早打下基業的。在改革初期,孫策就敏銳地感覺到,江東地區的房地產業潛伏著巨大的商機。如果以舊城改造的名義申請,那地價只有十分之一。這是一本萬利的買賣。雖然如此,資金仍然是最大的問題,不過這難不倒孫策。他通過關係找到了時任淮南省長的袁術,送上傳國玉璽,順利拿到了第一筆貸款。在短短數年間,孫氏家族就壟斷了江東的房地產業,成為東南第一富豪。現在,你應該知道孫氏公司是什麼了吧。如果你猜不出,就睜大眼睛繼續往下看。民營企業!所以你明白了,江浙一帶的民營企業異常發達是有歷史傳統的。有的人願意輔佐孫權,大多是因為他們祖祖輩輩定居江東,有家族的牽絆,不願意背井離鄉,同時擔心如果加入曹操或劉備,會不會有地域的歧視,會不會在安排工作和升職加薪等問題上出現不公平的情況。

曹劉孫三人身上肯定有很多特質,一個一個講也沒有必要,我只能取其精華地舉一些對於我們很實際有用的來講講。在我看來,他們各自最主要的特質分別是:曹操為 “大氣”,劉備為“堅韌”,孫權為“果敢”。

曹操的用人之道是很值得去研究的,如此有智慧的一個人,他是如何治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呢?曹操的用人之道可以說是:實事求是,唯才是舉;不拘一格,來者不拒。(補充說明一下,這個是曹操前期的用人之道,非常時期用非常之道,德才兼備固然好,但唯才是舉更適合當時形勢,所以說曹操也是個務實的人)。而且在用人時處理各種關係時也有一套自己的原則:名至實歸,更重實際;德才兼備,唯才是舉;重用清官,不避小貪;招賢納士,盡釋前嫌;抓大放小,不拘小節。從上面的原則以及真實的故事來看,曹操用人時是將人才放在個人恩怨上的,哪怕你曾經背叛,哪怕你再惹我討厭,只要你真有能力,我就用你。而且他征戰回來後,若敗了則檢討自己,若勝了必重賞大家。他遊刃與其部下和對手之間,從容,灑脫,無比的大氣。

而劉備用人則不一樣,都說劉備的江山是哭來的,我不敢苟同,雖說在特殊情況下,哭可以當做一種手段,因為是最質樸的,所以也最能打動人,但是光靠哭,能拿天下?但是從這個哭中我們看到劉備的用人之道是動之以情,絕對的禮賢下士,以心換心。他的兩兄弟也是他最得力的戰將,以及趙雲,諸葛亮後來的黃忠魏延等都無比的忠誠。為什麼劉備屢戰屢敗大家還死心塌地地跟著他?為什麼?我想是因為他的屢敗屢戰吧?一方面欣賞他的仁義,一方面感動於他的堅韌。一起做事的,領導先洩氣了,那就等於失敗了一大半。不管住什麼事!

孫權對於用人,我想更多的是信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起初的大將軍周瑜,後來的魯肅、呂蒙,再後來的陸遜,以及元老張紹等,孫權都給予極高的信任。這和他的特質也分不開的,多疑的曹操就不會,導致曹操處理人際關係極其複雜,但是曹操有能力操控,而孫權則以信任取勝。每一種方法我們都有必要去學習,去借鑑,但是要結合自身情況加以糅合,讓自己的固有特質與做法相稱,則其法有最大效用。

毛澤東最推崇的三國人物是諸葛亮和曹操。認為他們在軍事戰略上都是一流的。他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同工作人員談話時說:“(《三國演義》這套)小人書不簡單哪,言簡意賅。就那麼幾句話,多少大事多少人物就交代出來了。道理一目瞭然。孫劉聯合一把火燒了曹操,燒出一個三國鼎立,劉備犯了錯誤,被火燒連營死在白帝城。諸葛亮臨危不亂,安居平五路,穩定了蜀國局勢。‘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符合辯證法。‘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漢朝的張良和三國的諸葛亮都比較出色。











柴門聞犬吠666


要說識人之明,三人可以說在同一級別,識人水平之高,毫無疑問都是高手在中的高手

要說用人,三人的側重點就不同了

曹操的基本盤是曹家和夏侯家的親戚,雖然五子良將立功甚多,但始終被曹家壓了一頭,很少有方面軍讓異姓帶隊的

孫權可能是繼承兄長勢力的關係,再加上吳國本身地方勢力很強大,導致了孫權用人,基本都是一些大族的人才,而非清一色親族,周瑜,魯肅,陸遜,都是一等一的人才,用人技術高超,不用多言(其他人不一個個點名),雖然打仗不行,但用人方面,我想沒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

劉備在識人和用人上,實際要比曹,孫更高半酬的,像關羽這樣的大將,成名後喜歡,那沒什麼了不起,在賣豆子的時候就發現他是未來的人才,才是劉備厲害的地方

比如荊州用諸葛,漢中用魏延,黃忠做先鋒,這些人在跟劉備之前,都是默默無名之輩,像黃忠這樣60多還勇猛衝刺第一線的虎將,在跟隨劉備之前,幾乎毫無戰績可言,居然帶隊砍了地區司令夏侯淵...

也包括劉備點評的馬謖,"誇誇其談"

如果沒有劉備,很多三國的名人恐怕無法被歷史所記載,劉備作為識人用人第一名,應該沒什麼問題

愛才方面,不用過多的證據,劉備>曹操>孫權,這應該沒有人反對吧?

劉備愛才不僅靠的睡覺,還讓眾人信任,經典黃權投魏實在讓人感動

曹操早期還是非常愛護人才的,後來那條不歸路就不說了,荀彧的事就是個例子

孫權不說了,晚年胡搞八搞的黑歷史太長了,連陸遜也無法善終


小齊說故事


三分天下,相互制衡,三人無疑都是大英雄,具有頂級的領導和管理能力。三國的實力、資源各不相同,對領導者的實力要求也是各不相同。如果互換位置,曹、劉、孫可能都無法達成各自的功業。三人都很好地把個人特質與自己面臨的任務和擁有的資源合理結合起來,恰當地分配、使用,優秀地完成了各自的歷史使命。從這一點上講,三人是不可比的。

從個人奮鬥上來說,曹劉二人前期經歷曲折,憑著超強的意志和能力,走向巔峰。孫權則相對輕鬆,家傳基業。他們與部屬的關係和感情,相對影響力都是不同的。面對不同情況,三人最終的表現都很有智慧。

據此,我認為智慧是無法比較的。只要能正視、尊重事實,不自大、不盲目,踏實努力,就可以成為智慧。


扯閒龍門陣


曹操、劉備、孫權都是目標準確,理想遠大的大老闆,大企業家。三位老闆都是知人善用,且很會用馭人之術。

三人裡面,曹操應該是最厲害,最好的管理者。曹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給自己的手下很大的信任。鬼才郭嘉在曹操手下工作時,有人舉報郭嘉不遵守禮法,應該懲治。曹操卻不以為然,認為郭嘉是有大智慧的人,不必在乎這些細節。依然相信並重用郭嘉,還打算把身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郭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