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始末》:明朝的絕對君主專制,成也由它,敗也由它

中國大明王朝,歷經十六位皇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帝位最為穩固的朝代,既沒有大臣能做到挾天子令諸侯,也沒有出現前朝如楊堅、趙匡胤等謀朝篡位的人。

甚至到了明末,皇帝懶散怠政,朝中出現有如嚴嵩、魏忠賢等權臣奸臣,即使權傾朝野,但對於皇權,他們是無論如何也威脅不到。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明太祖朱元璋,為了自己以及後世子孫穩固帝權,朱元璋在位時便廢除了中國曆代以來相承的宰相制,將大權收歸皇室。不僅如此,朱元璋還吸取前朝教訓,下令“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

但事實真的能如朱元璋所願的那樣,大明皇室從此高枕無憂了嗎?

當然是不可能,這一切只是開始。相信很多熟悉明朝歷史的人都聽說過三案,即梃擊、紅丸、移宮三案,可謂是糾纏繁複。

《三案始末》這本書就從朱元璋廢除宰相開始,到萬曆“造因”,為我們詳細描述了三案的動因,以及三案給明朝末年帶來的深遠影響。作者深入淺出,將明朝帝權與相權、閣臣與宦官千絲萬縷的關係,以及三案的來龍去脈分析得明明白白。

溫功義出生於1915年,少有才名,文史功底深厚,《三案始末》通篇不足十萬字,卻貫穿整個大明王朝。

《三案始末》:明朝的絕對君主專制,成也由它,敗也由它

(一)朱元璋的“深謀遠慮”

早在先秦時期,就有宰相輔佐帝王,掌握國家的最高行政權力,到了秦朝時期,正式確立丞相這一官職。

雖然帝王權力最高,但實際上處理政務最多的還是丞相。丞相位高權重,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歷史上也出現過霍光、曹操、王莽等人,相權直接威脅到帝權。因此歷朝歷代,君王常常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力,降低相權。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鞏固帝位,也為了後世能夠坐穩帝位,藉由胡惟庸謀反一事,廢除宰相制度。至此,君主專制發展到了頂端。

宰相廢除之後,所有權利集中在皇帝身上,但皇帝只有一人,總不能包管全部事務,於是便由一些內廷的學士等來處理一些文書工作,起初時並沒有定員和職稱。到了明成祖朱棣時,才有了定員,並將這些學士稱為“閣臣”,首席大學士稱為“首輔”。

這此之後閣臣間便開始了相互爭奪排擠,明爭暗鬥更勝前朝,為爭“首輔”之位不擇手段,一旦前任首輔離開,往往都被置之死地。

除了閣臣之外,另一批活躍在明朝歷史舞臺上的人,則是內監。或許是前朝的前車之鑑,明太祖朱元璋早已下令:“內臣不得干政,犯者斬!”、“內侍不得識字”。

朱元璋深知其害,但也只是在形式上對內監加以管理,不但沒有減少內監的數量,反而不斷遞增加,極具規模。

《三案始末》:明朝的絕對君主專制,成也由它,敗也由它

(二)宮廷、外廷間的門戶之爭

明初對內監的管理相比之後來說也較為嚴苛,但之後由於明成祖朱棣在造反時,很得內監的幫助,於是登基後對內監的管理便放寬了不少。等到了明宣宗時,甚至設立內書堂,專門選了一些小太監,送到內書堂讀書,明太祖針對內監的禁例形同虛設。皇帝也越來越依賴宦官辦事,太監、東西廠等特務機構也因此越來越跋扈。

《明史·宦官傳序》:初,太祖制,內臣不許讀書識字,後宣宗設內書堂,選小內侍,令大學士陳山教習之,遂為定製,用是多通文墨,曉古今,逞期智巧,逢其作奸,數傳之後,勢成積重,始於王振,卒於魏忠賢。

