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魯西莘縣的三座寶塔之謎

話說魯西莘縣的三座寶塔之謎


古塔遺址:莘縣境內有古塔遺址三處,我來具體介紹一下。


第一:莘縣大雁塔,習稱“燕塔”,位於莘縣城內,建於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為樓閣式十三層平面八角型磚塔,塔底層東西長23米,南北長22米,高40多米。塔有四門,入北門可攀至頂部,南門內有一尊石雕女神像。


莘縣古塔,習稱“燕塔”,始建成於金天眷二年(公元1138年)。舊志“莘縣八景”之中,“古塔摩天”恆居首位。戰爭年代燕塔是絕好的瞭望臺和避難所。日寇飛機多次轟炸掃射,塔自巋然不動。1968年,文革動亂中,千年古塔惜遭拆毀。2005年我縣成立了莘縣燕塔文化研究會,負責燕塔修復工作。項目於2006年5月19日奠基。


新塔總建築面積為4300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十三層。塔基高1.2米,塔身高69.9米,塔剎高18. 9米,總高90米。塔的南北軸線為正南正北方向,底層的北門為正門。塔的地下室高7.2米;地上第一層高7.5米;第二至十二層為標準層,每層高4.8米;頂層高9.6米。塔體直徑,第一層為30米,第二層為24米,往上每層遞減0.3米。整座塔造型美觀,結構合理,登塔層層有風景。另外,新塔安裝一部電梯,登塔俯瞰莘縣,綺麗風光盡收眼底。


塔內藏有五部北宋刻本《妙法蓮花經》,一部寫本《陀羅尼經》,一個精緻的小銀塔和一具石函(棺)。小銀塔用銀質薄片砸合而成,造型優美,玲瓏剔透。石函內有水,水上漂浮著銀質薄片船,水內有舍利子。巍峨雄偉的雁塔,歷史上多被用作軍事瞭望臺。1968年被毀正是文化大革命時期。正在重建主體工程完工,正在裝修。


第二:古浮塔

亦名朝城塔、寶塔、雁塔。位於朝城寧國寺(原朝城衛生院)內,建於唐貞元四年(公元788年),高七級,“寶塔朝煙”為原朝城縣“八景之一”。塔今不存,古詩有載:“凌空七級豎雲梯,孤柱擎天望眼迷。嵐氣蔥籠連臺鬥,魁名取次雁塔題”。


第三:舍利塔

位於原朝城縣興國寺(今舍利寺糧所)院內。塔與寺均建於金代。塔基佔地250平方米,高50米,塔中有大小石匣,分別裝有佛骨和舍利子;塔北有殿房數十間,寺外廟田上萬畝。清康熙年間塔已半毀。至四十年代塔與寺均毀。據考,該寺原為一方名剎,僧眾達數百人,影響方圓數百里。寺內碑碣。清朝郎中陽穀柴世需賦有舍利塔詩,現錄以助文:“浮屠特地起,千載鎮東州。立馬一登眺,郊原萬里秋”。


好了,今天就說到這裡,歡迎來莘縣旅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