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始末》:明朝的绝对君主专制,成也由它,败也由它

中国大明王朝,历经十六位皇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帝位最为稳固的朝代,既没有大臣能做到挟天子令诸侯,也没有出现前朝如杨坚、赵匡胤等谋朝篡位的人。

甚至到了明末,皇帝懒散怠政,朝中出现有如严嵩、魏忠贤等权臣奸臣,即使权倾朝野,但对于皇权,他们是无论如何也威胁不到。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明太祖朱元璋,为了自己以及后世子孙稳固帝权,朱元璋在位时便废除了中国历代以来相承的宰相制,将大权收归皇室。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吸取前朝教训,下令“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但事实真的能如朱元璋所愿的那样,大明皇室从此高枕无忧了吗?

当然是不可能,这一切只是开始。相信很多熟悉明朝历史的人都听说过三案,即梃击、红丸、移宫三案,可谓是纠缠繁复。

《三案始末》这本书就从朱元璋废除宰相开始,到万历“造因”,为我们详细描述了三案的动因,以及三案给明朝末年带来的深远影响。作者深入浅出,将明朝帝权与相权、阁臣与宦官千丝万缕的关系,以及三案的来龙去脉分析得明明白白。

温功义出生于1915年,少有才名,文史功底深厚,《三案始末》通篇不足十万字,却贯穿整个大明王朝。

《三案始末》:明朝的绝对君主专制,成也由它,败也由它

(一)朱元璋的“深谋远虑”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宰相辅佐帝王,掌握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力,到了秦朝时期,正式确立丞相这一官职。

虽然帝王权力最高,但实际上处理政务最多的还是丞相。丞相位高权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历史上也出现过霍光、曹操、王莽等人,相权直接威胁到帝权。因此历朝历代,君王常常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降低相权。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帝位,也为了后世能够坐稳帝位,借由胡惟庸谋反一事,废除宰相制度。至此,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端。

宰相废除之后,所有权利集中在皇帝身上,但皇帝只有一人,总不能包管全部事务,于是便由一些内廷的学士等来处理一些文书工作,起初时并没有定员和职称。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才有了定员,并将这些学士称为“阁臣”,首席大学士称为“首辅”。

这此之后阁臣间便开始了相互争夺排挤,明争暗斗更胜前朝,为争“首辅”之位不择手段,一旦前任首辅离开,往往都被置之死地。

除了阁臣之外,另一批活跃在明朝历史舞台上的人,则是内监。或许是前朝的前车之鉴,明太祖朱元璋早已下令:“内臣不得干政,犯者斩!”、“内侍不得识字”。

朱元璋深知其害,但也只是在形式上对内监加以管理,不但没有减少内监的数量,反而不断递增加,极具规模。

《三案始末》:明朝的绝对君主专制,成也由它,败也由它

(二)宫廷、外廷间的门户之争

明初对内监的管理相比之后来说也较为严苛,但之后由于明成祖朱棣在造反时,很得内监的帮助,于是登基后对内监的管理便放宽了不少。等到了明宣宗时,甚至设立内书堂,专门选了一些小太监,送到内书堂读书,明太祖针对内监的禁例形同虚设。皇帝也越来越依赖宦官办事,太监、东西厂等特务机构也因此越来越跋扈。

《明史·宦官传序》:初,太祖制,内臣不许读书识字,后宣宗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用是多通文墨,晓古今,逞期智巧,逢其作奸,数传之后,势成积重,始于王振,卒于魏忠贤。

而后的发展,内监有了“批硃”权,能够代替皇上批示拟指,这也让明代各部之间相互制约的局面更加复杂,不仅仅是朝堂上,甚至蔓延到皇子以及后宫中的妃嫔之中。

自古君王都想“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朱元璋看似为后代铺好了万世不灭的路,其实正是为明朝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废除宰相,后又发展内阁,使得朝臣内斗,门户之争更胜前朝。

《三案始末》:明朝的绝对君主专制,成也由它,败也由它

(三)三案始末

到了万历年间,朝臣早已是系派林立,甚至阁臣、内监、后宫相勾结。“三案”的起因也发生在这个时候。

明神宗万历的皇后无所出,以“无嫡立长”的封建礼法来看,皇位继承人应该就是皇长子,但皇长子朱常洛是个不受宠的宫女所出,一直不受万历待见。

万历一心想立受宠的郑贵妃所生的三皇子朱常洵为太子,于是便有了朝中上下三派的建储之争,斗争长达十多年。万不得已之下万历只能立皇长子为太子,但斗争并没有就此结束。

“三案”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梃击一案发生在太子朱常洛身上,有位平民受人教唆,持棍棒闯入太子居住的慈庆宫,意图不轨,被侍卫抓获。

红丸案发生时,朱常洛已登基为帝,为明光宗,但这位可怜的皇帝在位还不到三十天,就殡天了。红丸案也与他有关,明光宗体弱,有下臣进献红丸,刚服用时明光宗感觉良好,没想到第二天就暴毙了。

明光宗去世之后,移宫一案便开始了。光宗长子朱由校继承大统后,先帝的妃嫔理应移居别处,乾清宫由新皇帝居住。但先帝的宠妃为了控制幼帝,不仅不搬出乾清宫,还将幼帝掌握在自己身边,于是又引发了一场朝臣和内监后宫之间抢孩子、争地盘的闹剧。

明末的朝堂,天子政怠,朝臣党争不断,内监、后宫勾结,朝野混乱不堪。明太祖、明成祖如此英明神武,怕是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后代、大明的朝堂会如此荒唐。

《三案始末》:明朝的绝对君主专制,成也由它,败也由它

(四)“三案”的深远影响

三案在当时,或是草草结案,或是牵连甚广,都算有个了结。但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又经历了两次大翻案,甚至到了南明,三案余波犹在。

前者由魏忠贤主导,与魏党对立的三案主要人物,大多都被定了罪;崇祯嗣位后,三案又翻了回去,魏党势力也被粉碎。

正如温功义先生所说:“门户之争几乎是与明代帝室共存亡的,而三案恰又是门户之争用惯了的题目,它也可以说是与明代帝室共存亡了。”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明成祖朱棣建立阁臣制度,后又建立锦衣卫、东厂等机构,为的就是增重帝权,巩固统治,以建立“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但每一个硬币都有两面,正如宋太祖为防武将篡位,“杯酒释兵权”也使宋朝兵力一代不如一代,最后被金军铁蹄踏破。朱元璋机关算尽,将大权独揽于皇室,却也无法预料到明末的朝堂门户之争更甚于历代,如此内斗,国政自然也就荒废了。

朝臣们忙着窝里斗,整天忙于党同伐异,也自然无人有闲暇去算计皇位。但无论如何,这样的制度也让明朝成为历代少有的“政府有序、社会稳定”的伟大朝代。

只不过,正如《道德经》所说:“刚强者,死之徒也”

。统治者若只关心自己手中的权力,将权力看得比苍生更重要,一旦皇权恶性膨胀,那离覆灭也不远了。

《三案始末》:明朝的绝对君主专制,成也由它,败也由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