而後的發展,內監有了“批硃”權,能夠代替皇上批示擬指,這也讓明代各部之間相互制約的局面更加複雜,不僅僅是朝堂上,甚至蔓延到皇子以及後宮中的妃嬪之中。

自古君王都想“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朱元璋看似為後代鋪好了萬世不滅的路,其實正是為明朝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廢除宰相,後又發展內閣,使得朝臣內鬥,門戶之爭更勝前朝。

《三案始末》:明朝的絕對君主專制,成也由它,敗也由它

(三)三案始末

到了萬曆年間,朝臣早已是系派林立,甚至閣臣、內監、後宮相勾結。“三案”的起因也發生在這個時候。

明神宗萬曆的皇后無所出,以“無嫡立長”的封建禮法來看,皇位繼承人應該就是皇長子,但皇長子朱常洛是個不受寵的宮女所出,一直不受萬曆待見。

萬曆一心想立受寵的鄭貴妃所生的三皇子朱常洵為太子,於是便有了朝中上下三派的建儲之爭,鬥爭長達十多年。萬不得已之下萬曆只能立皇長子為太子,但鬥爭並沒有就此結束。

“三案”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的,梃擊一案發生在太子朱常洛身上,有位平民受人教唆,持棍棒闖入太子居住的慈慶宮,意圖不軌,被侍衛抓獲。

紅丸案發生時,朱常洛已登基為帝,為明光宗,但這位可憐的皇帝在位還不到三十天,就殯天了。紅丸案也與他有關,明光宗體弱,有下臣進獻紅丸,剛服用時明光宗感覺良好,沒想到第二天就暴斃了。

明光宗去世之後,移宮一案便開始了。光宗長子朱由校繼承大統後,先帝的妃嬪理應移居別處,乾清宮由新皇帝居住。但先帝的寵妃為了控制幼帝,不僅不搬出乾清宮,還將幼帝掌握在自己身邊,於是又引發了一場朝臣和內監後宮之間搶孩子、爭地盤的鬧劇。

明末的朝堂,天子政怠,朝臣黨爭不斷,內監、後宮勾結,朝野混亂不堪。明太祖、明成祖如此英明神武,怕是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後代、大明的朝堂會如此荒唐。

《三案始末》:明朝的絕對君主專制,成也由它,敗也由它

(四)“三案”的深遠影響

三案在當時,或是草草結案,或是牽連甚廣,都算有個了結。但到了天啟、崇禎年間,又經歷了兩次大翻案,甚至到了南明,三案餘波猶在。

前者由魏忠賢主導,與魏黨對立的三案主要人物,大多都被定了罪;崇禎嗣位後,三案又翻了回去,魏黨勢力也被粉碎。

正如溫功義先生所說:“門戶之爭幾乎是與明代帝室共存亡的,而三案恰又是門戶之爭用慣了的題目,它也可以說是與明代帝室共存亡了。”

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明成祖朱棣建立閣臣制度,後又建立錦衣衛、東廠等機構,為的就是增重帝權,鞏固統治,以建立“子孫帝王萬世之業”。

但每一個硬幣都有兩面,正如宋太祖為防武將篡位,“杯酒釋兵權”也使宋朝兵力一代不如一代,最後被金軍鐵蹄踏破。朱元璋機關算盡,將大權獨攬於皇室,卻也無法預料到明末的朝堂門戶之爭更甚於歷代,如此內鬥,國政自然也就荒廢了。

朝臣們忙著窩裡鬥,整天忙於黨同伐異,也自然無人有閒暇去算計皇位。但無論如何,這樣的制度也讓明朝成為歷代少有的“政府有序、社會穩定”的偉大朝代。

只不過,正如《道德經》所說:“剛強者,死之徒也”

。統治者若只關心自己手中的權力,將權力看得比蒼生更重要,一旦皇權惡性膨脹,那離覆滅也不遠了。

《三案始末》:明朝的絕對君主專制,成也由它,敗也由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